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ETF之父離世前最後示警:今年賣股

ETF之父離世前最後示警:今年賣股

2019-01-23 18:35

約翰.柏格生前最後受訪,警告二○一九年市場有太多不確定因素,
奉行「長期投資」的他,罕見提醒投資人,「最好先把足夠的錢提出來」。

「指數型基金(ETF)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在一月十六日去世,享年八十九歲。他創辦的先鋒集團,以指數型投資為主,至他過世為止,先鋒旗下資產高達四.九兆美元,是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股神巴菲特稱約翰為「英雄」,在二○一六年給股東的信上,巴菲特寫道,「他(柏格)早年在投資理財產業經常被嘲笑,時至今日,無論如何,他可以很滿足地意識到,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數百萬投資者不會享有現在這樣優越的報酬率;他是投資人的英雄,也是我的英雄。

 

柏格畢生提倡投資人須把握三項原則:分散風險、降低投資成本、長期持有;說來簡單,也不算他獨創,但被他建立的產品發揚光大後,市場上甚至出現一派「腦粉」,他們自稱「柏格腦(Bogleheads)」,在柏格腦網站(Bogleheads)討論各種投資策略。

 

紐約證券交易所紀念柏格
為紀念柏格,紐約證券交易所螢幕都換上柏格的照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畢生嚴守三原則

不屑投機「每日交易像傻瓜」

 

柏格創立的指數型基金,就是前兩項原則的體現,擁有「持股分散透明」、「手續費低廉」的特性,在過去幾年風靡了全世界,光看美國市場,就有十六%的上市公司股票都掌握在先鋒集團手上。

 

早在指數型基金還未在台發光發熱前,《今周刊》採訪團隊就已於○八年親訪過他。當時已近八旬的柏格精神奕奕,秉持幾近「傳道」的精神,反覆向記者強調「投資成本」的重要,表示頻繁的交易只是不停增加手續成本,「在我看來,每日交易就像傻瓜一樣,那是投機的行為。」他的語氣斬釘截鐵。

 

他發言的底氣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來自扎實的研究,甚至是親身經歷。少有人知道的是,柏格職涯的前半生原本是主動型基金的擁護者,甚至在一九六○年還曾以約翰.阿姆斯壯(John B. Armstrong)筆名發文,讚揚主動型基金的好處,反對當時還在「發想」階段的指數型基金。

五○年代初,柏格大學畢業就加入威靈頓資產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美股在六○年代經歷沸騰歲月(the go-go  years)的狂潮,股市狂奔的同時,威靈頓的基金績效與銷售卻沒有明顯起色,柏格提議併購波士頓一家操盤積極、績效火紅的基金公司。

 

併購初期,威靈頓的業績確實一度好轉,主導併購的柏格也攀上職涯第一個巔峰,三十六歲就被拔擢為執行長。然而,隨著道瓊指數從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最高點的九八五點,一路落底到七○年五月的六三一點,大約三六%的跌幅,波士頓基金績效也從雲端墜落,柏格成為董事會爭相指責的對象,幾乎面臨被開除的窘境。

 

絕望年代創「先鋒」

首檔指數型基金被譏蠢事   

 

柏格花了八個月的時間說服董事會收回成命,再給他一次機會。一九七四年,董事會同意讓他另外成立一家公司,這就是先鋒集團的誕生;「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這句名言,用在這裡格外貼切,誰會想到未來數百萬投資人命運的轉折點,是在一個絕望的時代中展開。

 

波士頓基金的慘痛教訓,動搖柏格對於主動型基金的信仰,他開始更深入地檢閱資料,將過去三十年主動型基金的資料翻出來;當時資訊還不發達,他得一筆一筆地手動計算這些基金的年度績效,再將它們與標普五百指數相較。根據他的分析,主動型基金與標普五百指數的年度報酬率,大約差了一.五個百分點,同時,他也發現這項差距幾乎等於主動型基金經理人操盤期間的投資成本。

 

研究結果,白紙黑字點明一項事實:指數型基金長期表現將勝過主動型基金。柏格於是在一九七五年,推出史上第一個追蹤標普五百的指數型基金「先鋒第一指數投資信託」(Vanguard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不過,這檔基金當時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柏格的蠢事」(Bogle's folly),華爾街看法很簡單:哪位投資人會對績效注定平凡的基金動心?

 

市場把柏格的雄心壯志當笑話,這檔基金的募集也成了華爾街史上最慘的IPO事件。基金原先預計募集一.五億美元,最後僅募到一一三○萬美元,僅達預估值的七%,「當承銷商跑來告訴我這個悲慘的失敗,他們勸我取消這筆交易,因這筆錢甚至無法買齊標普五百指數涵括的五百家公司,但我心裡想的是,不,我們不能取消!你們沒意識到我們現在有全世界第一個指數型基金了嗎?」柏格打趣地回憶。

 

後來,這檔基金更名為「先鋒五百指數型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去年底資料顯示,基金規模逾四千億美元。柏格的成功毫無疑問,「你不能從一個人銀行帳戶的財富衡量他的為人,不過在約翰.柏格的例子,你倒可以從你帳戶的多寡下判斷。」華爾街資深金融顧問法利(Rick Ferri)為柏格造福投資者的作為,下了這樣的注解。

 

柏格事業上的成功,伴隨的除了心靈的滿足,還有肉體的苦痛。他三十歲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疾病,四十四歲時不僅面臨差點失業的挑戰,還被醫師宣告他只剩幾年餘命,結果屢次路過鬼門關,六十五歲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去年底還安裝心臟節律器。

 

死神多次來敲門

「股債各半」因應風暴來襲

 

除了心臟疾病,柏格也飽受食道癌困擾,但他一邊與病魔搏鬥,一邊還能繼續著書立作,去年才出版新書《堅持到底》(暫譯,原文為Stay the course),仍活躍於媒體,接受採訪打書。去年四月,他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市場波動的劇烈程度,「是我觀察市場六十六年來,前所未見。」

 

去年十二月底,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受訪,他在《霸榮周刊》警告投資人須小心謹慎,他指出,市場具備太多不確定因素:包含巨額主權債與公司債、貿易戰的動盪,以及「神祕的英國脫歐」。

 

「脫歐將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顛覆性的變化,種種因素加總,將造成通盤性的影響。」他也建議投資人降低股票配置,「如果你原先對股七債三(的風險程度)感到自在,在今年的情況下,你或許會想要調成股六債四。」柏格在去年十一月,曾公開透露自己資產配置為股債各一半。

 

柏格將「長期投資」奉為金律,批判投資者贖回是愚蠢行為,即使在○八年金融海嘯前接受本刊專訪時,他也表示,「如果你從二十多歲就穩定投入資金,即使投入不多,只要每年徹底執行,當你準備退休時,你肯定會對長年累積的財富驚訝不已,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因為我從一九五一年起就嚴守這個準則。」

 

但柏格對一九年的悲觀程度,卻讓他脫口而出,若投資者近期有用錢需求,無論是房貸或學貸,「最好先把足夠的錢提出來」,除非是以退休為目的,才繼續堅守陣地。投資大師離世前最後警語,為一九年市場更添一抹慘淡調性。

 

約翰.柏格

 

約翰.柏格投資主動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

 

延伸閱讀
【2019全球經濟之四】經濟逆風強勁 2019投資策略怎麼做?
【2019全球經濟之四】經濟逆風強勁 2019投資策略怎麼做?

2019-01-17

【2019全球經濟之三】風水輪流轉 專家:這類股票可能重新抬頭
【2019全球經濟之三】風水輪流轉 專家:這類股票可能重新抬頭

2019-01-17

【2019全球經濟之二】貿易戰沒完沒了 投資人如何求生存?
【2019全球經濟之二】貿易戰沒完沒了 投資人如何求生存?

2019-01-17

【2019全球經濟之一】2019危機四伏 銘記這三個「小心」
【2019全球經濟之一】2019危機四伏 銘記這三個「小心」

2019-01-17

母湯「隨時買」─今年正是好時節
母湯「隨時買」─今年正是好時節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