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上漲吸引民眾與企業追逐,這股狂潮,是理性還是瘋狂?
一、二線城市雖無立即泡沫危機,但貸款數據屢創新高,背後的風險恐怕也跟著放大。
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負責人王健林在九月底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訪時,以「史上最大泡沫」來形容中國房市的空前熱況。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他,眼看著泡沫越來越大,近年來已逐步減少萬達的房地產業務比例。
而今年十月二十六日香港首富李嘉誠以人民幣兩百億元(約新台幣九五○億元)的天價,將上海浦東的「世紀匯廣場」脫手,這筆總面積十.九萬坪的商業大樓交易案,預計可為長江實業帶來超過人民幣五十億元的獲利。
香港首富李嘉誠以950億元天價,脫手上海浦東的「世紀匯廣場」(下圖)。(圖/Getty)
(攝影/Baycrest)
「賣樓保殼」
上市公司靠房產補虧損
上市公司靠房產補虧損
兩大首富,不約而同減持手上的中國房地產資產,與中國房市瘋買、瘋漲現象,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房地產上漲不僅吸引民眾追逐,可觀漲幅還成為上市公司彌補虧損的利器。在深圳證交所掛牌上市的通訊公司普天,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加上今年前三季虧損逾人民幣兩千萬元,已瀕臨下市邊緣;九月時,普天出售旗下持有的兩戶北京學區公寓,預計獲利近人民幣二千五百萬元,占公司營業額三%,如此一來,非但轉虧為盈,更可望讓公司躲過下市危機。進一步細看交易內容,處分這筆房產的投資報酬率,十二年竟高達十六倍以上。
這個特殊現象,在中國卻是常態,單是今年九月,至少已有五家上市公司,以出售房產的方式,作為彌平公司虧損的手段。出售資產並不稀奇,但這些處分行為,卻總能為公司帶來驚人的獲利,也難怪市場上常戲稱:「應該立刻放棄本業,把錢投資房地產。」可見這波資產大漲幅度之驚人。
這波中國房地產的上漲,貸款結構也引發關注,尤其是中國影子銀行橫行的現象,更是人們對市場穩健存疑的主因。所謂影子銀行,即非正式融資機構,主要業務除貸款給房屋買家,協助其支付頭期款外,也提供建商超貸所用。
今年六月,瑞士信貸銀行曾針對中國六千位房屋買家進行一份抽樣研究,發現市場上的買家,約近半數曾與影子銀行進行接觸或交涉,有些買家甚至只準備一○%的頭期款,即成功購屋。若房價開始走跌,次級貸款勢必提高融資違約風險,甚至衝擊總體經濟。
中國首富王健林以史上最大泡沫, 形容中國當前的熱況,並開始減少房地產業務。(圖/CFP)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