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金集團花樣翻新,無非是捉住人性中「貪婪」的弱點,投資人如果無法克服貪心的弱點,就容易成為集團口中的肥羊。
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缺乏投資管道,鴻源以投資一股十五萬元,每個月可以固定分到六千元的高利率,吸引了投資人前仆後繼、吸納了近千億元的資金,公司營運了八年,在一夕宣告破產後不知造成多少自殺、離婚等不幸的社會事件。然而,健忘的台灣人似乎又不免重蹈覆轍, 在貪念作祟下,陷入手法更高明的吸金騙術中。
時至今日,吸金集團花樣愈翻愈多,手法推陳出新,即使合法的投資理財管道愈趨多元,地下投資公司仍有辦法利用人性中「貪婪」的弱點,以號稱高保證報酬率的商品進行詐騙,《今周刊》整理了歷年來吸金集團常用的五大騙術供投資人參考:
誘人的高報酬 拉名人作宣傳
一、誘人的投資報酬:「年獲利保證三○%」、「每月四分利」、「每股賺五元以上」,誘人口號的背後往往隱藏著騙局。其實,報酬永遠伴隨著風險,證券期貨管理規則裡明訂,投信投顧在募集有價證券時,「不得使人誤信能保證本金之安全或保證獲利」,意思就是天底下根本不存在保證報酬這檔子事,投資人不想上當,第一步就是要戒貪,認清保證獲利的迷思!
二、與名人拉上線:吸金集團常用的第二招,是掛出和名人合影的照片,或在會員大會中請出名人站台。三年前台基集團在台中舉辦的會員大會,就請到當時的市長候選人胡志強和張溫鷹站台,之後台基被爆出藉著販賣靈骨塔、法拍屋、旅遊專案吸金,這些政治人物則紛紛撇清關係,表示根本不認識負責人,到場致詞只是基於禮貌,可見名人背書根本不保證一定可靠。
三、媒體宣傳曝光:五年前以老鼠會的方式販賣未上市、櫃股票,在一年半即吸金三十三億元的全球統一集團,就是在第四台、網路、報紙等媒體上大肆吹噓投資潛力,並蓄意哄抬股價來吸引投資人。當時這些直銷型的未上市股票在中南部銷售奇佳,主要是中南部未上市交易盤商少,資訊流通慢,只要在媒體上打著「高科技網路事業體」、「高科技商務事業體」、「生物科技」的封號,股票就賣得特別好。
其實許多所謂「媒體報導」,根本是公司廣告而非新聞,尤其要上市上櫃前,一定要有公開發行資料,有的未上市公司連公司登記都沒有,投資人可以事先向經濟部商業司查證。
俊男美女作銷售 辦公室富麗堂皇
四、具說服力的推銷技巧:許多吸金集團的銷售人員都是俊男美女,台基集團就曾採取辣妹攻勢,利用役男涉世未深,再用人海戰術疲勞轟炸的方式說服這些役男購買公司專案,如果對方說要考慮,他們就會搬出再考慮就會錯失高額獲利的機會,投資人如果無法克服貪心的弱點,就容易成為集團口中的肥羊。
五、裝潢華麗的辦公室:吸金集團的辦公室通常很豪華、氣派,有些甚至宣稱有生產工廠,有些公司辦公室只有幾坪大,但聲稱「工廠在大陸」,一樣能取得投資人信任。
人性是貪婪的,只要有人存在,地下投資公司的吸金活動就很難有禁絕的一天,投資人在被「保本、高利」等動人名詞迷惑前,最好先了解高獲利背後所隱含的高風險,否則很可能會落得像鴻源投資人般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