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呈現升值走勢,這讓許多持有海外基金的人感到憂心,害怕自己的外幣計價基金報酬被匯損吃掉!其實,投資海外市場本來就須承擔匯兌損失,計價幣別的差異影響根本不大。
幾天前,新聞報導:「新台幣升幅已大,建議投資人將『美元計價』基金,全數轉進『新台幣計價』基金,才能避免匯損。」看來台幣升值趨勢,確讓許多基金投資人開始擔心手中的海外基金,會因外幣計價所產生的匯兌損失,少賺了一筆。
只不過,「台幣升值,用外幣計價會產生匯損」這個說法到底正不正確?恐怕不完全是。
事實上,只要是投資海外市場的股票、債券基金,且最終是要換回新台幣,那麼,無論是選擇台幣或其他幣別計價,投資人都必須承擔匯損風險。而匯兌損失風險的產生原因,是由於基金經理人在投資海外市場時,必須將手中資金兌換成投資當地的貨幣所致,和基金計價幣別關係並不大。
舉例來說,投資美股必須使用美元,當你把台幣換成美元準備買美股時,台幣兌美元的升值或貶值,就已開始對你這一趟投資的效果產生影響,這個匯率波動的影響,並不會因為你是用台幣計算自己的帳面報酬,就會憑空消失。
「基本上,除了投資台灣市場以外,其他所有海外市場都有匯損的風險!」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表示,投資人應該將重點放在投資區域的市場漲幅,與當地使用的貨幣升貶上,計價幣別帶來的匯損影響,其實微乎其微。
蕭碧燕強調,投資海外市場,因為不同計價幣別而常令人感覺「報酬率差很大」,主要是投資人都只看帳面價值的緣故。以新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在每一天公布的基金報酬率數字中,已將每一天的匯兌損益計算在內。而外幣計價的基金,則每天公布的報酬率沒有反映匯率因素,直到基金贖回、換成新台幣時,投資人才會感受到這段期間所「累積」的匯兌損益。
總之,只要你最終把贖回的基金換成台幣,那麼,台幣或外幣計價的差別,只是「看起來」有所不同。「依我看,差別只是在於,你要在贖回時一次反映出匯損,還是每天反映在基金淨值中,如此而已。」蕭碧燕說。
說穿了,計價幣別只是參考基金淨值的中介貨幣,並不一定就是投資區域的貨幣。
如果以投資印尼基金為例,雖然基金公司多數都以美元計價,但只是在淨值對外公布時先換算成美元計算而已。由於持有標的在印尼市場,投資人反而應該關心印尼盾兌新台幣匯率,而不是新台幣兌美元(計價貨幣)的匯率。
目前市場上,主要可以選擇新台幣,或是國際流通貨幣美元、歐元計價的基金,投資人該如何選擇較好?蕭碧燕建議,盡可能選擇投資當地市場所需使用的貨幣為主。例如,美國市場可選美元、歐洲市場可選歐元,這麼一來,就可避免幣值換算過於繁複而產生的帳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