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一個理貨員 翻身家樂福全球首位台籍老總

一個理貨員 翻身家樂福全球首位台籍老總

勵心如

話題人物

攝影/唐紹航

1123期

2018-06-28 18:43

一輩子只做這一個工作,卻打敗了法商家樂福一甲子的傳統,成為該集團第一位亞洲籍總經理,王俊超憑藉的是什麼?

今年二月,家樂福台灣總經理一職正式換人,王俊超接任台灣區負責人,成為家樂福進入台灣三十一年來,第一位躍升總經理一職的台灣人,更是這個近一甲子的法國量販店始祖,少有的亞洲籍總經理。

 

六月底,家樂福首家離島門市就要在金門開幕;為了上任後的第一家量販店,王俊超首次接受媒體專訪。但記者的第一個好奇卻是,為什麼向來一線主管主要都由法籍人士擔任的法國集團,為台灣打破了這個不成文慣例?

 

中國求轉機 退出日、韓 台灣獲利名列前茅

 

對家樂福法國總部來說,台灣家樂福就像是集團的優等生,獲利能力名列全球前茅,放眼亞洲市場,家樂福陸續退出日本、韓國,中國營運正在尋求轉機,獨獨台灣在亞洲市場表現一枝獨秀,已創下連續十三季營收正成長的紀錄,放眼全球各大市場表現,連法國總部財報都給予「台灣市場前景樂觀」的正面評價。這樣的成績,「靠的正是本土團隊」。

 

然而,去年底以前,台灣家樂福七任總經理,都是由法國人擔任。當前任總經理貝賀名(Rami Baitieh)找來王俊超,對他說,自己即將調職,是否有意願,成為四位候選人選之一?而除了他之外,另三位都是外國人,王俊超第一反應是「say no」。當下,他心裡認定,總經理這個職務「絕對不可能輪到我」。

 

貝賀名反問王俊超,「家樂福在台灣三十年,你不認為應該要有一個人站出來試試看嗎?」「至少他們知道你在台灣當地是很重要的人。」這句話,讓他決定接受徵詢,並在日後,經歷三天神祕的面試之旅。

 

25年職涯唯一工作 歷練各職務為全能型人才

 

很快地王俊超就接到通知,必須立刻飛上海跟亞洲區總裁面試,再從上海直接飛到法國家樂福總部,陸續與商品部、人力資源部門以及執行長龐巴德(Alexandre Bompard)面試。連續三天行程,都得避開集團其他同事、悄悄進行。如此馬不停蹄的七十二小時後,換來一個月的忐忑等待,在幾乎已經認為「不會是自己」時,他接到了亞洲區總裁通知錄取的電話。「瞬間覺得壓力上來。」他描述當時感受,「壓力很大,看報表都想說我的天啊!」

 

王俊超是家樂福少數歷練完整的本土高階主管,在接任總經理之前,他已經是總經理之下,第二高階主管。配合度高、學習力強,歷練過非食品、生鮮部門、店長、商品營運等各種職務,被內部視為全能型人才,當家樂福有意落實本土化政策,王俊超毫無懸念地,成為台灣家樂福六百億元營收的掌舵者。

 

「你給我一個任務我就把它做好,沒做好前,不會去想別的,然後就會推動你一步一步往前。」王俊超自己剖析,摩羯座、A型的他喜歡穩定,面對工作則是維持這樣一貫的態度向前邁步。

 

訪談這天,王俊超一身黑色修身西裝,一坐下來,他馬上別上印有家樂福logo的胸針,訪談地點的家樂福天母分店,還是他第一天上班的地點。

 

「《教父》第三集裡,主角艾爾.帕西諾說,他不想當老大,可是命運就會推動你去走一些路。」談起出社會至今的歷程,王俊超想到他喜歡的電影片段,面對意想不到、接踵而來的挑戰和機會轉折,「你能做的就是be ready!」

 

加入家樂福,對王俊超可說是機緣巧合。高中畢業後直接當兵,「也沒考大學,因為每天玩知道考不上,退伍後還可以加分。」退伍後選填志願卡,按分數應會分發至淡江日文系夜間部,但漏填了日文系的他,誤打誤撞進入法文系就讀,開啟他加入家樂福的契機。

 

家樂福

因應數位化趨勢,家樂福天母店引進無人結帳櫃台,未來還會推出人臉辨識提款機。

 

一九九二年王俊超大學畢業,隔年,在南台灣耕耘四個年頭的家樂福決定北上,開始徵人。「那時北部量販店只有兩大巨頭,萬客隆和高峰。」王俊超因念書時修到一門「法國經濟與社會」課,課堂上經常談到家樂福,那時的家樂福地位,就像現在的阿里巴巴,稱霸市場。正因熟知家樂福在法國的地位,王俊超決定應徵。自此家樂福成為他二十五年職涯裡,唯一一個工作。

 

王俊超在家樂福的第一個工作是理貨。「上班第一天,我穿西裝打領帶、帶個包包。」主管看著他說:「你可以把西裝外套和領帶脫掉;明天開始,穿運動服來。」王俊超脫掉西裝外套,捲起袖子,面對眼前的一批衣服進貨,開始動手把每件衣服的外包裝塑膠袋割開、拿起打標機換標籤。

 

工作能力好加上具備外文能力,讓王俊超很快脫穎而出,「那時候家樂福處長就是外國人,會講英語的人也不多。」調派機會開始找上他。

 

家樂福

家樂福以7°C以下的低溫,直接將鮮魚放在冰塊上保鮮。

 

「Never say no」配合度高 學習與供應商磨合掌握時機

 

隨著家樂福快速拓點,王俊超幾乎跑遍台灣,常常主管前一天晚上電話通知,隔天他就拎個包包赴任;從天母店調到淡水店,又再到高雄大順店、高雄愛河店、屏東店……。

 

「在家樂福二十五年,從來沒人問我要不要去。」王俊超回想,抱持著「Never say no」的態度下,一次過年前,又接到長官電話,「你要我去哪裡?」「大阪。」一個月後,他被派到日本支援。

 

二○○一年王俊超升任店長,隨著開店主軸轉向小型量販店,開始與本土廠商合作,第一家合作的就是展示架業者尚愷。王俊超開始學習與新供應商合作磨合,「那是我們第一次與本土供應商合作。」連鋼材尺寸都要從零開始打造。

 

開幕前,王俊超忙到凌晨一點,「貨架尺寸、人員調配都有問題。」王俊超把尚愷的人念了一頓,對方還掉下眼淚;就在大家情緒緊繃時,電視新聞畫面播出美國九一一事件、飛機衝向雙塔大樓的畫面,才轉移了爭執的注意力。回想當年磨合的痛苦,「現在尚愷是我們數一數二的貨架廠商!」

 

看著本土廠商一路跟著家樂福成長,王俊超觀察最深的就是零售業多年的轉變。他坦言,以前零售通路是供應業;「蝦子才倒上貨台,立刻被搶購一空,」公關經理林夢紹記得早年盛況,如今競爭者眾,賣場樣貌也分眾多元,「服務越來越重要,」王俊超強調;且量販店不能再僅憑價格吸引客戶,「assortment(產品組成)很重要。」

 

「零售商是follow the wave,跟著浪潮走。」王俊超說,掌握市場時機很重要,過去家樂福就有過「走得太快、反而錯失時機」的例子。像家樂福是第一家賣平板電視的通路,當時還是球型電視為主,測試半年下來,客人嫌貴,賣不動又占了門市很大空間,只好下架。

 

「其實是你太早,不是不行,是時機還沒到。」為了掌握市場趨勢,家樂福開始定期找顧客舉辦圓桌會議,透過正面對話來了解顧客需求,「以往是找二十個客人,不同年齡層、職業。」兩三年前又升級,針對不同賣場地區屬性,聚焦目標族群。

 

「像桃園中壢店附近工廠多,會找泰勞;屏東店則找阿公、阿嬤來談需要什麼。」王俊超說,透過反饋、從小細節修正,像屏東店高齡消費者多,價格標牌就比其他店大三倍;旅遊配件過去按鎖頭、收納袋等品項分類,現在則按旅程前、中、後不同階段,為消費者先設想好需要的產品。「現在的零售業其實是比 細節」,王俊超說,價格之外,產品組成、服務是否到位都是關鍵。

 

一位通路高層主管表示,家樂福是「顧客導向、基本功落實」。這都靠著團隊一步一步蹲馬步扎根而來。

 

對商品採購,王俊超也擁有高敏銳度。譬如每年都按表操課的「日本周」,近年表現一度下滑,王俊超一改過去採購貿易進口商的模式,讓員工直接到日本採購,甚至邀請日本地方官員、小商家來台,成功讓人氣止跌反轉,主題式促銷也成為家樂福的招牌活動。

 

王俊超

北投總部總經理辦公室牆上掛著地圖,白點代表家樂福量販店、橘點代表超市店「便利購」,讓王俊超隨時都能一眼看清門市分布現況。

 

全通路政策蕭規曹隨 對本土團隊有信心獲青睞

 

王俊超對家樂福很「死心塌地」,從沒動過換工作的念頭,「它(家樂福)一直讓你有不同挑戰,一直去玩,而且是讓你越玩越大。」他說,「不會讓你無聊,但前提是,你是否準備好去接受每一個階段的挑戰?」

 

王俊超也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學,他認為,管理就是「strong」和「nice」中間的拿捏,對越基層的員工,態度就要越「nice」;反之越高層則越嚴厲。上任以來,他啟動基層會議,聆聽基層聲音。

 

台灣家樂福在好市多、全聯強力夾擊下,近三年來依然能穩步成長,從一四年到一七年,來客數增加高達八百萬人,面對前任總經理穩健的成績單,王俊超低調地說,「我現在的任務,就是讓它維持正成長。」

 

王俊超蕭規曹隨,依循Omni channel(全通路)策略,包括量販店、超市店、電子商務、企業客戶(B2B)將全展開,預告「必須在今年要把所有通路都穩定好。」他並透露,家樂福將每年新開二十家超市型店舖。

 

「密度不是店數,而是要去看整個區域。」北投辦公室牆上的一張大地圖,清楚標示門市分布情況,當超市店有了一定規模後,串接電子商務、各項門市服務就會創造新的價值,「倘若今天變成三百家,營收不是五十家營收乘以六,而是多了很多倍。」

 

在法國總部面試,王俊超被問到一個問題:怎麼看台灣家樂福發展前景?他回答:「當然有信心,因為團隊很重要,台灣家樂福的團隊是最好的團隊。」就是這個團隊讓法國老牌零售集團打破了慣例,未來他們還要創造更多新局。

 

王俊超

出生:1964年
學歷:淡江大學法文系
現職:家樂福台灣區總經理

經歷:家樂福中華店店長、全國生鮮經理、北南區區經理、總公司商品部總監

 

家福公司

成立:1987年7月
資本額:67.08億元
負責人:王俊超(台灣區總經理)

股東結構:法國家樂福集團約六成、統一集團約四成

2017年營收∕獲利:666億元∕17.4億元

股市

▲點圖放大

 

引爆點 一個「大利多」  竟引發股債重重殺機

 

年底與年初,正值歐美企業發放獎金的旺季。尤其美國廣大的勞工們,今年除了績效獎金外,許多企業更加碼發放川普營所稅降稅法案在國會過關的紅包。投資人滿懷希望地把獎金與減稅紅包投入股市,被視為是今年一月行情急漲的原因之一。不過,一場措手不及的股市急劇修正、多空可能就此豬羊變色,開始讓今年入市的投資人方寸大亂。

 

從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五日,不過短短六個交易日,道瓊工業指數重挫二二四一點,跌幅高達八.五%,把一月凌厲漲幅悉數吐出外,今年以來已落入負報酬,下跌一.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亦從今年最高點拉回逾七%,今年漲幅也全數吐回。市場忙著找急跌的原因,分析師與名嘴也紛紛安撫恐慌的投資大眾,指大漲後的拉回,實屬健康,不值得大驚小怪。

 

美國銀行旗下美林證券在大跌前夕已發出預警!該投資銀行根據股市資金流出入狀況編製的「牛熊指標」,在二月一日走到建議客戶強烈賣出的八.六讀數。過去十六年來,美林牛熊指標僅有十一次超過八以上,每次到達賣出警戒讀數,美股往後三個月回測均告下跌,準確度達百分之百,平均跌幅達十二%。

 

資金過猛、情緒太High是大跌前的徵兆,如要深究這波美股大跌原因,你會發現,導火線不是什麼企業獲利不佳,或總體經濟數字難看的「利空」,而是「利多」,而且是實實在在,讓廣大民眾對景氣復甦有感的利多!

 

二月二日公布的美國就業數字,是個指標。不僅就業人口增加數高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僅四.一%,來到十七年來最低;更難能可貴的是,平均時薪年增率達二.九%,創下九年來成長最快速度。講白話一點,現在的美國就業市場,不但已達到經濟學家口中的充分就業,而且調薪機會大得很。

 

然而,這個「利多」卻觸動了市場敏感的神經。過去半年來,原物料如原油、鐵礦砂、銅、鋁突破盤整區,整體向上的攻堅走勢,就讓好久不見的「通貨膨脹」四個字重新浮上枱面;如今,全球最大消費國——美國的廣大勞工朋友們,口袋越來越鼓起,越來越敢花錢,更加令人確信,通膨看來真的是要來了。

 

在一月的就業報告出爐後,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就預言,今年美國通膨年增率可能達二%。不管是二%還是三%的通膨率,對消費者來說,或許不會造成要命的傷害,但把這個數字放在當前的金融市場,卻足以釀成巨震。

 

二%通膨率,是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目標,當數字達標之後,利率政策就必須有所調整;換句話說,漂亮的就業報告引發通膨加速預期,通膨加速則引發聯準會用力升息的聯想,接著,它可能使過去九年來醞釀全球股市多頭最肥美的沃土——超低的利率環境,開始加快質變。

 

從聯準會在今年一月份利率決策會議後,所發表的聲明可看出端倪。與去年十二月的聲明對照發現,最明顯的改變,是對通膨的預期。去年十二月聲明指出,一七年全年扣除食品與能源的通膨還「有所下降」、「仍然偏低」、「少有變化」。今年一月,這些描述不再出現,而是改口「通膨今年將會上升」,但仍處低位。

 

不管如何,一旦通膨率超過聯準會所定的二%政策目標,且勞動市場與總體經濟仍處於良好,至少從官方對外揭露的「遊戲規則」來看,聯準會沒有理由單為了支撐股市,一直使利率維持不正常的超低水準。因為,過低的利率不僅傷及定存族、退休族荷包,更衍生金融資產與不動產資產泡沫化後遺症,如貧富差距擴大與不動產租金節節升高,非但不利新創產業,對經濟長遠發展絕非好事。

 

因此,市場原本預期聯準會今年升息次數為三次,在就業數據公布後,紛紛上調到四次、甚至更多的預期。利率走高,代表資金面由寬變緊,企業債務的利息負擔也會加重、比較不願意投資,民眾貸款買房的利息支出也會增加,因此,升息通常是避免經濟過熱、壓抑通膨的手段。更何況,利率正常化,也可再次厚實聯準會因應未來重大金融危機的本錢。

 

股市

▲點圖放大

 

新格局 全球來到「好經濟、壞行情」調整期

 

對經濟體質來說,因應通膨升溫而加速升息並非壞事,但當升息遇到過去九年被超寬鬆資金瘋狂餵食的金融市場,「一八年起,投資人要有面對『好經濟、壞市場』新調整期來臨的心理準備。」國際資深投資家,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麥嘉華(Marc Faber)接受本刊越洋電話專訪說道。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兩者間繫有互相拉扯的紐帶,經濟要好,股市才會好。問題是,○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歐、美、日央行的量化寬鬆(QE),意即印鈔票救經濟的「非典型」救市手段,扭斷了這條連結。

 

各國央行所印的鈔票進入實體經濟極有限,大部分都流入了債市、股市與房市等金融與不動產市場,造成實體經濟成長微弱的「無感復甦」,但資產市場卻呈活蹦亂跳的「快感激升」。就連甫卸任的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在二月二日美股大跌後,也不禁說到:「資產價格的確太高,令人擔憂,適度下降,不至於損害金融體系核心!」

 

麥嘉華認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脫鉤,將持續下去。只不過,這回主客將易位:「實體經濟表現會很不錯,勞工薪資將加速提升,並帶動利率走高。」利率走高雖未必不利於股市,歷史上也不乏利率走高,股市仍然大步走強的現象,「但關鍵在於資產價格,便宜資產可能在升息期間繼續漲,已被炒高的資產,可能就對利率變動極為敏感。」麥嘉華下個注腳。

 

股市

 

敲警鐘 比特幣破滅 浮現股市末升段

 

關於這句注腳,從這次股災「場外最佳男主角」比特幣的走勢,就能清楚體會。比特幣去年十一月以旱地拔蔥之勢展開凌厲漲勢,一個月內從一枚五五○○美元一路飆漲至近二萬美元。不過,見到高點後,短短兩個月又暴跌至六五○○美元。

 

比特幣泡沫的破滅,不僅為投機性資產敲響警鐘,是否代表股市末升段,即俗稱的「邪惡第五波」已見頂,更是值得再三省思。

 

以往的末升段行情,我們曾聽過市場熱錢開始狂炒紅酒、炒蘭花或炒古董藝術品,如同去年以來的比特幣狂熱。而在股票市場,末升段也有光怪陸離的跡象,這時,小型股、轉機股當家,漲勢之凶猛往往出人意表,這些跡象,也符合美股今年一月的整體結構,代表小型股的羅素三○○○成長指數一月漲幅高達六.七%,優於大型股。

 

鉅豐財經資訊執行長、外號「獵豹財務長」的郭恭克指出,從技術面觀之,論全球股市多頭趨勢轉向尚難定論,但一八年形成多空循環轉折的風險,正快速提高之中。他強調:「高度警戒、克服貪婪,已是面對當前情勢的必要修為。」

 

重災區 績優股也在做殖利率合理化調整

 

比特幣開啟了投機性資產修正的序幕,不單是漲過頭、漲太離譜的高本益比股票將展開修正,事實上,因為景氣展望轉佳、通膨升溫、利率看漲等因素導致債券價格走低,與之反向的債券殖利率走高,恐怕也將連動影響績優股族群,展開一場轟轟烈烈的「股息殖利率合理化」大調整!

 

在股債均擁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前國際票券總經理蔡佳晉指出,美股最大的問題之一,在於股價漲多之後,現金殖利率過於偏低,對投資機構如退休金或壽險公司的吸引力銳減。「美國二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二.一%,已經比標準普爾五百成分股,以及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的平均殖利率要高,導致不少投資機構法人減碼股票。」

 

因此,這一波股市急殺,大型績優股並沒有發揮抗跌撐盤角色,依然是重災區,甚至跌勢比指標型大型高科技股更早展開。具有良好配息紀錄的民生用品廠寶僑(P&G)在二月二日與二月五日兩天總計重挫六.七四%,距波段高點則大跌十三.四%。其他諸如美國電信龍頭AT&T、製藥大廠J&J、能源龍頭艾克森美孚石油,跌勢均相當慘烈(見左表)。

 

此外,ETF在二月五日的爆量,也不免讓人擔憂後市的賣壓,可能還有得消化。

 

總資產高達六千六百億美元、全球規模第一大ETF——先鋒大盤指數基金,在二月五日道瓊崩跌一一七五點當日,成交量比平日均量增加四倍。無獨有偶,台股最大的ETF台灣五十指數基金,在二月六日的成交量亦比前日多出三倍以上。相對於台積電二月六日成交量約較前一日增逾兩倍的成交量,顯示ETF投資人對市場劇烈波動,具有高度敏感性與高周轉性。

 

部分分析師指出,從ETF在二月五日的同步爆量重挫來看,不排除是前一個交易日大盤初見急殺後,觸動了「低風險承受度投資人」的敏感神經,要命的是,這群容易成為驚弓之鳥的低風險承受度投資人,正是過去一年多來推升股市的主要力量之一。

 

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曾在去年九月表示,ETF占美股總成交值比重已達三成,恐將導致「齊買齊賣」的現象。不只如此,分析師指出,由於賣出ETF等同賣出一籃子股票,ETF投資人如果有一定程度比例選在同一時間停損賣出,恐將釀成股市齊跌,沒有類股得以倖免的瀑布效應,如同在這一回的股災中,標普五百指數出現少見的十一大類股齊跌現象,投資人幾乎沒有逃生方向。

 

績優股

▲點圖放大

 

新試煉 大調整後的投資之道:向基本面靠攏

 

雖然包括債市、股市、房市的資產價格將進入調整期,但只要不失控,不至於崩盤陷入永劫不復的熊市,實體經濟體質也可望就此更加強健。有「華頓鬼才」之稱的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就指出,這次下跌並非是步入熊市,而是一場可以嚇阻投機者的「修正」。西格爾認為,利率走高的確傷害股市,但可用企業獲利的提升抵銷回來。

 

前量子基金操盤人羅傑斯(Jim Rogers)接受本刊專訪認為,這波下跌不會使多頭勢力就此陣亡,「短線應該還有回漲機會,」但他同時警告,「日後的空頭,將會非常非常漫長!」

 

麥嘉華則建議,遠離大調整期的風暴中心——本益比異常昂貴的高科技股,而是逢低布局可望因實體受惠的原物料股。「新債券天王」雙線資本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通膨漸有起色,經濟前景轉好下,原物料相關類股與商品,是一八年最好的投資機會。

 

在原物料投資具有豐富實戰經驗,並著有《別傻了!物價上漲更好賺》暢銷投資書的盧冠安分析,工業用原物料如原油、銅、鐵、鋁難免會受到股市下跌的衝擊跟著走軟。「但經過這波修正後,下一次主流,應該是原物料,理由一是,大家剛遭到高科技股重挫創痛,可能轉移陣線。理由二是,原物料整個格局正邁入多頭的初升段及主升段之間,絕非是末升段。」

 

除了原物料之外,經過大調整後,本益比趨於合理,殖利率又開始顯得誘人的傳統產業與金融股,也是不少投資專家推薦的標的(見P.76台股操作篇)。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句名言:「海水退潮後,才會知道誰在裸泳。」低利率造就的資金行情,把所有資產價格捧上天,不管是好資產還是壞資產,好股票還是爛股票。如今,縮表政策持續進行、利率預期逐漸走高、資金面不再寬鬆、熱錢退潮,真面目也就越看越清楚了。這波大調整,不僅將決定財富重分配的贏家與輸家,更是每個人智慧的一道最佳試煉。

 

美國

 

金融

延伸閱讀
AI也要進軍鎖匠市場了!紐約新創公司KeyMe用「自動鑰匙打印站」,挖出龐大商機
AI也要進軍鎖匠市場了!紐約新創公司KeyMe用「自動鑰匙打印站」,挖出龐大商機

2018-06-25

線上線下完美整合!Zara投資實體店面數位科技,融合線上銷售
線上線下完美整合!Zara投資實體店面數位科技,融合線上銷售

2018-06-22

幫員工補英語力 大公司這樣做
幫員工補英語力 大公司這樣做

2018-06-14

人手一支手機、 摩天大樓一棟棟蓋  川金會後直擊北韓真實經濟力
人手一支手機、 摩天大樓一棟棟蓋 川金會後直擊北韓真實經濟力

2018-06-14

北韓開門
北韓開門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