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月全球股市上演一波機構恐懼我貪婪的大戲,在各國央行施展寬鬆政策之後,市場不顧投資大佬的悲觀警告,連續 2 個月一路收復失土,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漲到逼進 2 月中歷史高點,就在眾人熱議華爾街大咖把股價砍在 3 月最低點究竟是對是錯的同時,同樣的狀況其實也發生在台北股市身上。
沒有外資的萬點行情
整個 4、5 月份,以國際大機構為主的外資法人,幾乎都沒有大規模買超的動作,形成罕見沒有外資的萬點行情。
外資 4 月才買 2 百億
眾所皆知,國際大型機構是今(2020)年第一季台股暴跌的元凶,這些大型機構除了有國際大型投行、其他國家政府的主權基金,也包括一些國際知名的避險基金,比如這次從股災到反彈、被市場質疑快變反指標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據傳就是第一季大賣台股的外資之一,總計整個第一季外資共賣出 5,317.9 億元,但 4 月份台股開始反彈後,外資卻只有買進 207.89 億,5 月份截至 5/26 更是又賣出 1337.49 億,儼然是要把台股賣回給台灣人的姿態。
(資料來源 : 證交所,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投信撿到槍
從上表可以看到,台股第二大法人投信從 3 月就轉賣為買,筆者先前在「投信撿到千億銀彈,3 月高股息 0056 規模暴增 240 億!」一文中,分享了我國主動型基金及被動型基金分別在 3 月份被申購了 5 百多億,這些申購的資金連同央行降息後逼出的內資熱錢,讓台北股市在外資的賣壓下,還是有源源不斷的買盤湧入,構成了一幅投信撿到槍,台灣大媽結合內資法人軋外資的景象。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被動型基金已全數買完
3 月份被動型基金的 500 億申購金額主要來自元大台灣卓越 50 基金(0050)、台灣高股息(0056)這兩檔 ETF,申購金額分別為 247 億及 243 億,而這兩檔 ETF 3 月底與 4 月底的持股水位比率,都落在 98% 或 99% 上下,代表 ETF 幾乎在拿到申購資金的當下,就把錢投入到市場購買 ETF 成分股,被動型基金早在 4 月中之前就已經把手上的銀彈通通打出去,這與 4 月中甚至到 5 月份,投信繼續扮演多軍領頭羊的狀況不符,代表目前台股的內資法人買盤已經不是來自被動型基金,而是主動型基金。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主動型基金規模連 2 個月大增
從基金規模及申購資料來看,3 月份國內投資 – 股票型這個主動型基金類別,申購總額就達 572 億,而這個數字在 4 月份延續 3 月的趨勢,繼續增加了 120 億的申購金額,絲毫沒有回吐的趨勢,也就是說,雖然近年被動型投資大行其道,主動型基金在台股逐漸式微,但這個趨勢卻在 3 月股災之後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主動型基金的規模從 2019 年 11 月底的 1,873 億,爆增到 2020 年 4 月底的 2,351 億,然而再觀察這 6 個月的基金檔數變化,卻僅從 128 檔上升到 129 檔,不禁讓人好奇,究竟這增加的數百億銀彈都跑到誰手裡了?
(資料來源 : 筆者整理,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