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中國A股黑色星期一 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

中國A股黑色星期一 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

黑傑克

全球股市

理財魔法 黑傑克

2019-05-06 18:30

年初以來,在科創版概念的帶動下,A股漲幅超過24%,成為全球漲幅最高的指數之一。三月份PMI指數公佈後,超預期的表現反而令投資人開始獲利賣出。上證主要指數在4月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創業板指數領跌,資金流向大盤股,創業板指數更是由高點一路下跌,跌幅超10%。相比創業板指數,藍籌股為代表的上證50指數相對平穩,甚至創下波段新高。

4月下旬,香港監管局及中國證監會對於一些複雜交易(股權質押,透過外資帳戶錢進A股)聯合監管,北上資金在數月淨流入後首次出現了淨流出180億,A50補跌,跌幅超過6%,多空看法開始分歧。

 

「五一」假期期間中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較去年增長13.7%,境內遊火爆,旅遊地區出現了「一號難求」的現象,微信朋友圈被長沙網紅小龍蝦餐廳日取號量高達7000號的新聞刷屏。大家還沉醉在放假的喜悅中時,美國總統川普在北京時間半夜兩點twitter發言表示,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稅率,將自週五(5月10日)起從10%提高到25%。一時間,引起市場恐慌,造成「黑色星期一」,A股重挫超過5%。創業板跌幅接近8%,投資人紛紛在問「該買還是該賣」。

 

觀察自2018年12月1日的G20算起,美國已經兩次延長談判期,5月初又是到期的關鍵截點,而此時川普威脅提高關稅至25%,應該是對5月8日(週三)訪美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施壓,也就是本周必須達成協議,否則週五就立刻實施,因此本周成為關鍵一周。

 

貿易摩擦再度升級的大背景是中美兩國的第一季度GDP增速都比較強勁,中國尤其超出預期;而川普國內基礎建設計畫得到議會支援,投資規模上升到2萬億美元,也增加了美方的談判籌碼。另一方面,共和黨在去年的中期選舉中失去眾議院多數席位,川普也將面臨2020年的連任壓力,需要尋求競選籌碼,因此給中美貿易談判帶來了不確定性。

 

如果美方開出的「條件清單」過於苛刻,罔顧中美經濟發展階段不一的事實,且涉及到中國主權,中方可能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中美貿易談判將存在著無法成功的可能性。但談不成的機率比較低,因為中美雙方皆有訴求。如果談不成,川普對美國內沒法交代,朝鮮、中美問題都不成功,明年連任機率降低,因此,此時的加壓只是希望儘快達成協議。

 

匯率方面,受到消息影響,5月6日(週一)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由6.73最高貶至6.82,貶幅達1.3%。雖然收盤跌幅縮窄至約0.43%,但未來仍需觀察6.8重要關卡價位。回顧2018年下半年,因資金流出,人民幣貶值,A股加速下跌,今年歷史是否重演,值得關注。

 

投資者情緒就像鐘擺,2018年底是過度悲觀,股市大幅反彈了一個季度之後又變成了過度樂觀。今年第二季度A股市場仍處於盈利下行期,存在超過預期的調整風險(意即可能跌超過預期,但再往下的空間不大),但整體宏觀經濟數據已呈現觸底反彈,加上政策面偏暖,下行空間有限,中長期多頭格局仍在,不必過度擔憂。

 

投資建議關注2019第一季報業績超預期、或盈利確定性高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過去價值長期低估的白馬股,行業主要為大金融龍頭、大消費、以及具備走向世界實力的細分行業龍頭等。科技股在今年也會有很大的彈性,主要是受益於政策加碼、流動性寬鬆所帶來的估值修復,值得關注的方向主要是雲計算、5G、鋰電,另外,隨著5G將步入商用,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的投資機會也將顯現。

 

城投債風險增  但規模有限

 

無論如何,與投資機構高度憂慮的情況相比,三大信評公司的「投資等級」評等仍是明顯的不同調,至於原因,信評公司自然也有合理的說法。簡單來說,中國債務暴增的主因是金融海嘯後地方債務脫序飆升,但在信評公司眼裡,地方債務還在可控制的程度。

 

惠譽評級國際公共融資評級高級董事高俊杰,是研究中國地方債的資深分析師。他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解釋,中國地方債分為省級政府直接發行的「市政府債」,與省、縣、鄉等政府機構投資設立城投公司發行的「城投債」。

 

地方債既是中國經濟延命的關鍵,也是外界觀察中國政府金融管控能力、經濟是否爆發危機的指標之一。根據惠譽估計,目前地方債總額約三十五兆人民幣,其中的城投債約占七至八兆人民幣。高俊杰表示,市政府債風險極小,由於發行者僅限省級政府,預算寬鬆,「只是政府的錢從左口袋換到右口袋」。

 

城投債算是政府間接發行的債券,從今年開始,城投債頻繁爆發延期兌付、技術性違約等風險。高俊杰坦言,爆發危機的大多是手頭較緊的偏鄉次級政府,「但因為他們層級較低,影響範圍也較小,短期內投資人還不至於需要擔心系統性風險。」

 

資訊不透明  外界難檢驗風險

 

即使如此,高俊杰也承認中國資本市場存在明顯的「資訊不透明」問題,在接受企業邀請評估風險時,「一二○家公司裡,約有二十家礙於政府機構的保密需要,無法提供足夠的資料,使我們無法評級。」

 

這個問題隱約點出三大信評公司至今與外界觀感不同調的另一個可能原因,不僅如此,它也鋪陳出另一個陰謀論——對於信評公司尚未示警的現象,部分投資機構開始用某種「陰謀論」解釋原因。

 

原來,對現階段「求資若渴」的中國政府來說,擁有國際信評公司的認證,是中國金融國際化重要的一環。但原先三大信評公司只能以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切入中國市場,直到今年初,中國決定開放信評公司直接投資。據外媒報導,目前三大信評公司都在申請中國執照,其中標準普爾正在為中國量身打造一套專屬的信評方法。這作法立即在國際投資機構間惹議。

 

事實上,標準普爾在全球新興國家「量身打造」評等方式並非特例,但在其他新興國家,標普的作法通常是在評等分數之前加上一個「附加備註」,讓投資者理解「這個AAA不代表是真的AAA」。

 

例如在台灣,會以「twAAA」評分,而這代表的是全球量表中的「A+」。但這一回,標普已表示不會對中國的評分特別加註,「這就像是全班每個學生都得A,但根本不是每個人都如此優秀。」紐約梅隆銀行分析師對此批評。

 

標普的作法引發另一個憂慮,也就是正在中國申請執照的信評公司,可能真的需要一些「符合民族主義」的評等方式。之前,中國最大的本土信評機構大公國際,在今年初將美國本外幣主權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並對未來一至二年的評級展望「負面」,反觀大公國際將中國主權信用列為「AA+」,從中不難看出民族主義的鑿痕。

 

信評產業對於促進資本體系的透明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前,信評公司對問題證券與金融機構維持高評等,被認為與「信評公司為了維持客戶關係」有關。這一回,信評公司與外界不同調,有著基於理性的合理分析,卻也引發「老毛病沒改」的陰謀論質疑。無論如何,國際投資機構對信評公司評等中國的結果,或許不會百分百的買單了。

 

中國城投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重磅!美中談判破局?川普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調升至25%
重磅!美中談判破局?川普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調升至25%

2019-05-06

美中談判白忙一場?郭台銘:已經發到第四張牌,快攤牌了
美中談判白忙一場?郭台銘:已經發到第四張牌,快攤牌了

2019-05-06

老謝:政治人物的喧嘩,最後都會像股市的炒作回到基本面
老謝:政治人物的喧嘩,最後都會像股市的炒作回到基本面

2019-05-05

一旦聯準會啟動降息 股市恐怕由多轉空
一旦聯準會啟動降息 股市恐怕由多轉空

2019-05-03

人民幣已退燒?優利定存沒賺頭 投資人還有兩個選擇
人民幣已退燒?優利定存沒賺頭 投資人還有兩個選擇

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