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寶、國巨都是法人持股極低的公司,而曾經是投信、外資法人寵兒的國巨,法人持股變動更是戲劇化,投資機構在國巨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國巨從上市之後,股本膨脹十七倍,公司與投信、外資一同享受了﹁高倍速﹂的快感。但是,從八十六年底開始,投信不約而同地賣出長期持有的國巨持股,去年八月之後,外資法人也快速賣光國巨,而今國巨已經是一家投信、外資零持股的公司。
曾經熱烈擁抱國巨的投信基金,在一九九七年持股高峰的時候,全體投信持有國巨高達四萬四千張,但是當年電子股大漲後重挫,投信腳底抹油大賣國巨,股價從一三三元快速腰斬剩下六十元,投信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內,持股從四萬四千張劇減到二千五百張。
至於參與國巨成長將近十年的外資法人,也在去年八月之後,將三萬八千張持股快速出清,尤其是去年封關之前,外資原本還有二萬一千張,結果年後三個禮拜,幾乎全部賣得乾乾淨淨,至今剩下不到兩千張。
在聲寶方面,在投信十二月底的持股中,由於聲寶股價、本業長期積弱不振,以致除了中信等指數型基金不得不少量持有外,最近的持股紀錄是永昌店頭在去年九月買進二百張,旋即在十月便出清了。
對於國巨與聲寶兩家企業的策略聯盟,是不是會讓法人重新評估,正面看待這樁企業結合?
唯一持有國巨的投信基金||法華理農資產管理部經理薛舜日認為,兩家公司的內部關係仍有變數,不過他認為,如果國巨能成功地自零組件轉進家電產業,或許可為下一波景氣來臨前墊下利基。
薛舜日認為國巨的長線布局仍有機會,聲寶往3C方向發展,但是效率太慢,而投入大陸家電市場,成績也不甚理想;陳泰銘如果能夠複製入主智寶的成功經驗,對國巨、聲寶都是好事,只是在股價上,短線仍不宜樂觀。
國際投信在十一月進了二百四十張國巨,也是持有智寶股票最多的投信(共四千張),國際投信協理王錦樹說,先前是發現有不少壽險公司買了不少國巨,因而也抱著短期操作的策略進場,但是一月初便出清了,至於智寶,原先雖然看好,但是發現股價護盤太厲害,因此不敢加碼,至於現有的持股則因為成交量太低,只好長期持有。
國巨股價大起大落,籌碼大幅增加,最大的輸家應該是散戶了;過去兩年,國巨股價從五十三元飆漲至一五二元,再重挫至二十七元,而國巨融資餘額則從四萬七千多張,一路挺升至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二十一萬張,增加了四.四倍,因為相信陳泰銘經營績效的散戶,不知要找誰哭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