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資金,要先償還房貸?還是要先投資?如何抉擇應該是大多數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這個問題因個人財務狀況而異,沒有標準答案,但是,絕不要心存僥倖,卻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風險觀念。
已經繳了整整八年,辛辛苦苦還了近三百萬元房貸本金的他,於二○○七年時,因為看著台股蓄積衝破萬點之勢,加上絕大部分股市專家對總統選舉行情胸有成竹,終於忍不住銀行貸款銷售人員的慫恿,動支了三百萬元理財型房貸。
劉吉仁剛開始投資雖嘗到甜頭,但一場橫掃全球的金融危機,把台股從九千多點打落至四千點以下,劉吉仁不僅獲利全數吐回,在六千至七千點之間還不惜融資逢低攤平,巴望著搶一波反彈後減輕虧損就出場,沒想到卻反而愈陷愈深。
到最後逼近融資追繳水位時,痛下決心停損出場,結算下來,總計虧了逾二百五十萬元。他感嘆說:「我之前辛苦繳了八年的房貸,幾乎全都付諸流水了!」「屋奴的身分至少又延長七至八年!」
忽視風險得不償失 理財型房貸成為財務陷阱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說:「如果每個月的房貸本利支出超過每月所得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基本上沒有資格煩惱要先繳房貸還是要先投資的問題!」「盡全力繳房貸就對了!」朱岳中斬釘截鐵地說。
如果你的房貸本利支出已經降至經常性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下,恭喜你,你已經成為「繳房貸?還是先投資?」煩惱俱樂部的成員。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俱樂部的入會資格很嚴苛。因為,若照股神巴菲特的標準,一個還沒有完全擁有自己房子的人,是沒有資格談投資的。
問題是,美國的國情與台灣大不相同。根據政府統計,以目前台北市的房價水準,一般上班族要在首都擁有一個「窩」,得二十三年都不吃不喝。以整個台灣目前的房地產平均水準,買一間房子也需要八至九年不吃不喝。而美國不僅屋價低於台灣,平均所得更高於台灣人,平均購買房子的痛苦指數(不吃不喝幾年)僅五至六年。因此,如果完全遵循巴菲特標準,絕大部分台灣人在五十歲之前,根本沒資格作投資理財。
朱岳中以自身的經驗指出,他是在房貸本利支出占家庭經常性所得二○%左右時,才認真思考要先還房貸還是先投資。
三年前,朱岳中有一筆四十萬元的閒錢,他決定全數用來繳房貸。「我興匆匆把那四十萬元拿去繳房貸,結果隔月房貸本金應繳金額竟只減少一千多元」,「這讓我嚴肅地思考,這樣到底划得來嗎?」
朱岳中當時心想,他並非對投資一知半解的人,反而因為在大學教授投資課程,時時關心世界經濟走向,讓他在基金的投資上獲利豐碩。加上,經過好幾年的奮鬥打拚,房貸支出已節節下降至他家庭所得的二成以下,這使得他的風險承受度增加不少。因此,自從把那四十萬元閒錢悉數繳房貸後,他決定以後將停止除了每月應繳最低本利金額以外的房貸償還。
行有餘力可以投資 償還房貸的機會成本可觀
朱岳中強調,房貸尚未繳清的人就進行投資,等於是在負債的情況下投資,因此,絕不能心存僥倖,貪心想發投機財。
然而,目前利率水準極低,資金又嚴重氾濫,尋找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的投資標的並非難事。「這種情況下,太過保守並非明智之舉!」「只會一味地繳房貸,損失的機會成本極為可觀!」
雖然朱岳中已是朋友眼中的投資高手,但仍然不贊成把已繳的房貸本金借出來作為投資本錢。他的理由是,理財型房貸的借款利率遠高於房貸,使得投資獲利的難度更高,而且是一種借錢投資的行為。
但是,若繳完每月的房貸本息後,有餘錢進行投資,則意義大不相同。朱岳中說,「我們仍按部就班地繳房貸,即使投資失利,也不會就此成為屋奴!」「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將深深牽動你日後的投資情緒!」
你適不適合
一邊還房貸,一邊投資?
符合以下5個條件,即是適合投資的房貸族
1.每月房貸本息支出已降至家庭經常性收入三分之一以下
2.房貸利率已低於10年期政府公司債殖利率(目前為1.5%)
3.你擁有良好的停損紀律(虧損15%~20%即執行停損),不做 信用擴張投資
4.已經存夠6個月以上生活急用金(例如1個月的家庭支出包含房貸與保險為7萬元,已存到42萬元以上)
5.已找到年投資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加碼3個百分點以上的投資標的(如果你的房貸利率為1.2%,加碼3%即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