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相對於股票,債券一向被認為是低風險、低報酬的投資商品,但是,有「投資先生」之稱的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從歷史數據中發現,股、債的實際表現並非如此。《今周刊》特邀朱岳中與讀者分享研究成果。
空頭時 債券型基金報酬高、風險低
我們以一九八九年一月到二○○九年三月的MSCI全球指數、美林(Merrill Lynch)全球債券指數及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公債指數的資料,來試算相關的報酬率與風險。之所以會採用這三種指數,是因為全世界有非常多的基金都是依照這些指數的成分股來進行操作,因此我們以這三種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分別代表全球股票型與全球債券型基金的表現。
選定指數後,分別計算當投資人在這段期間內連續持有相關基金一年、三年、七年及十五年時,每年的平均報酬率與風險,希望藉此了解在不同的年限下,持有股票型基金與債券型基金的相對報酬率與風險會有何不同。(見表一)
從數據中即可清楚看出,MSCI全球指數不論是一年、三年、七年還是十五年的期間,其年平均報酬率都小於對應的全球債券指數;而且風險都高於對應的全球債券指數。
數據的意義頗為明確,拉長時間來看,平均而言,投資全球債券型基金的報酬率,反而比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來得好,而且風險更低!
多頭時 債券型基金表現依舊較佳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不是因為過去兩年股市的表現太差,以致拖累了全球股票的表現?這樣的質疑合情合理,不過,若是把過去兩年的數據排除,改以一九八九年到二○○六年的資料重做一次上述的驗證,其最終結果似乎還是大同小異。差別只在於全球股票指數的年平均報酬率略微提高,平均風險略微降低而已,但平均表現還是比全球債券指數差!(見表二)
即使如此,仍有值得質疑的空間,畢竟上述的數據是指數表現而非基金績效,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於是我們以四檔相當受投資人歡迎的全球型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基金(美國與盧森堡註冊各一檔),及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成長基金,實際檢驗基金的表現。而且我們進一步檢驗單筆買進與定期定額的績效,看看會不會有所不同。(見表三、表四)
從表中的累積報酬率(截至二○○九年九月三日)來看,結果顯然與前述的論點類似,不論以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而且不論是比較積極或比較穩健的股票型基金,時間一長,績效一樣不如債券型基金。當然我們必須聲明的是,這是針對全球型基金的檢驗,並非所有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都有類似結果。
看到上面的數據,讀者們是不是該重新思考投資策略,並重新認識債券型基金?!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