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區有許多30~50年的老舊房子,過去的房子因建築相關法規建置沒那麼完善,房子蓋得並不是很堅固。921大地震後,政府及全民忽然意識到,房子的結構安全與生命安全習習相關,都更也逐漸成為顯學。
華人社會有個觀念:有土斯有財。對房子有著比其它民族更根深柢固的情感,住了一輩子的房子要請你搬出來、重新改建,對這一代人來說,無異是一種「撕裂」,好像此舉是將家人在這間房子裡生活、成長的共同記憶清除。
從事房地產40多年,我看見許多賣房子的屋主,賣屋時對房子的眷戀、不捨。要離開生長了數十年的「家」,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傷痛。我完全了解,也感同身受。
對此,我有一另一番新的見解,這其實是一種感性上的錯覺,而且在買賣房子時,千萬不要和房子談感情!
住在這間房子裡的記憶從來不曾消失!不要被房子這個硬體所迷惑,執迷的想要保留這個「軀殼」,誤以為它是「家」的全部中心及焦點所在。實際上,讓「家」溫暖、充滿愛的,是人。
而人,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
我在永康商圈買賣房子30多年,這裡有許多老舊公寓,近年來上演著都更的故事。就實用及理性思考,拆除公寓、蓋華廈大樓,更有經濟效益,更何況新屋的建材更好、更安全,住起來也很舒服。
譬如商業區(商二100坪土地可以蓋630坪的房子)屋主的獲利空間很高。以獨棟房舍來說,若目前房子、土地的價值為1億,蓋成商業大樓後有高達3倍的獲利機會。
都更時,依然有些人堅持不肯參與,最後四周都拆除,只剩下一棟孤零零,在嶄新亮麗的高樓間矗立,顯得相當落寞。在我的角度來說,這樣的作法很不智,說白話一點就是:「虧大了。」
在信義路金石堂旁有一棟4層樓的獨棟透天,都更計劃時,這戶人家堅持不肯參與,現在周圍都是20層樓高的大廈,它的存在有些突兀,以城市面容來說,也不好看,畢竟這條路有非常多國際觀光客。另外,它的土地面只有50坪,未來想要拆掉重建也不容易。
我發覺,80%的人在做決策時會被情感牽動,建議大家多以理性來判斷,買房子也是相同思考,比較有機會買到好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