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機構ETFGI公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被動型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規模已經來到超過5兆美元(台幣150兆元)水準,擁有超過30年投資經驗的MFS全盛首席策略長James Swanson來台訪問時示警:「ETF恐泡沫化。」其中,更分析流動性相對欠佳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將是未來ETF賣壓下風險最高的商品。
全球首檔ETF於199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問世,由於擁有低手續費、交易稅、管理費等優勢,在歷經約28年的發展後,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交易所發行超過7000檔ETF,資產規模在今年5月突破5兆美元。
但在ETF市場規模快速衝高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也不乏質疑聲浪,James Swanson訪台分享最新投資看法時就示警,現在在美國華爾街工作的人,有3~4成因為太年輕,沒有經歷過金融風暴,沒看過景氣周期的全貌,而ETF則是一個沒有經歷過景氣下行周期的商品,沒有人知道如果ETF出現賣壓,市場會發生什麼事。
Swanson也說,另一項ETF的瘋狂之處就是悶著頭跟著指數買標的,但許多佔指數權重最大、發債最多的公司,其實體質跟財務結構都大有問題。
其中,未來若ETF泡沫化,Swanson最擔心債券市場的反應,他分析以股票市場來說,因為交易所會付錢給專家與避險基金進行造市,但債券市場卻沒有類似的機制,當ETF出現一窩蜂的賣壓時,恐怕沒有人會接手。
而以ETF連結之其中一項標的美國高收益債市場而言,Swanson分析,美國高收益債目前價格過高,且價格還沒有反應違約風險、市場波動性,以及流動性不足等因素,以流動性來說,2007年以前銀行持有高收益債約4600億美元,現在則降低9成來到僅400億美元,顯示流動性較當年低許多,建議投資人就算要買美國高收益債券,也不應買太多,且認為美國高收益債ETF是一項致命的組合。
對於Swanson的說法,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團隊副總張美媛表示,市場會有這樣的擔憂,主要是因為近年ETF規模快速成長,擔心產生泡沫,但若以實質的數據來看,「全球ETF規模約5.19兆美元,其中債券ETF規模只有8400億美元,佔比僅有16%,不至於那麼可怕。」
此外,張美媛也分析,債券投資其中一項風險本來就是流動性風險,這不是債券型ETF獨自面對的問題,更何況,債券ETF一樣有造市商,如果市場出現大量賣壓,造市商就會介入買進,再去初級市場贖回債券,也因此債券ETF流動性優於一般債券商品。
對於市場擔心ETF遇系統性賣壓等大問題,將造成巨大傷害,張美媛提醒投資人,其實如果真的遇到系統性風險,不管是什麼資產都難逃其害,會跟著一起往下跌。另外,張美媛也以歐債危機、今年股市重挫的案例分析,債券ETF並不是完全沒有經過考驗。
若投資人想趨吉避凶,張美媛解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選擇現金流量穩定、還款能力強的發債者,以降低違約風險。此外,原則上在同一國家或區域中,公債因為買賣的人多,流動性風險較公司債低,而新債流動性又會比舊債還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