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柯文昌、洪星程獵案招數大公開 p.42

柯文昌、洪星程獵案招數大公開 p.42

台灣創投業的高手如雲,不過,若要選出對台灣創投業影響最深的人,大概非普訊董事長柯文昌以及和通創投總經理洪星程莫屬了。

細數近幾年來國內創投業的績效,柯文昌的普訊創投年年名列前茅。以去年幾家創投的獲利排名來看,除了漢華創投每股獲利一三.○二元之外,排名第二、三位的就是普創投的每股六.八元,以及普訊的每股六元。而且,普訊旗下創投基金的獲利水準一向都很不錯,過去五年普訊旗下的創投獲利普遍都可保持二元至六元左右的水準,對於原始的投資股東來說,投資額其實很早就全部回收了。

普訊的好績效,主要來自柯文昌懂得廣結善緣。在投入普訊創投前,柯文昌曾經是台灣惠普公司的第一任本土總經理,當時他以三十歲的年紀就當上這家大型外商公司的總經理,引起不少人的羨慕。而且,由於當時台灣資訊產業才開始萌芽,許多公司的規模都還很小,惠普當時擁有相當多的人才及資源,許多現在檯面上的人物如鄭崇華、郭台銘、林百里、葉國一等人,當年都與柯文昌密切往來,這段時期也讓柯文昌在科技產業中建立了豐沛的人脈。

不僅在科技界有不少知己,柯文昌在政商界也不乏好朋友。例如早年他促成台塑集團與惠普的印刷電路板合作案,與王永在也保持相當密切的關係,這也是為何塑集團在推動位於林口的華亞科技園區時,會全盤委託柯文昌代為管理及銷售的原因。 另外,早期他在惠普時也同時參與青年總裁協會(YPO ),那時他出面邀請美國前總統福特來訪,為低迷的中美關係帶來了一絲暖意。


與創業家建立深層合作關係投資案源源不斷

豐沛的人脈及廣結善緣的作風,讓柯文昌能夠充分掌握創投業最關鍵的「人和」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柯文昌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創投業中,拿到許多好案子,並創造比別人更好的績效。

事實上,柯文昌從民國七十八年投入創投業,早期也經歷了一番相當艱辛的創業過程,和很多創投同業一樣,柯文昌也不免會「踩到地雷」,例如早期做不斷電系統的路明電子,以及做個人電腦的凌亞電腦。由於柯文昌在這兩個案子上投注了大筆的資金及人力,兩個案子失利後,讓甫加入創投的柯文昌受傷慘重,不過,由於有更多成功的案子陸續上市上櫃,讓他的績效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柯文昌還有一項少見的功力,這是很多創投同業很肯定、但卻不一定學得來的優點。在經過柯文昌投資並且成功上市上櫃的公司中,柯文昌還會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邀請他們擔任下一個創投的股東,像鴻海、台達電、英業達、廣達、華宇、台積電等公司後來都成為普訊旗下的創投股東,這種與創業家建立更深層合作關係的做法,讓普訊的投資案能夠源源不斷地流入。

若仔細觀察普訊的投資案中,可以看出柯文昌的投資範圍涵蓋相當廣,幾乎整資訊產業的各個領域都有涉獵,尤其是在資訊硬體產業中,柯文昌不僅投資到像鴻海、矽品、旺宏、華邦、明碁、英業達、華宇、廣達等重量級的公司,去年半年開始流行的通訊零組件概念股,例如美律、台灣慧智、毅嘉、希華、環科、百容等公司,也都是柯文昌慧眼挑中的對象,不過,在軟體及網際網路股部分,柯文昌則是因為早期並不看好,因此投資的案件非常少。


投資範圍廣 Clarent 賺一百倍

另外,由於早年擔任惠普總經理,柯文昌也認識不少在矽谷創業的華人,因此在國外的投資案也以華人創業公司為主, 包括像一九九五年就在美國上市的  ESS及 OAK,分別是華人領導的語音及多媒體 IC 設計公司,另外去年上市的 Pctel及 Clarent 兩家公司,前者是以發展軟體數據機為主, 後者發展網路電話產品,兩家公司的老闆也都是華人。

其中,Clarent 公司在去年七月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前,還邀請柯文昌擔任董事長,去年 Clarent 上市後表現突出, 由於該股經過多次分割,普訊投資的成本已降到○.五美元,平均來算普訊去年在這個投資案至少賺了一百倍,堪稱是去年台灣創投界創下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案例之一。

有了好績效,募集新基金自然不困難。去年,柯文昌募集完成普訊第七個創投,加上國外兩個基金,目前管理的總基金規模已接近一五○億元;在人才方面,柯文昌網羅前迪吉多大中國地區總裁楊紹綱擔任普訊總經理;另外,除了原來的兩位副總經理劉大偉及王緒玲外,去年也從產業界網羅三位協理加入,包括原擔任華新科技副總經理的卜祥琨,任職過摩托羅拉 PowerPC 晶片部門及 IBM 微電子事業部的張華武,以及原致福公司副總經理王財貴,以加強在產業界的陣容。資金、人才都不缺,柯文昌已為普訊準備好下一個階段的布局。


出身傳統產業洪星程懂得掌握趨勢

至於國內第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和通創投,最近幾年在創投業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不過,在國內科技產業當道的今天,許多創投公司的老闆均來自科技業,但是和通總經理洪星程卻是來自傳統的紡織業,在本身完全不具科技背景的條件下,依然能在國內創投業闖出一番天地。目前和通管理約一百四十億元的創投基金,過去這些基金已實現的獲利有一百億元以上,今年由於許多投資案都將開花結果,總計有將近二十七家台灣公司以及六家美國公司都將上市上櫃,預計和通的潛在獲利還有一百億元左右。

何以完全不具科技背景,卻能活躍在科技當道的時代呢?洪星程自豪地表示:「一般人總認為,創投公司成敗關鍵在於對科技產業的專精與否,不過,和通多年來的經驗指出,掌握產業發展趨勢是更重要的事。」

洪星程本身是學經濟出身,在遠東紡織工作了二十餘年,以這種背景投入創投,早期沒有人看好他。可是,十多年前,他依據產業發展趨勢訂定和通投資策略時,即預測到未來有關自動化、電腦、通訊、環保及生化科技產業的重要,因此,這些年來,和通即在這樣的基本概念下,不斷地去從業界開發出好的投資標的,也為和通闖出了一片天。


好案子靠「腳」跑死纏爛打最重要

不過,好的投資案該如何尋找呢?洪星程說,沒有什麼祕訣,好案子全靠「腳」跑出來的。他表示,早年國內創投事業還停留在草創時期,資訊及交通根本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因此,當透過各種人際管道得知有不錯的投資標的時,包括他在內,通常都是一早四、五點即起床趕往中北部地區看工廠,完全是靠著勤快及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掌握,跑出好案子。

和通集團資深副總經理李欽堯表示,很多人以為創投就是靠人脈,其實更重要的是「勤快」。「搞創投不能只是光坐在電話旁等電話,必須主動出擊,不斷地從周邊的各種管道去發掘好的投資標的,一旦發掘好的標的,創投人更必須發揮死纏爛打的功夫,勤打電話、勤拜會公司,如此才有機會把握住好公司。」

李欽堯同時強調,投資一家公司的成敗,除了評估產業前景、公司經營團隊外,主事者的企圖心也很重要。他並以當年投資國聯光電為例,當年黃國欣帶著滿腔的熱忱、抱負與計畫書回國,跑遍國內各創投公司,但是沒有人願意投資,最後找到和通,和通對他引進光電科技的用心與發展前景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被他不僅願傾所有家當投資、同時又主動放棄技術股的企圖心與魄力所感動,因此,儘管別人不敢投資,和通集團卻毅然投資國聯光電,多年的配股及增資後,目前和通持有國聯光電的每股成本僅七.三七元,相較於國聯光電現在的股價,證明當初和通的決定是正確的。


慧眼挖掘明碁、博達、強茂

在和通投資成功的案子中,有不少案子都是和通慧眼挖掘出來的,例如去年底上市的博達科技,和通就是唯一的創投股東。博達科技董事長葉素菲就說過,當年她最缺錢的時候,找遍了國內的創投業,最後只有和通願意投資;另外,上櫃的強茂,和通是第一個法人股東,鴻友、巨擘也都是早期的法人股東,至於八年前明碁在最困難時,和通以每股二十五元入股投資,也是因為看好李焜耀的領導能力及企圖心,也因此獲得了數十倍甚至百倍的報酬。

不過,投了很多好案子,和通還是不免踩到「地雷股」,在全部投資的二百餘家公司中,和通也投資了像正義及大穎等後來被掏空的公司,在前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一度是國內最悲情的創投,但是,在許多好公司的掩護下,經營績效並沒有受到影響。

如何判斷一家好公司而投資呢?「你問我細節,我可能一點都不懂,但每一個業我都有最頂尖的專家。」洪星程表示,除了產業趨勢外,他個人對科技產業並不十分清楚,但和通集團多年來已累積可觀的人脈,而這些人脈網路,不僅散布在國內外產業界,甚至其中不少就是當年和通所投資的公司,因此,每當遇上專業的問題,很快就有專業人員可以協助評估。

回首多年來在創投界的努力,洪星程表示,或許別家創投的老闆專精某一科技領域,當該項產業當道時,這家公司可獲得不錯的成績,可是一旦遇到該產業時機變壞時,就很「吃力」,這種類似專賣店的經營手法,風險很高;相較之下,這些年來他一直以經營百貨公司的手法經營和通,而他確信這種穩健的經營手法,才是創投公司可長可久的永續經營之道。

延伸閱讀

雷虎、中光電同場秀實力!台北國際電子展闢無人機專區,黃志芳:台灣手握關鍵產業實力
雷虎、中光電同場秀實力!台北國際電子展闢無人機專區,黃志芳:台灣手握關鍵產業實力

2024-10-17

義美有「全球最大規模」冷凍真空乾燥設備!不怕中國禁令、菜價暴漲暴跌,謝金河:對技術、食安印象深刻
義美有「全球最大規模」冷凍真空乾燥設備!不怕中國禁令、菜價暴漲暴跌,謝金河:對技術、食安印象深刻

2023-12-23

山陀兒颱風來襲不怕買不到菜!啟動平價蔬菜供應穩菜價,北農:蔬菜到貨量增3成
山陀兒颱風來襲不怕買不到菜!啟動平價蔬菜供應穩菜價,北農:蔬菜到貨量增3成

2024-10-01

把握5天撿便宜!颱風後菜價飆,北農「這天起」釋出13種平價蔬菜…200百多家全聯開賣
把握5天撿便宜!颱風後菜價飆,北農「這天起」釋出13種平價蔬菜…200百多家全聯開賣

2024-08-03

菜比肉貴!高麗菜1顆快200元「颱風都走1個多月了」…有人操控菜價?農糧署回應價格此時回穩
菜比肉貴!高麗菜1顆快200元「颱風都走1個多月了」…有人操控菜價?農糧署回應價格此時回穩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