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競爭集中化下的新投資趨勢

競爭集中化下的新投資趨勢

2019-12-18 10:42

近年美國前五大市值企業都由科技龍頭包辦,這種競爭集中化現象,在台灣產業更是如此;有競爭力的企業愈來愈強,且差距也愈拉愈大,也給了投資人很大的啟發。

最近一位認識三十年的老朋友來公司看我,我們共進午餐,他告訴我,進出股票三十幾年,對進進出出,每天專注選股,覺得有點厭煩了。最近他做了一個抉擇,不再忙進忙出,把手上股票全出清,然後集中火力買進一千張台積電

 

今年七十歲的這位老友說,如果台積電每年配息十元,那麼他這輩子,每年靠著千萬元股息可以終老一生。我問他,為什麼要單押一檔個股?他告訴我,全世界競爭集中化,愈有競爭力的企業愈來愈強,而且差距也愈拉愈大,顯然投資股票,要買就買最好的!他認為,台積電從七奈米製程切入五奈米,如今大肆招聘人馬,準備切入三奈米,落後台積電的半導體廠愈來愈不好追了。

 

像是台積電切入七奈米製程,現在需要極紫外光(EUV)光罩,一台艾司摩爾(ASML)的EUV機台就要一.三億歐元,這麼貴的設備,能夠一次買幾台的愈來愈少,也意味了台積電切入新製程,能跟得上的恐怕很少。因此,他認為,與其手中抱一大堆股票,不如單戀一枝花,他這一輩子可以靠它過活。他還說,台積電若有什麼三長兩短,那麼台灣也完了。

 

像我老友這樣投資理念的人愈來愈多,先從競爭集中化談起。這些年美國前五大市值企業股價一路漲到現在,例如蘋果已大漲到二七九.八六美元,市值已達一.二二二五兆美元。最近我常常被問到,蘋果還可以買嗎?今年初,蘋果一度跌到一四二美元左右,大家覺得股價很高了;等到蘋果市值突破一兆美元,大家也覺得登峰造極。但是蘋果一路看漲,中途賣掉的人都後悔,未來手機的競賽,依然蘋果最強,而且,蘋果的App殺手級產品也愈來愈多。

產業大者恆大   從美國到台灣都是競爭集中化

 

美國前五大市值企業,這兩年一直都是蘋果、微軟、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及臉書(facebook);這當中,微軟一度領先蘋果,亞馬遜市值一度破兆美元,也一度打敗蘋果,但最後的順位仍不變,五家大市值企業仍穩穩名列前茅。

 

這種競爭集中化現象,在台灣的產業更是如此。像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市值已到八.九五兆元,但號稱第二的聯電市值,現在只有一九九三億元,這個數字即使是台積電改成美元計價,聯電也跟不上。除了市值,業績也差很多,今年前三季聯電營收一○六三.五二億元,累積九個月的營收,大約等於台積電一個月的營收;而今年前三季聯電稅後淨利五十八.七一億元,台積電是二二九二.二九億元。不管從哪個角度,老二與老大的差距都是愈拉愈大。

 

台灣的變焦鏡頭模組廠,也呈現「大者恆大」的現象。大立光始終是一枝獨秀,後段班的小廠稍不小心就會吃上官司,像先進光就被大立光告了很多次。結果大家發現,光學鏡頭廠大小差很大,大立光今年前十一個月營收五五六.六七億元,前三季淨利是二○一.七億元;相較之下,先進光前三季營收只有一五.九三億元,還小虧一百萬元;其他小廠,如佳凌營收只有十一.六二億元,前十一個月營收還衰退二五.四%;亞光算是一線廠,但前十一月營收一六八億元,也小幅衰退三.八%。

 

這些年蘋果單獨押注老大大立光,現在也回頭拉拔玉晶光。過去幾年,玉晶光每年都虧損,一直到二○一七年才轉虧為盈,這三年漸有起色,第三季出現EPS(每股稅後純益)十二.九元的好成績,令人驚豔,股價也從一五二元狂漲到五一九元。這種際遇比聯電好很多,也就是老大領軍,老二慢慢爬起來。

 

逆襲日系龍頭   台廠被動元件、矽晶圓追趕中

 

很多產業競爭集中化的現象愈來愈明顯。最近我在研究一個題目,全球日系大廠完勝的兩個產業,台灣有沒有挑戰的機會,一個是被動元件,一個是矽晶圓。先從被動元件看起。

 

台灣被動元件的龍頭是國巨,目前市值一六一一億元,以該產業領先者都是日系大廠來看,把國巨市值換成日圓是五八一二億,這個市值若拿來與業界龍頭的村田製作所(Murata)來比,國巨仍然差很遠。

 

目前村田市值四.五五兆日圓,市場給的本益比(P/E)是二十二.六倍,但殖利率只有一.三九%;第二大的京瓷(Kyocera)市值二.八兆日圓,但京瓷產品項目龐雜,不是單純的被動元件廠,不適合拿來比;排行在後的是TDK,目前市值一.六四兆日圓,是國巨的兩倍大,目前本益比約十八.五倍,殖利率只有一.三五%,這是日本前三大廠順位。這些年國巨力爭上游,已超越第四大廠太陽誘電。

 

從以上態勢來看,國巨在被動元件廠的排名已爬到第四大,這些年董事長陳泰銘趁著景氣好轉,大舉展開併購,一○○%併入君耀及美商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也間接持有基美(Kemet)及奇力新,奇力新併了美磊,國巨旗下的凱美與智寶於今年初換股合併,凱美也在去年底併了帛漢。在被動元件領域,陳泰銘驍勇善戰,這些年的併購拼圖再度襲向美系大廠,最近基美若再併入,有機會挑戰TDK地位,但村田的一哥地位看起來不易超越。

 

這種現象在矽晶圓也是如此,日本前兩大矽晶圓廠,老大是信越半導體,目前市值達五.○一兆日圓,本益比十六.三二倍,遙遙領先第二大的勝高(SUMCO)。目前勝高市值五四七五億日圓,本益比只有十三.六二倍,經營比較保守,對於緊追在後的環球晶來說,有很大的機會。

 

目前環球晶市值一六一八億元,與國巨相差不多,換算成日圓是五八三六億,從市值消長可以看出,環球晶已默默超車勝高,成為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全球矽晶圓廠過去的架構是信越、勝高、環球晶,現在環球晶追成第二,以目前本益比十一倍,殖利率六.七六%來看,有機會擴大領先勝高的態勢。

 

矽晶圓

▲在多年努力之下,環球晶市值已超越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躍居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攝影/吳東岳)

 

台積電領頭羊  國內設備廠可慢慢分一杯羹

 

今年是台灣產業全然展現全球競爭力最關鍵的一年,像是台積電技術與製程領先,也使得全球半導體設備供應鏈出現了巨大變化。過去全球半導體設備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是老大,荷蘭大廠ASML是老二,但ASML在先進製程設備領先應用材料,現在ASML市值跑到一二三三.九四億美元,而應用材料只有五四五.三八億美元,雙方在半導體設備市場市占率旗鼓相當,市值卻相差一倍多,也可看出未來半導體最火紅的市場在先進製程的設備,台灣的設備廠家登因為EUV光罩盒搭上ASML列車,今年股價強勢大漲到一九一元。

 

這些年,我們常把「一顆蘋果救台灣」掛在嘴邊,下一個很可能是一家台積電養活眾多設備商。像家登過去十年EPS很少超過○.五元,現在因為ASML先進製程光罩盒,股價一口氣漲到一九一元,市值也拉升到一三六億元。

 

很多無塵室廠,例如漢唐今年前三季EPS已達十.六七元,現在股價漲到一八九元,市值跑到三四七億元。這些設備廠如洋基工程、辛耘、世禾、弘塑、閎康,都是台積電底下的供應鏈成員,最近台積電也開起了供應商大會,這個現象也可以看出,過去台積電設備都從國際大廠ASML、應用材料而來,現在國內設備廠也慢慢可分一杯羹。

 

這種競爭集中化的現象,拿來看今年台股的變化也很有意思,台股從去年底的九七二七.四一點漲到一一九九○.七八點,大漲二二六三.三七點,漲幅高達二三.二六%,漲幅超過道瓊指數、標普五○○指數也超過上證指數。台股今年漲幅高居亞洲之冠,除了漲幅名列前茅外,台股截至十二月十七日,距離歷史最高點一二六八二.四一點,只相差五八五點;相對於日本日經指數在一九八九年漲到三八九五七點,現在大約仍在二四○二三點,距歷史天價仍十分遙遠。

 

台股已慢慢逼近歷史最高點,這當中台股靠的是科技創新的力量,不單是九○年代的金融與資產膨脹的推升力。

 

但相對二十九年前一二六八二點最大的不同是,當時的台股是由資產股及金融股拉動,這次是科技創新的力量,大家可以比對一下,這次領軍攻堅的台股四大天王,一是台積電、二是聯發科、三是大立光、四是鴻海。

 

台積電股價今年從二二五.五元漲到三四五元,漲幅達五二.九%,在美國掛牌的台積電ADR漲幅及市值都比台股大。另一個是聯發科,今年從二二九.五元漲到四六○.五元,股價大漲逾一倍,這是聯發科從二○○○年來所僅見。

 

過去聯發科從山寨手機出發,並且稱今日山寨是明日主流,但歷史發展的腳步並沒有像聯發科預期那般,這些年聯發科致力研發,腳步慢慢跟上高通,這次聯發科發表「天璣一○○○」晶片搶在高通的驍龍晶片之前,也令市場驚豔。在下一個5G晶片之爭,如果聯發科能夠力爭上游,也許會是台灣在台積電外的另一個「護國神山」。

 

另外,大立光今年從三二一五元漲到四八九○元,漲幅也是五二.一%,在全球變焦鏡頭的競爭,大立光仍然領先舜宇光學,玉晶光、丘鈦科技也奮起直追,但大立光的領先地位仍穩固。

 

除了大立光外,今年本益比最低、股價淨值比一度不到一的鴻海也緊追在後,今年鴻海從七十.八元漲到九十三元,漲幅也有三一.三%,雖然追不上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的漲幅,仍然穩健保持台股市值前段班。

 

台積電股價

▲點擊圖片放大

 

聯發科股價

 

台股創高啟示  科技領航下的台灣轉型關鍵年

 

這種科技領航的現象,跟三十年前金融股、資產股狂漲的泡沫現象完全不一樣,例如一九八九年股價一度漲到一○七五元的中華開發,現在變成開發金控,股價還沒有浮上面額;當年股價漲到一四二○元的台火,一度跌到二元,現在只有十.五元;股價曾漲到五二五元的勤益,現在剩下二十五元左右;曾漲到四七五元的全坤建設,現在也剩下二十三元。

 

資產股紅透半邊天的時候,南港輪胎一度漲到三三四元,這次努力開發南港資產,榮譽董事長林學圃傾一生之力打造「世界明珠」開發案,讓南港輪胎股價一度大漲到五十九.四元。

 

當年千元的金融股已不復往日,倒是這些年銀行去除呆帳,致力提升獲利,現在殖利率拉升到四%至六%,慢慢吸引長期投資的買盤,投資價值重獲投資人青睞。過去金融股、資產股大漲,有些個股完全沒有本益比,更談不上殖利率,純粹靠人為拉抬及資金的力量,最後泡沫吹破了,台灣經濟也蹲了三十年。

 

這次台股重臨一二○○○點,到目前為止,大漲的台積電本益比二十六.六九倍,殖利率二.三三%;聯發科本益比三十三.三七倍,殖利率二.○七%;大立光本益比二十四.三六倍,殖利率一.四%;而鴻海本益比只有九.六九倍,殖利率四.○四%,都沒有出現泡沫現象,也意味了台灣用三十年光景,以科技創新的力量甩開了資產泡沫的危機。

 

未來是一個創新領航的時代,我的老朋友單押台積電,也給了我很多啟發,今年是台灣轉型蛻變的關鍵年代。

延伸閱讀
台股衝破「1萬2000點」大家為何無感?劉泰英:2個因素是關鍵
台股衝破「1萬2000點」大家為何無感?劉泰英:2個因素是關鍵

2019-12-17

台股上萬二》聯發科464元飆新高  「這3支」轉投資股受惠?
台股上萬二》聯發科464元飆新高 「這3支」轉投資股受惠?

2019-12-17

台股歷史高點12682就在眼前 投資人要趕快賣光股票?還是持股續抱?
台股歷史高點12682就在眼前 投資人要趕快賣光股票?還是持股續抱?

2019-12-17

散戶必看:為什麼我選擇投資美股而非台股?從「美國3大指數」成分股找標的
散戶必看:為什麼我選擇投資美股而非台股?從「美國3大指數」成分股找標的

2019-12-16

下周盤勢觀察》台股展望正向 「這類股」短線可偏多操作
下周盤勢觀察》台股展望正向 「這類股」短線可偏多操作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