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決策時,多花點時間研究心理學比研究投資對象更重要,很多典型的錯誤,不是因為知識不够,而是難以抵抗的人性弱點。
投資時,人們常常將買入價格定為參考點,有了這個參考點,就可以定義獲利和虧損。行為金融學告訴我們,投資人在面對獲利和虧損時的風險偏好是不同的,下文為你介紹人對風險的不同偏好及其可能導致的投資錯誤。
首先來看一個現象,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在牛市的時候,資產價格普遍上漲,股民通常處於獲利狀態,但是很多股民在牛市裡都賺不到頂,2、3個漲停板後就落袋為安了。而在熊市的時候,資產價格普遍下跌,股民很有可能處於虧損狀態,此時很多股民會一虧到底,遲遲不願意割肉,手中虧損的股票一直伴隨漫漫熊市,等待回本的那一天;等到價格回到買入價,很多人趕緊解套拋出,結果價格又一飛沖天,令人後悔莫及。
股市中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現象,是因為人們在獲利的時候會產生風險厭惡,於是不願意冒險,選擇「落袋為安」;在虧損的時候,人們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總想賭一把,於是一直在等待。
這並不是個別現象,行為金融學理論就是這樣預期的。下面我們透過一個例子,認識人在面對獲利和虧損時的不同心理。
讓一個賭博的人放棄賭博為何這麼難?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測試,請在A1和A2中選擇其一。
A1:你有50 %的可能得到1,000元,50 %的可能得到0元。
A2:你有100 %的可能得到500元。
接下來,請在B1和B2中選擇其一。
B1:你有50 %的可能損失1,000元,50 %的可能損失0元。
B2:你有100 %的可能損失500元。
大部分人會在A1和A2中選擇A2,在B1和B2中選擇B1。因為在A1和A2中,A2的收益比較確定,人們喜歡確定的東西,不喜歡冒險,這用金融學術語表示就是厭惡風險;理性人都會厭惡風險,這沒有什麼奇怪的。
但是,人們這種厭惡風險的偏好只在面對獲利時有所顯現,面對虧損時,大部分人沒有選擇確定性虧損的B2,而是選擇賭一把。所以,人在損失區域是喜歡冒險的。
這時,我們就能理解賭徒的心理了。勸一個賭徒放棄賭博真的很難,因為勸他放棄就是讓他接受確定性的損失,賭徒會說:「你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有可能回本。」其實不只是賭徒,我們自己在損失的時候也會想冒險。
傳統金融學認為人都是討厭風險的;而行為金融學認為,人討厭風險這個特徵只在面對獲利時顯現,在面對損失時,人會表現為喜歡風險,更傾向於賭一把,看有沒有機會絕處逢生。
這種心理會導致本章開頭提到的現象,股民在牛市和熊市時期的行為決策不同:牛市的時候總要落袋為安,賺不到什麼錢;熊市的時候又總想著不能賠本,遲遲不願意割肉,最後賠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