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9)晚傳出新冠肺炎疫苗問世露出曙光,激勵全球股市強彈,但在昨天才開心慶祝刷新歷史高點紀錄的台股,今天卻因為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科技產業權值股走跌而以小跌作收,究竟問題出在哪?
新冠肺炎疫苗有機會在明年第一季上市、第二季配送到各施打單位的消息,很快就反應到全球股市上,可望因實體經濟活動復原而受惠的股票,像是航運、觀光股等都上演慶祝行情。
反而是過去在疫情限制下,衍生出來的「概念股」,像是遠距會議、網路、電商等類股出現較大幅修正,瑞銀亞太區基礎原物料暨台灣區研究主管甘清仁分析:「在疫苗可望推出的消息發布後初期,相關概念股因股票估值改變而有較大波動。」
另一方面來看,不管是NASDAQ 100指數或台灣電子指數,在2014年9月19日至今年10月底的區間,都跑贏S&P 500指數,若將美國科技股再聚焦到以臉書、亞馬遜、NETFLIX、谷歌…等個股領軍的FANG+(尖牙股)指數來看,總報酬率更為S&P 500指數總報酬率的7倍左右,已經漲多的科技股似乎找到休息的好理由。
統一FANG+ETF(00757)經理人袁永騰認為,倘若有效疫苗上市,尖牙股初期可能因股市風格切換、類股輪動而增加波動,但回歸常態,在景氣趨穩下,科技成長股將再度成為資金關注標的。
瑞銀台灣策略師暨非科技產業分析師陳玟瑾則分享過去幾個月來,瑞銀亞太地區策略分析師的研究表示:「只要有疫苗新聞出來,以電子業來說反應是中立的,可能回歸基本面看比較妥當。」
而若回歸基本面來看,對今年已受疫情帶動過一波需求的個人電腦產業來說,瑞銀對其後續動能持較保守態度,但瑞銀亞太區半導體分析師林莉鈞看好此波被壓抑的車用、工業用電子,以及手機、消費類應用,在整體經濟環境復甦之下,後續表現值得期待。
此外,這波疫情逼得個人與企業都快速往數位化發展,讓許多人都有一種「已經回不去了!」的感嘆,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副總經理呂丹嵐分析:「現在的企業沒有人在討論怎麼回去過往的運作,很多事情因為疫情的關係回不去,只能往前看。」
當大家一起往前看的結果,就是加速新形態的經濟模式,從電商、去中心化、遠距通訊到分散式生產與辦公,都已是長期趨勢,也反應在企業的財報表現上,袁永騰指出,美國大型科技股第三季財報多優於預期,且長期獲利仍有雙位數成長並領先大盤。
至於科技股會不會有步上2000年科技泡沫後塵可能性?呂丹嵐指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前五名科技股股票,跟2000年市值前五大的科技股相比,股票評價大約只有一半,且以投資與獲利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科技龍頭投資更有效率,也成功地打造了護城河以增強競爭力,投資人不需過度擔憂泡沫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