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行QDII基金至今不到四年,卻歷經市場劇烈波動,基金公司應變不及,投資人怨聲載道。QDII來台效應,可能多少受到影響。未來大陸基金公司必須重拾投資人信心,致力於改善操盤績效,才可能吸引資金前進台股市場。
以中國前十大基金公司來看,只有五家有發行QDII基金,分別是華夏、嘉實、南方、銀華及交銀施羅德。
排名第一的華夏基金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達人民幣二千五百一十三億元,相當於新台幣一.一五兆元,但QDII基金金額卻還不到總規模的一成,僅人民幣二○二億元,中國基金投資人「外冷內熱」情況鮮明。
規模小又讓投資人慘賠 中國人民對QDII基金信任度低
目前,中國大陸QDII基金共十檔。去年底,又有一檔「易方達亞洲精選股票型基金」在QDII發行暫停十五個月後,重新獲得證監會批復,外匯額度獲批十億美元。但,受到投資人之前慘賠經驗影響,市場對新一批QDII基金也抱持觀望態度,至今募集情況冷清,截至一月初為止,金額只有人民幣三億元。畢竟,○七年首批QDII基金「翻船」,到現在還飽受虧損之苦,現在要再喚回投資人的心,短時間來看恐怕並不容易。
將時間拉回到四年前,中國政府為舒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分散國際熱錢湧入股市,並提供投資人布局海外市場管道,於○六年批准了第一檔QDII基金:華安國際配置基金。但這檔極具指標意義、以美元計價的平衡型基金,卻有高達九成以上的投資部位,布局雷曼兄弟公司所發行的結構性保本票券。
○八年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該基金也面臨生死存亡關鍵。直到○九年十二月,法律訴訟求償結果判定,雷曼兄弟將支付華安基金一定賠償金額,才安然度過危機。
而其他股票型基金,則在○七、○八年陸續發行。這段期間是QDII基金首批募集高峰,不巧卻遇上中國股市飆漲最剽悍時期,「野花不如家花香」,投資人對QDII基金也興趣缺缺。首募基金規模大多低於人民幣十億元,等於不到新台幣四十六億元。
相較大陸A股基金規模動輒人民幣數十億元盛況,金額多在新台幣百億、甚至千億元之譜,QDII基金市場簡直天差地遠。
不僅如此,首批QDII基金也遇上「生不逢時」的窘境,投資人注定難逃虧損命運。晨星評比公司指出,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不少在○七年發行的QDII基金遭受嚴重波及。主要原因,在這些基金投資多集中在香港市場,並持有大量的金融及資產股,在次貸危機爆發下,基金淨值受創劇烈。大陸網友罵聲四起,QDII基金也成了投資人最深的痛。
QDII基金首航失利,大陸投資人對海外投資態度更顯得冷淡。○八年九月、雷曼兄弟事件爆發後,QDII基金發行即出現停滯狀態。到○九年全球股市回溫,QDII基金績效開始轉虧為盈,大陸投資人情緒才稍微緩和下來。有部分基金公司趁勢抓緊時機,打算搭這波牛市順風車,再發行QDII產品。不過,從市場大量贖回基金狀況判斷,投資人多少還存有恐懼心理。
強化海外投資研究實力 才可能扭轉形象
晨星評比公司說明,○七、○八年QDII基金績效與投資人預期心理反差太大,基金淨值暴跌,讓投資人對海外市場始終存有陰影。儘管○九年第三季受到大陸股市調整影響,A股基金銷售也陷入低潮,整體報酬率下跌二.九九%,而九檔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卻逆勢上揚逾一成,但投資人仍出現大量贖回情況,反映心態上仍對QDII產品信任度低。
事實上,回顧第一批QDII基金發行時,面臨到的是高通膨、高股價及高利率環境,且是流動性不足及金融危機的開端。相較現在發行時機,全球經濟逐步回穩、企業獲利改善,低通膨、低利率且流動性充足狀態,接下來新一批QDII基金績效應較值得期待。但在此之前,基金公司仍必須設法重建投資人信心,並強化海外投資研究實力,才可能扭轉已被「妖魔化」的形象。
舉例來說,QDII基金表現不佳,除了大環境因素外,基金公司投研團隊經驗不足、許多QDII基金經理人只有A股操盤經驗,並套用相同模式操作海外基金,持股追高殺低、頻頻換股情況相當嚴重。
另外,基金經理人對於海外市場過度樂觀,低估投資風險,也因此留下慘痛教訓。
現在問題是,當QDII基金在中國大陸境內,已成了投資人心中「不好的產品」,那短期內透過QDII進入台股的資金,又能帶來多大效益?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台股市場容量小,股票主要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市場深度及廣度均不及A股或港股,對內地投資人來說吸引力低。換句話說,QDII效應很有可能只是台灣單方面想法,投資人最好還是理性看待,不要過度膨脹、跟著市場起舞。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經理人楊逸楓,操盤風格 穩健,在台灣得獎無數。(圖/資料室)
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經理人楊昌桁資產管理經驗 20年,是最早去中國發展的經理人。(圖/資料室)
台灣老手赴大陸 操盤QDII基金登台布局
巧的是,日前完成開戶手續的兩檔QDII基金:華夏全球精選及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股票基金經理人,都是從台灣去大陸、具豐富操盤經驗的老手。
其中,華夏全球精選基金經理人、現任海外投資部總監楊昌桁,五年前就從台灣到北京華夏基金公司擔任研究部主管,是台灣基金經理人中,最早到中國大陸發展的一位。
過去在台灣,他以操作電子股及通訊類股著稱,擅長轉機題材。一九九九年因領先掌握市場趨勢,而有優於大盤的成績,並帶領團隊獲得當年度金彝獎最佳基金團隊。不過台灣操盤經驗,似乎不能套用在中國大陸。
楊昌桁具二十年證券投資管理經驗,論資歷、經歷都稱得上是業界長青樹,但擔任QDII基金經理人卻顯得力有未逮。在A股強勢表態下,大陸投資人多對QDII基金經理人操作成績大感不滿、抱怨連連。
而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股票基金經理人、現任上投摩根投資副總監楊逸楓,過去曾任摩根富林明台灣基金經理人及亞洲基金經理人。在台灣也是頭號戰將,得獎事蹟不斷,包括標準普爾台灣基金獎亞太股票基金五年期第一名、金彝獎傑出投信投顧人才、金鑽獎傑出基金經理人及渣打全球基金獎,戰績輝煌。
據了解,楊逸楓之所以能夠囊括各項基金獎,主要原因在她沉著穩健的操盤風格,選股及基金資產配置兼具報酬及風險考量。
未來MOU生效,大陸QDII基金若真的登台布局,依照過去兩人對台股熟悉領域,研判仍應以大型電子權值股為布局首選。在QDII題材想像下,投資人可進一步留意績優電子權值股後勢。
大陸發行QDII基金至今不到四年,卻歷經市場劇烈波動、基金公司應變不及而讓投資人失去信心。未來基金公司勢必得從失敗教訓中走出,大幅延攬海外投資人才,並多方發展新產品,像指數基金,才有機會重新贏得市場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