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巴菲特的投資理財智慧: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問題

巴菲特的投資理財智慧: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問題

2018-07-16 12:25

巴菲特在很多場合中告訴過投資人許多寶貴的投資理財智慧,今天我想分享一個巴菲特告訴投資人的投資智慧: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問題(think long term)。

很多人都想學習巴菲特成功投資的方法,巴菲特的成功,主要是靠兩個關鍵因素:第一,他選股的能力。第二,長期投資。

 

很多人花很多時間想要學習巴菲特成功的選股的能力,可是這是非常困難的。在一個學校演講的場合中,有學生問巴菲特,我要怎麼做,才能夠學習到像您這樣的選股能力?

 

巴菲特說:「你只要每天閱讀500頁的財務報表,經年累月這麼做,最終你就可能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我也知道,你們在座的多數人都無法做到。」

 

沒錯,要每天閱讀500頁極其無聊的財務報表,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多數投資人並不應該嘗試去挑選股票,因為我們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無法在投資上成功。

 

事實上,巴菲特自己都認為,他成功最重要的關鍵,並不是他的選股能力,而是他能夠堅持長期的投資,他充分運用了「複利」的力量,來累積他的財富,而「複利」的力量是需要時間,才能夠展現出來的。曾經有人問巴菲特,他持有股票的時間是多長?巴菲特說:永遠。

 

請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投資問題!

 

巴菲特說:「今天有人能夠在這個樹蔭底下乘涼,那是因為多年前曾經有人在這裡種下了一棵樹。」

 

巴菲特也說:「我從來都沒有打算短期內在股票市場賺到錢,相反的,當我買進股票的時候,我都會假設明天可能股票市場就突然關閉了,直到5年後,才又重新恢復買賣。」

 

巴菲特還說過:「無論你有多麼的聰明,付出多少的努力,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時間,急不得。一個小生命需要一個婦女九個月的時間,才能夠讓這個小生命來到世上,你無法靠著讓九個婦女懷孕,然後希望一個月就讓這個小生命成熟。」

 

從巴菲特上述的話可以清楚看出,巴菲特的思維跟許多投資人有很大的不同,巴菲特從來都不關心市場的短期波動,但是投資人面對的卻是,充滿著短期思維的環境,媒體整天告訴我們,昨天為什麼股市會上漲?今天又為什麼股市會下跌?每天接觸這樣的資訊,久而久之投資人也都是用短線的角度,在思考投資的問題,這也是多數人投資無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巴菲特告訴我們,想要投資成功,就要想辦法讓自己不要被短期的資訊所影響,少看股票的電視報導,少看財經的評論文章,多看一些良好的財經書籍,培養自己用長期的角度來思考。 

 

更多文章,請見《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破解虧損行為的獲利心法》

 

 

未來的風場設計變得很重要,讓葉片轉速即使慢,還是能大量發電(例如裝更大的風扇葉片)。這就是關鍵,要讓風小的時候,仍然生產足夠的電力。

 

降低證照取得難度 可提高民眾種電意願

 

問:如何有效增加民眾種電意願?

 

費:可以投入教育系統,政府支持學校、學校幫助產業發展,形成正向的循環。

 

九○年代起,德國投入教育系統,從小的實驗室到研究計畫、相關課程;二○○○年後,知識體系的建置大幅增長,愈來愈多學者參與其中,短短五年內,能源教育的體系有效擴大,只要大家同心,可以走得非常快。

 

另一個是種電證照的制度,法規要鬆綁,使取得相關的證照更容易。

 

耶寧哈

耶寧哈自1997年起到荷蘭能源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長期擔任能源開發、能源政策評估與市場顧問。(圖片來源/耶寧哈提供)

 

耶:文化差異扮演關鍵角色,以荷蘭整體經驗為例,鄰避效應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消費者沒有得到直接的利益(例如所有權),任何的改變都會被看作負面。此外,面板的設計、放在屋頂上是否好看也是考量重點。

 

再者,民眾需要有參與感,如果民眾感受到決策過程中,自己沒有參與感,或是種電利益在他人(例如電力廠商),會帶來強烈反對聲浪。研究指出,擁有電動車的民眾會渴望自己種電,方便充電,這使他們感到有自主性。因此,要把鄰近的人納入決策過程,並且在經濟上得利(例如擁有部分的太陽能電力設施)。

 

太陽能與農地的關係 要競合不能競爭

 

問:目前台灣太陽能發展,地面型比屋頂型踴躍,造成珍貴農地被占用,怎麼克服?

 

費:第一,不要讓太陽能和農業競爭。最好是讓兩者結合(例如玉米田種電),在太陽能面板下農作也進行,會有很多好處。夏季時,有很多的陽光輻射、雨水不足,種在太陽能板底下,可以保有更高比率的土壤溼度。

 

第二,農夫可以分配農地,一塊用來種農作物、另一塊發電,正確地使用,就不會帶來競爭。在中國,不只是作物和種電結合,也可以和飼養家禽結合。

 

耶:荷蘭和台灣一樣,很多人抗爭,不願讓太陽能種在農地上。解決方法最重要的關鍵,是增加當事人的參與感。

 

此外,是強化太陽能面板的設計,讓它可以相容於建築物表面,在建築物上種電,例如荷蘭能源研究中心ECN、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都已設計出可以印製不同顏色、圖案的太陽能面板,成為兼具發電和美觀的裝潢。

 

其他選項,是把太陽能面板裝在噪音屏障中(例如高速公路兩側),產生電能。我們也在思考透過鐵路公司,把太陽能面板裝在一些閒置的區域。最後,也可以思考水面型太陽能浮動系統,這已經在一些湖面做小規模使用。然而,這樣的裝置會和湖邊的休閒遊憩有牴觸,因此今年起,荷蘭首座示範專區選在海上啟用。

 

不斷創造新產業、新商機 才能壯大再生能源

 

問:若想要有效扶植再生能源產業,您有何建議?

 

費:早年德國沒有任何的再生能源工業、市場、公司,我們必須透過各種手段創造新的產業、新商機,讓再生能源成長更快。○五年德國訂定在二○年的再生能源占比要達百分之二十的目標,現在已經有近乎兩倍的成績,所以再生能源是可以走得很快。

 

最後一點,想要發展再生能源,台灣其實有成熟的科技、製造商技術,十年內要發展為成熟的產業,不是難事。

 

耶:荷蘭最成功的例子是風力發電(不管是陸上或是離岸)和太陽能。兩者的科技成本價格比預期下滑更快;顯然的,不只是受到德國能源政策帶動,也和全球市場、荷蘭發展有關。必須選擇優先順序、發展強項。

 

荷蘭有大片淺海、好的風力環境(雖然台灣的風力狀況更好),除此之外,還促進產業大規模生產船隻,這是為何荷蘭會極力推崇風電。我們也決定放棄某些科技,因為它和其他選項相較、在荷蘭的潛力不大,例如潮汐發電、藍色能源(把淡水和海水混合發生化學作用發電)、聚光式的太陽能等等。

 

以荷蘭經驗,投注在幾種有潛力的能源,勝過在所有的選項上下注,關鍵是要將能源政策結合產業政策。

 

加速淘汰核能、降低碳排 綠電占比20%不是夢

 

問:台灣想在八年內,將再生能源的比率,從五%提升至二○%,在目前太陽能的可用土地面積不足,以及離岸風電技術與產業均缺乏之下,是否真有機會達成目標?

 

費:這個目標不難達成。只要移除障礙。有廢核的法源,應該加速淘汰核能,同步廢除石化燃料,把電動車的電力來源、家戶冷暖氣空調,使用更多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降低碳排放。在十到十五年內,把碳排放降到零,是可行的。

 

但台灣必須更多著力在再生能源上。太陽能和風力儲存比較不便,你們可以強化夏日發電的潛力、善用大浪(水力發電),使用所有可行的再生能源,有效率建置相關設施、設備(例如興建大規模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如果不如此做,會引來反對者,因為他們需要從舊有方式轉換商業模式,不能無利可圖,這是政府的任務。

 

我在一○年和現任總統蔡英文談過她的想法。我給的建議,就是可以走得更快、更有企圖心。這對台灣經濟有正面影響,也可避免花高成本進口石油、燃煤,又可以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和新的產業。如果台灣朝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這個目標,的確不容易,然而還是有可能的。荷蘭過去也是這樣設立目標,指出明確的發展路徑,台灣要著手建設自己的再生能源產業,給予優於其他同區域國家的誘因、優勢。如此一來,二五年要達成二○%的再生能源目標,就會是一個轉型的起頭,不是結束!

 

這樣的能源轉型是不可避免的,也會大幅降低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本,我的建議是,走在轉型的前頭、抓住機會,勝過等待或讓別的國家超前。

 

風力發電

歐洲是全球風力發電的核心地區,其經驗值得台灣借鏡。

延伸閱讀
附身打擊之神  巴菲特選股精準的祕訣
附身打擊之神 巴菲特選股精準的祕訣

2018-06-07

理財最大的錯誤,巴菲特這樣說…
理財最大的錯誤,巴菲特這樣說…

2018-05-14

【巴菲特股東會專題報導】巴菲特的成功 其實就一個觀念
【巴菲特股東會專題報導】巴菲特的成功 其實就一個觀念

2018-05-05

這個問題,波克夏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回答了40多次,每次答案都一樣!
這個問題,波克夏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回答了40多次,每次答案都一樣!

2018-05-02

未來機器人將擁有「巴菲特」或「索羅斯」的投資功力?
未來機器人將擁有「巴菲特」或「索羅斯」的投資功力?

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