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筆記宛如一面鏡子,不僅反映鄭有餘探索股海十三年的足跡,更反映出操作的弱點與心得。他說,沒有筆記,就無法累積別人的智慧與自己的經驗。有志於在股市賺大錢者,應從做好投資筆記開始。
他的謙遜之詞其實不假,事實上,鄭有餘二○○一年剛開始學習股票投資時,真的是雜記、胡記、亂記一通。只要在報章雜誌看到有趣的文章、表格、線圖等,他都會剪下來,黏貼在筆記本上。
拿起他的投資筆記本翻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脈絡:早期以資料蒐集為主,充斥著剪報、文章的畫線提示,以及心得,很像隨意塗鴉的剪貼簿,鮮少有主題、脈絡可循。
接下來,筆記開始分門別類,例如向某位朋友學習的投資方法,或從某本書閱讀到的重點摘要及各家語錄。筆記的後期迄今,剪報變少了,各家語綠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投資檢討、心得摘要以及心法的濃縮。
從鄭有餘的投資筆記中,不難發現其中獨特的竅門與流程:亂記 → 歸納 → 心得。而這個流程似乎與一個求道者必經的三階段遙遙呼應:即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亂記期:廣泛蒐集資訊,特別重視圖表
亂記期:廣泛蒐集資訊,特別重視圖表
想自己做投資筆記的人,大多不知要從何處開始著手。鄭有餘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從資訊蒐集開始。他舉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名言說:「投資若不下工夫研究,就跟玩牌不看牌一樣,很可能有危險。」廣泛地蒐集資訊,是非常重要的。
蒐集資訊時,鄭有餘特別重視報章雜誌上的圖表。他認為,其實,財經資訊的保鮮期很短,往往刊出後一天、頂多幾個星期就不適用。但經過編輯製作的圖表,往往代表一種訊息、觀念,甚至是趨勢的濃縮,而且閱讀起來一目了然,更有助於吸收。因此,遇到這樣的表格時,他總會把它剪下貼在筆記本。
當然,鮮少有財經表格能夠歷久彌新,他承認,在「亂記」階段的表格,絕大部分現在已經不適用,只有極少數仍具有參考價值。如果發現到這種資訊,應該好好深究其中意義,循線探討,因為,那裡就是蘊含寶藏的地方。
鄭有餘深刻體悟:股票學習或許短期看不到成果,但學習過程會慢慢內化成你的功力。他歸結說:「其實,九五%的功夫都是別人給的,一旦你把你的五%心得拚上去,就出師了。」
見山是山—好用就記
▲點選圖片放大
▲點選圖片放大
歸納期:萃取名師、投資人觀念名言錄
歸納期:萃取名師、投資人觀念名言錄
然而,如果你的投資筆記只會停留在亂記階段裹足不前的話,投資功力則難以提升。鄭有餘投資筆記學的第二階段:歸納。廣納百川,取其精華,則是讓他的投資功力更上一層樓的關鍵。
在投資筆記第二階段,他除了把請益過的股票前輩以及書上閱讀到的投資大師的語錄分門別類,歸納成一篇篇的筆記外,裡面甚至還有一些股市解盤名嘴、小他數十歲的後生晚輩、與投資搭不上邊的台灣民間俗諺或文學名家的語錄。
對此,鄭有餘說:「股市拜師不分大師、名家或市井小民,我不以人廢言,只要他們的話或觀念,對股票投資有幫助、有啟發,我都會記錄下來,反覆咀嚼,把他們當作是投資學習的老師。」
例如,鄭有餘從《山豬‧飛鼠‧撒可努》這本書讀到:「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的最大來源;要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被鄭有餘視為投資的金玉良言,也因為秉持「獵人精神」,他在陸海、中租、美光科技等股獲利大豐收。
又比如,他從台灣俗諺「要做大肚公,不怕喝到海水」體會到,想在股市累積財富,就不要怕東怕西,帶著錢投入股市邊做邊學就對了。因為投資的智慧不可能紙上談兵,而是要用鈔票堆砌出來。但前提是,這筆錢如果虧光,也不至於危及生活。所以,他的資金配置底線,絕對不動用保命錢投入股市。這些廣納百川的各家之言,如同沃土一般,孕育出鄭有餘自己的投資智慧,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見山不是山—分門別類
鄭有餘筆記裡的8句「金語錄」
1. 多頭時,每個人都會賺一點,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關鍵在於空頭時能不能全身而退,保有資金等待下波來臨。(友人)
2. 錢不會咬人,放著不會變少。無知而投資的時候,你才會賠得很慘。 (友人)
3. 要學鱷魚一星期只飽食一頓就不動,一年只要找到兩至三個標的,然後靜靜地待在湖裡,疾如風、靜如水。(《今周刊》呂宗耀投資專欄)
4. 「投機」較「投資」安全,因為投機者知道他需要冒風險,因此投機之前設想周到、處處提防;投資則會藐視風險,反而更不安全。(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
5. 要有最低持股的紀律。(《今周刊》黑傑克專欄)
6. 買股票跟養孩子一樣,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業餘投資人持股不要超過五檔。(投資大師彼得.林區)
7. 操作景氣循環股的最佳法則是:買在本益比最高,賣在本益比最低。(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
8. 本益比觀念害慘最多人,股價的調整主要出於供需,而非本益比調整。(某知名基金經理人)
昇華期:檢討反省,提煉智慧
昇華期:檢討反省,提煉智慧
前面提到鄭有餘認為股市投資智慧,九五%的投資智慧雖是別人給的,但自己仍需拚上最後五%,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獲利方法。而這五%的智慧就藏在鄭有餘第三階段的筆記學中:提煉。檢討反省,提煉智慧。
他說:「畢竟,別人的智慧是從別人的經驗提煉出來的,未必適合你,也無法令你刻骨銘心。」「惟有從自己失敗與成功經驗中萃取出來的養分,才能讓你從看懂到看通,進而從看通昇華到看透的階段!」
鄭有餘說:「遇到虧損時,我不會急著檢討,而是先沉澱一陣子,讓心情平復、沒那麼嘔時,再來想想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人畢竟是肉身,我是勤於禪修反躬自省的人,自認為對獲利雖看得比較開,但對虧損還是比較放不下,所以需要時間撫平!」
鄭有餘投資筆記的第三階段,總是寫著對自己投資失當的反省,如何降低投資過程中的情緒波動與起伏,如何克服投資過程的貪、瞋、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筆記的第一階段,比喻成他與投資資訊的一場交戰,第二階段就是與他人投資經驗及投資智慧的交戰。第三階段即是,他與自己內心的一場交戰。
比如說,他曾經畫下一張圖,這張散戶情緒隨著指數起伏的圖,讓鄭有餘時刻提醒自己早期常犯的錯誤,不要重蹈覆轍讓自己再陷入這個投資迷魂陣。
見山又是山—發展出自我心得
落實做學問五層次,讓他成為股市贏家
落實做學問五層次,讓他成為股市贏家
鄭有餘把學做股票當成是學問般在鑽研。他說,做學問有五個層次:我讀了、我懂了、我通了、我透了、我破了。「投資是很實際的東西,讀了是沒用的,讀了至少要懂,但懂了還不夠,要通才能融合其它東西,成為有用的方法。而方法還要透過實戰的考驗,淬鍊成真正的獲利。更難的地方是,用對方法賺到錢後還不能驕傲,要隨時保持自我超越,破除局限的上進心!」
如果說,股市是鄭有餘帶著三百萬元銀彈征戰的財富戰場;那麼,這本紙張泛黃的筆記,就是他知識累積、腦力激盪以及自我對話的心靈戰場。投入財富戰場前,如果你沒有一顆冷靜清明的心,那麼是不可能打勝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