天氣很熱,火鍋市場卻很冷,最近兩大知名火鍋店-馥臨與詹記傳出熄燈,除此之外,2015年來台展店的南韓衣戀集團(E-Land)宣布,忠孝店將在6月30日結束營業;而伴隨許多人成長的西門町美華泰也即將在7月15日吹熄燈號。
對於名店告別,消費者除了感傷,各方解讀時多歸咎於房東漲租,造成租客經營困難,但這現象背後的問題真有那麼單純?還是「房東們」的存在,不過是檢討現狀下的獵巫對象呢?
確實,這幾年全台店面租金一路喊漲,真真假假讓人看不清,這股風潮從最早的東區,延燒到士林、西門商圈,也轉進台中逢甲,高雄瑞豐、巨蛋等商圈,許多店面單月房租就要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之譜,怎麼算,也知道生意再好都賺不了這種高房租,到底租客是圖甚麼?
主要說法之一是,租客以高租金卡位一線商圈,是廣告效益為考量,這點也確實在某些企業經營思考中存在,偏偏這世道,計畫總趕不上變化的速度,老老實實在媒體下廣告預算,能掌握的搞不好還比較多。
不可諱言,房租是個大問題,但除了房租之外,有兩個現象不得不留意。
現象之一是,台灣民眾消費力的衰退。根據主計總處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0683元,年增2.57%,若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 1.66%,實質經常性薪資僅增加0.90%來到38107元,是2007年來同期低點,低薪資自然會排擠到民間消費,加上近年來的白領外移潮,具有消費力的人轉戰他處,台灣市場萎縮,並不那麼讓人意外。
現象之二是,各大通路間的競逐。在過去,實體店面是重要通路,但隨著網路發達,虛擬通路也紅紅火火;除了虛擬通路外,實體通路也不全是街邊店的天下,百貨公司等擁有大資源的業者,透過行銷活動,以及大舉招商知名美食等較低門檻業種吸引顧客到店,更是蠶食鯨吞了民眾的消費預算,除此之外,更透過虛實結合,讓交易更沒有時空限制,那麼,路邊開間店到底有沒有那麼重要,不言可喻。
來看看韓系品牌的台灣粉絲團對於關店的說明,「因營運策略調整,忠孝店結束後,未來將由西門店、網路平台繼續為民眾服務。」就說明了一些事。
時代沒有那麼多眼淚,每一個世代都有他生存的邏輯。
關了實體店,找上虛擬鋪,雖說是生命自己找出路,可是在生意場上,求新、求變,永遠是求生存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