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和中國的基金公司及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在聊,感覺大家的心態都不穩定。我和他們聊現在如何看當前的市場,大家開始罵川普,開始罵貿易戰,也罵中國股民不理性,美國漲A股跌,美股跌,A股更要跌,好像什麼情況都得跌。這個情況很明顯是對市場沒有信心了,大家已經不太關心基本面及資金面的變化,而是很情緒化的表達看法。
其實今年高點到現在市場才跌10%多,但為何負責權益投資(註:是指投資於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權益類資產。包括:股票,證券投資基金,股票型基金。)的總監壓力這麼大?
因為中國A股從2016年3536點開始到現在2800點,3年多的時間A股還是跌的,是一個負貢獻的資產,而固定收益類產品,每年有4%到6%的收益率,三年下來已經累積12%到20%的絕對收益率,所以負責權益的投資經理及其負責人的壓力確實很大。但按照歷史權益資產的收益率規律,不可能長期一直維持負的收益率或者低於固定收益的收益率,也就是說現在確實是在歷史低位,只是股市要能上漲還需要其他不確定因素解除。
基於這次看到很多人投資心態不穩定,我想講一講投資心態的問題,讓大家在投資的時候能夠做到心態比較穩定的投資,否則每天擔心受怕,這個投資即使最後賺到錢也得不償失。
所以這次想和大家提一個風險管理的觀念,但是風險很難被理解。對於「收益」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很容易量化。例如一年收益是3%,或者10%,還是30%,可以算得清清楚楚;但你說,風險是10%或30%,好像很難體會到底風險有多大。
風險如此不可捉摸,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答案也很簡單,我們不要去想像風險的概念,而是直接去衡量風險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我們少去想到底會不會虧錢,多去想想,如果虧損就是真實地發生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換個角度說,我們在買入任何金融產品之前都可以問自己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接下來它的價格跌了20%-30%,我能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麼?我有應對的方法嗎?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或者我無法接受這麼大的虧損,那這筆投資最好就不要做了。因為第一種情況是你對這個資產不瞭解,對資產的收益及風險特徵不理解。第二種情況是你本身是風險厭惡型,無法接受太大的波動,或者無法接受階段性虧損。
舉個例子,例如現在我可能想買中國的滬深300指數基金,那麼在買入之前我就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如果它之後下跌30%,可能是什麼情況導致的?我打算怎麼做?是再加倉還是失望的減倉出場。上次提到定期定額投資就是一個更好解決跌下來該怎麼辦的方式。
近期看到的情況讓我覺得很像中國2011年下跌22%之後,又在底部熬了2012年及2013年兩年,後來出現了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雖然2012年及2013年已經是歷史底部,但對負責權益的投資經理來說,確實相當難熬,尤其對做絕對收益的投資經理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知道現在是歷史相對底部,但又不知道要熬多久時該怎麼辦?除了利用定期定額投資之外,機構投資者還會利用一種方式,來獲取正收益,這個方式就是選股後的投資組合相對大盤指數要能有比較高的超額收益,也就是能夠跑贏指數,如果有15%的超額收益率,也就是大盤不漲不跌時,你也能有15%的正收益。
但是要如何取得穩定的超額收益是困難的,機構投資者一般是利用量化模型的方式才比較好做到穩定的超額收益率,一般個人投資者比較難去模仿,但可以投資回報率長期能好於大盤指數的基金或產品,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