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或增資只是手段,無法據以評定一家企業的價值。投資名家劉俊杰針對近來企業減資風潮,提出見解。
他強調,長期能穩定創造自由現金流量增幅,大於合理折現率的企業,才是值得長期投資。
對於一個區域或國家而言,如果減資成為市場普遍的偏好,而且是有一點浮濫狀況的偏好,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企業會減資,通常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虧損的減資,不過我們先不談,因為你一定要這樣處理;但如果是主動型的減資,就必須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減資?」
減資當然可以增加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是一個經營者負責任的態度。減資的邏輯應該是說,「公司現在持有的資金,已超出維護持續的營運,以及未來成長需求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我把錢還給你(股東),讓你們做更有效地運用。」這是一個好的經營者對待股東應該有的態度。
但是,這行為反過來是不是暗示沒有投資機會?或是說,「企業沒有辦法再用投資人給的資金,去創造更好的投資效益?」其實這涉及所謂基本的價值評估:一個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估價法」,去估計企業價值的方法。
這是商學院教科書會教的一種方法,就是未來才到手的現金,其價值一定比等額、目前在手的現金低,其逐年遞減的比率叫作「折現率」;這裡主要解釋「自由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的公式為什麼是這樣,以及為什麼可以經過這公式的反算,體現理論上的企業價值?
自由現金流量的構成是「稅後盈餘+(加)折舊攤銷-(減)資本支出」,簡單講就是現金流量表裡面,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減掉資本支出,就是自由現金流量,所以自由現金流量和稅後純益的數額不一樣。
這理論的意義是說,理論上,一家企業的價值或估值,是在這個企業存續期間,所創造的自由現金流量,經過合理或適當地折現之後的總和。要先了解這個概念導出的邏輯,後面才能理解「為什麼減資和增資有不一樣的階段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