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信業不僅外資色彩越來越濃厚,連基金評等也陸續引進國際著名的評比標準,包括標準普爾(S&P's Micropal)與理柏(Lipper)等,為台灣的基金鑑定嚴格把關。
基金數量越多 績效評比越重要
自民國七十二年十月發行第一個共同基金以來,截至今年二月底止,基金總數已達三○二檔,基金規模為一兆二千多萬元,在去年外資大舉入侵後,其中有超過三成的資金已經變成外資控管,預計今年總計將會有超過四成的資金變成外資。
基金數越多,投資人的選擇性就越多,基金績效的評比就越來越重要。國內基金雖然有十八年的歷史,但卻遲遲沒有基金統一評比的標準,以前基金績效及規模都是由各家投信提供,投資人根本無從知道他買的基金是否比其他同類型基金好,過去投信黑箱作業相當興盛。
五年前,投信投顧公會聘請了台大財金系教授李存修與邱顯比兩人,每月定期公布基金評比資料,讓投信公司的資訊及基金績效更加透明,對基金競爭有正面意義,此時國內的基金評比的歷史才正式開始。
財團法人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採用投信投顧公會的評比系統作為審查依據,於四年前創辦了「傑出基金獎」(現改名為「金鑽獎」),獎項分七類九項,就一年、三年及五年分別給獎,傑出基金經理人及研究人員則由投信投顧公司推薦,經理人必須要有二十一個月的實際操盤經驗,初審過後,還必須要跟評審面對面進行口試。
金鑽獎為台灣基金界帶來不少的激勵,也發掘出不少基金經理人,其中元富投信的周雷更是金鑽獎的常客,每年必得獎。不過今年最特別的是,一年期的獎項全部「從缺」,原因是去年股市表現欠佳,一年的基金績效全部負成長,所以只好不給獎,當然也有人持相反的態度,認為超越大盤甚多的基金就應該給予鼓勵。
金鑽獎重績效 國外評鑑機構重風險
除了金鑽獎外,在歐洲有十幾年歷史的標準普爾基金評鑑公司,也在兩年前與中國時報合作舉辦國內外基金評鑑的「台灣基金獎」。標準普爾基金評鑑公司一向與報業結盟,作為基金評鑑的舞台,例如在香港是與南華早報合作。二○○一年的台灣基金獎,審核國外三二二支、國內二九八支基金,共十四項類別,分別獎勵過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表現最佳的基金。
另外,銀行也加入基金評比的行列,渣打銀行與美國著名的理柏評比公司合作,舉辦「渣打全球基金獎」,於去年開始投入基金評比的行列,二○○一年的全球基金獎則有國內二九五支、國外三三五支基金納入評比,共四十三項獎,分別獎勵風險控管優異,及過去一、三、五年表現最佳之基金。
有趣的是,這三個基金獎中,同一獎項卻有不同的基金得獎,以國內基金來看,獲得標準普爾一般股票型一年、三年期的最佳基金分別是大眾大眾、群益馬拉松,渣打則是統一統信、元富高成長,金鑽獎則是因第一名的建弘小型基金的績效未能呈現正成長因而從缺,三年獎則由群益馬拉松獲得。
同樣的獎項為什麼會出現不盡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各家所採取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事實上,基金評比的計算方式代表基金獎主辦單位的想法。
國內的金鑽獎採公會的評比分式,首重基金年度績效報酬,參考夏普與崔納兩種風險指標,不過有投信人士指出,金鑽獎這種計算方式主要還是看基金的報酬率,對風險考量不大,所以往往有基金在年初得獎,年中的績效就變成「後段班」了,優點是適合喜歡冒風險的投資者。
元富高成長 群益店頭統統有獎
至於標準普爾辦的台灣基金獎及採理柏基金資料庫的渣打全球基金獎則都將風險計算在內,不同的是風險區間的選擇,渣打投顧以理柏資料所計算的標準,以月資料來計算出風險數字,來計算基金每冒一單位風險可得多少報酬,如一年則以十二個月做為區間。
標準普爾則是考量每個月的基金變動,計算出每月平均變動後,選出最平均的基金。換句話說,標準普爾的風險區間是一個月。
渣打選出的基金可能不是這段報酬率最高的,但若加上風險考慮後則是最好的;標準普爾的基金評鑑選出的第一名基金不見得是最好,但卻是非常平穩、波動最小的基金,缺點則是考慮風險過多,選出的基金可能報酬不好,這樣的算法往往會有遺珠之憾。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三家獎項則相當一致,在一般股票型基金五年獎方面全部都給了元富高成長基金;店頭基金三年獎則都全給了群益店頭基金。
畢竟基金是「舶來品」,在國外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國內只不過還在學習階段,引進國外具有公信力的基金評等機構為國內外的基金把脈,一方面可以了解國內基金在國際上的評比,一方面也讓投資人在選擇國內外基金時多一些參考依據。
選擇評比優良的基金來投資,確實是剛入門的基金投資者最簡單的方法。但有專家建議,應該先了解各評等機構所採取的方式,並且加以交叉比較,選擇風險低、報酬高,在各家基金獎都榜上有名的基金,也不失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