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太貴了?美股已走到末升段?美股多頭已走了八、九年,現在美國太泡沫…
市場不時有各種對美股評論和展望,在2008年以前,台灣人對美國是沒有特別的偏好,買美股基金,不如買以美國為主的全球產業型基金,但2009年以來美股一路走高,台灣人對美股ETF情有獨鐘,連美股基金近年來也成為台灣人單一國家投資的首要標的。
美股1Q重挫 台灣人愈跌愈買
基優網2018年第一季國人投資統計發現,台灣人投資境外基金的主要股票類型裡,美股占台灣人投資境外股票基金的8.52%,領先中國7.45%,儘管第一季美股動盪,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敏感神經,但台灣投資人94狂,美股波動愈大,台灣人是愈跌愈買,第一季台灣人投資美股境外基金總共36.92億美元,資產規模第一季增加2.74億美元,推估台灣人資金淨流入2.67億美元,成為第一季台灣人投資境外股票基金淨流入最多的基金類型。
美國是全球經濟的領頭羊,股市也一樣,但過去兩年來,專家和大師都說美股多頭已來到尾聲,2017年美股又跌破市場眼鏡,不僅沒跌,還持續攀高。2018年2月,市場終於「迎來」美股重挫,恐慌指數(VIX)攀升,加上川普總統對全球折起的貿易大戰,美國科技股如微軟又有洩密門事件,美股和科技股蒙上陰影。
儘管美股動盪,但美股基金經理人是沒有悲觀的權利。儘管市場唱空美股的烏鴉不少,各方對美股後市展望,各有各的調,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Grant Bowers)以數據來佐證,美股仍有投資機會。他指出,美國就業市場強勁、佔GDP比重近七成的消費支出,在薪資增長下可望表現良好,美國延續將近九年的經濟復甦軌道、可望持續穩健前行,加上受稅改的挹注、美國企業獲利預測今年獲大幅上修,支撐美股表現;更重要的是,創新技術正改變企業營運模式,成為股市另一股驅動力量,因此即使市場短線可能受貿易摩擦、政治不確定性、利率或通膨升幅超出預期等因素而波動,但長期而言,美股成長可期。
投資美股 關鍵在創新
美股在2月動盪,近來又重拾漲勢,市場多頭似爭暫時險勝空方,儘管國際媒體不時會因為美國聯邦負債不斷攀升,或經濟數據不佳就開始唱衰美國,惟美國經濟靭性在歷經各種經濟/金融危機的淬鍊,美國的科技和創新,美國經濟和股市有機會更上層樓。
葛蘭.包爾提醒投資人,雖然科技和創新為美國經濟注入新動能,但這並非一觸即成,科技和創新是一個長期趨勢,例如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的研究團隊看好、加碼科技類股,特別是雲端運算、電子商務、數位支付及醫療、工業4.0等創新商機。
軟體及數據分析能改善企業生產力並降低生產成本,以維持競爭優勢,此一趨勢將持續推升科技產業的支出;此外,許多非科技類產業,從零售、工業到醫療等產業,也加入科技驅動轉型行列,創造龐大投資商機,建議佈局可延伸至雲端運算、電子商務、數位支付及醫療創新、工業4.0等新興領域。
在雲端運算方面,雲端平台可協助企業節約成本及增強靈活性,愈來愈多企業將其列入首要投資項目,並用來代替本地運算資源,IDC就預測,雲端服務市場潛力上看1兆美元,且後市仍有可觀的成長空間,而包括亞馬遜、Alphabet及微軟等雲端領導廠商,也是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的主要持股,儘管近來這些股票價格拉回,葛蘭.包爾認為:「趨勢是長期的,短線股價是不免會有波動。」
受惠於網路改變消費行為,電子商務的成長率已突破雙位數,大幅超過傳統零售,企業亦能運用大數據進而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與軌跡,透過精準行銷進一步推動營收成長,同時數位支付的興起也裨益電商產業,帶動相關領導廠商持續增長。
此外,全球人口高齡化影響,醫療產業也積極結合科技創新技術,例如電腦模擬臨床試驗有助改善新藥研發、縮短時程與降低成本,而加入人工智慧則可協助提高診斷與治療精準度,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另一投資亮點。
隨著工業融入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而更顯效率,即使是傳統非科技性行業也有機會轉型為智慧工廠,這一波工業4.0正醞釀新的投資商機。
長線投資對抗短線波動 慎選合宜美股基金
從台灣人投資偏好,輔以基金經理人對美股看法,到底美股要如何布局。從近年來台灣人投資很國際化,除在台灣投資買基金或透過券商投資海外股票外,還流行透過網路券商投資ETF,市場也對主動和被動基金有很多論戰,在這裡我們也運用MoneyDJ的數據,儘管台灣核備的主動美股基金的總開支率,無法與ETF相比,但從長期投資表現來看,投資人付出較高基金費用率,但這些主動基金(圖二,僅以國人投資較多、績效和各家一檔基金為挑選原則)表現優於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