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漲跌說穿了,就是籌碼集中與分散的過程,主力不是傻子,如果一檔股票沒有買進的價值或條件,他不會花錢下去布局;而為了要降低成本,除了在利空時進場之外,吃吃飯編編劇本並安排角色,在吃完飯後還要洗洗盤,這些都是必要的娛樂節目。等到籌碼吸收足夠後,才開始作線,配合公司派或媒體放利多消息,吸引跟單,在關鍵的價位推升股價;等到一定的滿足點後,再放利多消息出貨,或者營造回檔再攻的假象分批出貨,這時候股票就落到笨蛋身上了。
筆者有個親戚,每到週日一定會去超商購買兩大財經報紙,因為週日固定會刊登名師的選股績效競賽,不過他深怕光是參考這些「明牌」還不夠「準」,還會到廟裡針對專家投資組合中的每一檔個股,逐一擲筊請神明開示,得到聖筊的個股他便會在週一開盤買進,於週五出清後再準備買進下週投資組合。他這種選股方法行之有年,據說績效還不錯!我想主要是這些標的畢竟都是名師精選,滙集了智力、神力,加他的毅力,也算是創造另類選股模式。
擺脫聽明牌 建立檢查表
其實投資股票不是怪力亂神,也不是賭博,不能隨機靠運氣賺錢。要在股市中穩定獲利,一定要在買股票之前認真做功課,但你的研究工作是否夠詳細確實呢?許多投資朋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觀看財經節目、網路視頻或者加入FB股票討論社團、Line群組,四處蒐集專家與股友推薦的個股。
如果每天花很多時間探聽明牌,卻鮮少自己對這些潛力股親自下功夫研究與思考,不僅投資實力難以增長,在買進理由不充足的前提下進場,日後只要一碰到股價震盪,往往因信心不足而抱不住持股,賣出後就大漲、錯失波段利潤是散戶常有的哀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股與操作要回歸理性,最好建立一張檢查表,依據事先設定好的選股條件,逐一檢視有哪幾項符合,要客觀找出值得買進的理由,無論是基本面、技術面或籌碼面。然而,選股不是要挑最完美的個股,否則恐怕股價也早就漲高,不需要每一項條件都符合才能買進,但至少有愈多項條件達標、買進理由愈充分,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裡筆者以波段操作為目標,設定10項檢查標準提供讀者參考,大家可依自己操作習性做調整。
新產品、新產能 倉和漲得有道理
我們以2019年台股漲幅第一名的飆股倉和(6538)為例。假如時間能重來,拿著檢查表來重新評估,我們有沒有機會至少賺一波呢?倉和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印刷網版業務,過去長期處於虧損,營運轉變的關鍵在於成為業界唯一研發出PI(聚醯亞胺)網版印刷,用來取代傳統乳化網版印刷,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與耐久性,因此陸續獲得中國各大廠採用,因應訂單湧入,公司除了原有18座機台,又採購了4座機台擴產。有沒有注意到關鍵字:新產品、新客戶與新產能。
回到2019年8月來看,當時累計營收年增率已連續2個月向上,而且第二季財報揭露公司毛利率由39.88%跳增至43.54%,創下2年半新高,顯示公司營運動能正在加溫,而且產品的利潤結構轉佳。再觀察股價技術面,同時站在季線與年線之上,表示中長期為易漲難跌的多頭趨勢,8月22日放量攻上漲停,拉出一根突破盤整區的長紅K線,雖然籌碼面仍未見到法人或大戶明顯介入跡象,但整體而言已符合多項潛力股條件。
如果持續再以這10大條件追蹤檢視,除了會發現倉和的營收、毛利率愈來愈高,業績持續成長,而且投信與千張大戶籌碼在同年11月開始進駐。換句話說,原先買進倉和的理由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又多添增了2項,所以透過客觀的檢查表,能讓持股抱得更安心、更有信心。
重回蘋果鏈 茂林-KY股價有光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茂林-KY(4935)是專業導光板廠商,產品應用包含顯示器、IT、穿戴式裝置及消費性電子產品。2016年起營運持續衰退,一度還出現單季虧損,主要原因是導光板的主要原料MMA(甲基丙烯酸甲酯)飆升,另外則是失去Apple的鍵盤訂單,因為新款蝴蝶式鍵盤設計不再需要使用導光板。
但2019年Apple決定將筆電的鍵盤由蝴蝶式改回以往的剪刀腳式設計,投資朋友看到這則新聞時,一定要馬上聯想受惠廠商有哪些?沒錯,其中之一就是過去長期與Apple合作的茂林-KY。為了迎回Apple這個重量級大客戶,茂林-KY逐步擴大其台灣銅鑼廠產能並推動自動化,從2019年起毛利率開始逐季回升,而未來剪刀腳鍵盤更將延伸至Apple全系列筆電,隨著新產品、新客戶、新產能的貢獻,可望讓茂林-KY營運更強。
看完了上述分析,是否發現原來飆股真的是其來有自、漲得有理。反觀散戶常常因為飆股已經漲了一波、脫離谷底,就因為無法克服情緒弱點而不願意再買進,導致看著股價愈飆愈高,最後懊悔不已。
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建立選股檢查表,列出最適合自己選股方向的標準。其實像是專業法人機構,可以買什麼股票、或不可以買什麼股票,也都會明訂規範,目的就是希望能減少人為的非理性疏失。
依照筆者提供給大家的買股理由,主要是看重股價是否有波段上漲空間,而這必然與公司未來業績動能息息相關,所以從新產品(是否價格高)、新技術(是否具獨家優勢)、新客戶(最好是國際大客戶)、新產能(增加的規模有多少)這些關鍵線索能領先發掘公司潛力,而要蒐集這些資訊,大家可至開戶券商的網站下載研究報告,另外閱財經新聞、雜誌時,也可多留意這些重要資訊。
本文摘自今周特刊《摸透主力思維》
購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