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投資領域,「賺錢」當然是最重要的目標,只是看了許多書、上了許多課,為何總是小賺大賠?抱不住飆股、捨不得認賠?
技術分析名師蕭明道的大弟子、著有《飆股的思維》一書的2.0廖崧沂認為,很多投資人認為自己的投資專業知識不足,因此「全方位學習」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以為學愈多愈好,但往往因為不同面向互相衝突、導致愈學愈迷惑,愈學愈不敢買賣。例如股票是「買便宜」還是「買起漲」,就是基本面與技術面最大的差異。
廖崧沂也走過前述的學習之路,他的結論是,技術分析最能忠實反應價格的變化,尤其能在趨勢未發生或剛發生時、就能領先發現未來的方向,也最容易發掘飆股,因此他很快就決定以技術分析做為買賣的依據。
不過他也指出,即使想用技術分析找到並抱住飆股,還有兩個必備的條件,首先要有波段投資的心態,抱得久才賺得多;其次是慎選工具,市場上有多種功能不同的技術指標,廖崧沂堅信「大道至簡」,提出「三盤突破」,只要看K線加量價,再用均線輔助判斷就夠了。
波段的起漲買點,投資人往往很容易錯過,廖崧沂的「三盤突破」法,是觀察最近的三根K線,「以日線圖為例,若今天是週三,就看週一、週二、週三這三根K線;到了週四就看週二、週三、週四……以此類推」,只要第三根(最近發生的一根)的收盤價高於前兩根的最高價,就有機會出現波段漲勢。至於時間週期,大多是日線圖,但也可依個人的交易習慣,小時、週、月都可以。
接下來要用量價與均線做進一步篩選。廖崧沂觀察量價的心得是:熱鬧滾滾的大盤或個股由多翻空前,成交量往往會先縮,代表追價力道不足,接著價格才逐漸止漲、轉跌,也就是「多翻空時,量先價行」。反之,行情若要由空翻多,就要先觀察價格能否先站上關鍵價位(如月、季線),站上後才會吸引資金進駐、成交量隨之放大,也就是「空翻多時,價先量行」。
根據以上的原則,廖崧沂在2021年底、加權指數衝上18000點時,就發現成交量不增反減,「量縮價漲、明顯背離」,因此提醒學員逢高出脫、見好就收,成功避開了22年的重挫。直到2022年10月,指數慘跌到12629點後反攻、先站回月、季線,成交量才上揚,「量先價行」開啟了至今的多頭行情。
要判斷量價關係,還需要均線的輔助與判斷,多數投資人只注意到是否站上月、季線等「均價線」(Moving Average,MA),但廖崧沂特別指出,「均量線」(Moving Volume,MV)可以幫助判斷是否有足夠的量能推動漲勢,同樣重要。
廖崧沂在均價、均量線參數的設定,是採用「費波南希係數」,它是指1、1、2、3、5、8、13、21、34、55…………的一系列數字,他指出,1、2、3為基礎數、不納入,接下來基於「量先價行」與「間隔一個」的原則,也就是5、13、34為觀察短中長期MV的參數,8、21、55則是MA的參數,「8、21、55剛好很接近常用的10日線、20日(月線)、60日(季線)」。
所以,符合「三盤突破」、且站上三條MA的標的,就符合廖崧沂「由空翻多」的買進標準,至於要成為波段飆股,除了成交量要跟進放大、站上三條MV,更重要的是,只要不出現「三盤止漲」或「三盤跌破」的情況,就一路續抱。
根據廖崧沂的觀察,很多投資人並不是找不到飆股,而是抱不住,往往一漲就想賣,錯過後面一大段利潤,因此他建議用「三盤止漲」:最近三根K線沒有再創新高,或「三盤跌破」:最近一根K線收盤價跌破最近三根的低點,做為停利的標準。若以上兩者沒有出現,就續抱。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錯過了「三盤突破」的最佳買點,還能不能切入呢?「當然可以」,廖崧沂表示,在漲升過程中買進,獲利空間與停損停利的設定,當然無法和買在起漲點相比,他的標準是,只要沒有出現「三盤止漲」或「三盤跌破」的情況,就以「爆量K線」的低點為停損或停利點就可以。
以附圖的廣達(2382)與大同(2371)為例,起漲後頻頻爆量,很多人因此不敢買進,但依照上述的標準,其實每次爆量都提供了上車的機會,而且停利點也隨著價漲而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