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亞洲經濟學家陳世淵專門研究中國經濟,他的言談有著典型經濟學者的嚴謹,尤其當談及全球經濟危機是否迫在眉睫這樣的重大議題,用字遣詞更流露錙銖必較的偏執。
金融危機蠢蠢欲動 泡沫何時破裂 視中型經濟體先爆危機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全球債務在一七年第三季,已累積二三○兆美元;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中國,總債務規模從六兆美元增加至三十六兆美元。陳世淵表示,目前中國總體債務已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二六六%,但他指出中國的問題,並不在於總額特別驚人,而是「企業債占比過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六○%,「一般國家企業債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不會超過一○○%,且中國在金融海嘯前企業債占比才約一○○%;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債占比無論相較過去或其他國家,增長速度都非常快。」
私人部門異常的債務擴張,讓陳世淵定義現在的中國經濟正處在經濟學所謂「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也就是借貸氾濫使資產價格如泡泡膨脹,支撐出假性經濟榮景,直到滾動的債務如雪球般龐大,借貸方還不出本金或利息,破產讓經濟雪崩,資產泡沫破裂,金融危機再次到來。
彷彿擔心金融危機的預言太聳動,陳世淵急著補充,「但這並不是說中國會立刻爆發金融危機,沒人知道泡沫何時破裂;只能說,中國處於增長規模不可持續的狀態,而任何不合理的狀態都是無法長久持續的。」
中國雖有爆發金融危機的條件,但由於對經濟內部或外部衝擊都因應有道,讓它燃點很高;在內部衝擊上,陳世淵笑稱中國政府「管理能力」較自由市場政府高,例如房地產泡沫破裂,它可能祭出不准房市買賣這類極端手段,或者一五年中國股災,國家隊起碼投入上兆人民幣救市,並增加賣股限制;種種自由市場政府難以做到的管制,中國都能暴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