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改委於3月中旬推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一案,要求各地方嚴格管控高耗能、高汙染產業,導致中國江蘇、廣東等20個省市近期發布限電政策。而在江蘇、廣東等地布局已久的眾多國內上市櫃業者,將會受到如何影響?
綜合專家意見,對於在限電區有產能的台廠,可先依「產能比重」與「耗能」將其分類為3大類。
先看「產能比重高但不屬於高耗能」的產業,此類以代工組裝廠為主。元大投顧與第一金投顧在第一時間發布的報告中皆認為,代工組裝廠近日雖會受影響,但預期後續受到嚴格管理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多數廠商如鴻海、和碩、緯創與英業達等,在中國其他地區都有工廠,產能可調配,受到限電影響不大。
再來是「產能比重低或有多元產能可供調配」的產業,像是紡織、製鞋與輪胎,因產能大都早已移出中國,以東南亞為主要生產基地,受到限電影響自然不大。
部分法人認為,台灣封測廠可能受到此波限電影響,包括日月光、矽品、力成、京元電,在蘇州附近均有廠房。其中,當地廠區獲利貢獻達4成的京元電雖尚未被畫入限電區,但若後續限電政策更動,也有可能受到衝擊。
最後,也是衝擊較為明顯的一類,「產能比重高且屬高耗能」的產業,目前市場普遍點名的對象即是PCB族群。元大投顧認為,江蘇目前規畫停電4至5天,由於多數廠商此際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雖可藉由其他廠區支援,但預估仍將影響9月營收表現。
三面向看限電政策力度 解禁時間、報價漲跌、轉單效應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接下來應關注3重點。首先是解禁時間點,目前中國對限電的規定只到9月底,10月是否會延長限電時限,是判斷政策力度是否修正的關鍵。他認為,目前中國經歷恒大事件的影響,疫情又有重新延燒的跡象,經濟環境相對動盪,「不會一下子就規範得那麼嚴峻。」加上中國政治系統時常揣摩上意,他形容,「中央交代一,地方可能先加重執行到二。」再看地方的反應,慢慢進行調整。
另一觀察重點,則是各家廠商製造的單一產品,是否能因產量減少而提高價格,彌補減產負面衝擊。至於有哪些產品價格較有可能因此上漲?法人建議可先關注鋼鐵、水泥和PCB上游原料的銅箔、玻璃纖維等。
此外還有轉單效應。儲祥生點名,台灣的乙烯法製程石化業者有望受惠。他以PVC產品解釋,現有電石法、乙烯法兩種,電石法是透過焦炭在電爐反應生產PVC,中國有8成產品採用,約占全球3成以上供給量。當PVC等製程產量減少,成本隨煤價提高,伴隨而來的是全球供給減少,價格飛漲。
相對地,台廠的PVC則是使用乙烯法,產量、成本不受影響,可望在漲價之下受惠於轉單效應,一般認為,台塑、台聚、華夏成為最大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