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的台股,敢追高者是贏家;那麼,把風險擺中間,崇尚價值選股的投資人,難道就沒有好戲可唱?有的,只要稍微修正一些價值選股的條件。
今年三十三歲的Ryo是一位投資經歷十三年的現職消防員。身為消防員,他的風險意識比誰都強,自然也成為價值型投資奉行者,專買價值低估的便宜好股,近五年不但每年獲利,還將手上三百萬元資金滾出超過一千二百萬元。即使上半年台股突遇亂流,帳面資產一度減損近二百萬元,但當疫情受控後,低成本布局的好公司,不但讓他的資產回神,還更勝以往,究竟他是如何辦到的?
原來,專科畢業的Ryo自小家境不寬裕,加上後來成為「打火兄弟」,這份職業讓他直覺性地在投資路上更加謹慎且注重風險。一開始,他執著於本益比小於十倍、股價淨值比低於一,或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大於十五%的選股邏輯,但除了一開始的新手好運外,在股海浮沉的頭三年,並沒有讓他賺到大錢,直到他開始逆向思考基本面的選股邏輯,才終於開竅。
「比方說低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不代表公司價值被低估,也可能是產業正面臨衰退;而ROE高的公司,即使公司獲利穩健,但若技術門檻不高,產業前景缺乏想像力,市場也不見得會買單。」想通了這些過去執著的價值選股指標盲點後,他開始修正投資策略。
篩選優質股第一關 營運穩健、財務無虞
首先,風險還是「老大」,Ryo決定以「營運體質」、「財務體質」取代原先的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評價面」指標,以ROE大於十五%、自由現金流量為正、負債比小於五○%等,先做第一關篩選。透過這道關卡,雖然無法選出「股價偏低」的個股,但能夠選出營運穩健、財務無虞的企業,滿足他「風險優先」的投資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