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你還在摸黑買股 你還在大海撈針嗎? — 打破籌碼迷思 晉升股市勝利組

你還在摸黑買股  你還在大海撈針嗎? — 打破籌碼迷思  晉升股市勝利組

謝富旭

台股

達志

2014-06-27 09:26

投資股票的人,每天收盤後的必做功課,不外乎看看外資與投信買賣超個股、融資融券的增減、外資持股比率排行榜等。但是,盯著法人或散戶的籌碼做股票,卻仍會面臨徒勞無功的結果,甚至落得虧損連連的命運。這不是說,籌碼分析無效或不重要,而是你根本沒有抓到看籌碼的「眉角」。

所謂股市的籌碼,一言以蔽之,就是某檔股票的所有發行張數,到底是哪些人持有它。股票的持有者不外乎幾個身分:大股東(公司的經營階層),國內外投資機構,如壽險公司(長線)、國內外共同基金(中、長線)、避險基金(中、短線)、自營商(短線),以及像你我一般的廣大散戶(長、中、短線皆有)。

 

迷思1 外資大買就是短多

 

了解某檔股票的投資者結構,以及他們進出該檔股票的狀況,就叫做籌碼分析。籌碼分析之所以成為股票分析的顯學,理由很簡單,因為透過籌碼分析可以一窺該檔股票的供需狀況,而股票的漲跌,簡單說來,就是由供需決定。

 

大多數投資散戶,最重視的籌碼面向,不外乎就是外資動態。外資買超哪些個股,賣超哪些個股,外資持股比重高的個股,往往成為散戶競逐的標的。殊不知,這種以外資馬首是瞻的心態,就是籌碼分析最致命的陷阱之一。

 

之所以外資大買不能與短線大漲畫上等號,要從外資的組成類型談起。台股中所謂的外資,以投資期間長短區分,主要分三大類,第1、長線投資為主的共同基金或國外主權或退休基金;第2、波段操作為主的「本土型外資」(國內資金繞道國外註冊為投資公司,再把資金匯回國內投資);第3、短進短出為主的避險基金。

 

以成交量而言,第3類的避險基金已躍為台股外資主力,每日成交量平均占外資比重高達6成以上。避險基金買賣台股,動機相當複雜,但主要是以台股現貨控盤來操作摩台指;其次是利用台股賺取匯差,以免落入央行炒匯口實。當然,買賣個股也可能是看好或看壞該股。

 

不過,歷史經驗顯示,在以避險基金為主角的外資,因為動機複雜,導致其買賣超個股,未必隨著買賣超力度而使股價呈現正相關,原因就在於避險基金進出台股,到底是要炒期貨、炒匯,還是炒股,甚至是進行這幾年來風行外資圈的配對交易,實在難以猜測。所以,要以外資近期買賣個股判斷股價後勢,經常陷入測不準的窘境。

 

至於長線型的外資買賣股票,通常是在以不影響行情的狀況下默默吃貨或倒貨,加上其身分難以判別,投資者想跟著這群外資「賺」,也頗有難度。

 

迷思2 外資認養就是好股

 

投資人經常犯下的另一個籌碼迷思即是:外資持股比率愈高的股票,代表公司體質愈佳,前景看俏,是最值得投資的股票。

 

這種觀念其實只對了一半。外資大力加碼,持股水位極高的個股,放在國際競爭力的天平上,固然是一時之選。問題是,隨著看好的國外投資者愈來愈多,外資持股比重節節攀升,也意味著股價已經充分反映公司的基本面,甚至是未來的潛在利多。穩健型的投資人或許可以把外資持股比重高的股票列為配置之一。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另一個問題: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好股票,投資價值還剩多少?

 

過去10年的歷史經驗顯示,外資持股比重高的MSCI台灣指數表現,在2004年至2013年這10年間,有7個年度被加權指數打敗。這個數字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或許是好公司,但未必是好投資。

 

相反地,一旦遭遇到國際金融市場的系統性大跌風險,外資(不管長、短線外資都一樣)為了應付投資人贖回壓力,或者基於避險考量,要把資金大挪移至避風港,外資持股比重較高的個股反而易成為「提款機」,面臨比外資持股比重低股票更沉重的賣壓,導致股價更不理性地下跌。這種情況,我們從2008年金融海嘯,與2011年歐債危機的國際股市崩盤,MSCI台灣指數跌幅比加權指數還要重就可看出端倪。

 

然而,遇到這種情況,投資人反而應該逆向思考,外資持股比重高的股票因國際盤產生重挫,反而是危機入市的良機。畢竟,外資之前所以大買該股,乃是以國際視野精挑細選的結果;遇到不理性的重挫,優先逢低買進的股票,豈不應以這些被外資認可過的股票為優先?

 

迷思3 融資大增就會大跌

 

在籌碼分析上,投資人現在最容易產生的第3個迷思則是:融資大增的股票離大跌不遠矣。這個觀念,在10年前或許是對的,但在台灣整體社會環境與市場秩序已經產生重大變化下,死守這個觀念的人,在股海中恐怕容易與財富擦身而過。

 

所謂融資,就是借錢買股、擴大財務槓桿。以前,散戶資金有限,很多人喜歡採用融資,來擴大自己的投資部位;相對之下,資金雄厚的法人與主力,則是以現股交易為主。因此,融資餘額的水位,一直被視為是散戶入市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然而,台股發展數10年下來,一來,散戶歷經股市大起大落的洗禮,膽量已經大不如前,投資策略愈趨保守,降低槓桿成為降低風險的必要手段之一。其次,台灣經濟結構步入高齡化,薪資成長停滯,散戶在市場的參與度逐漸下降。

 

相對之下,低利率時代來臨,融資成本顯著降低,融資遂成為市場主力操作的重要手段。過去幾年的經驗顯示,許多中小型股股價勁揚過程中,經常伴隨融資餘額激增;這種現象,與散戶習慣在股價下跌中,利用融資「撿便宜貨」的模式大不相同。依此判斷,應與主力運用融資拉抬股價息息相關。

 

我們從過去1個月來,融資餘額增加張數前10名的上櫃股票,股價大多大漲的現象可得到印證。許多上櫃中小型股,融資餘額激增過程中,股價不僅不跌,還呈現勁揚,如揚華、鈊象、健亞、原相等。反之,股本相對較大的茂迪,融資餘額增,股價反而下跌,顯示主力利用融資拉抬股價、而散戶則喜歡趁股價下跌融資買進績優股的特性。

 

大盤看外資  個股看投信

 

打破籌碼分析3個迷思後,應該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建立起籌碼分析的正確觀念。所謂正確觀念,一言以蔽之,就是:觀大盤,應以外資馬首是瞻;挑個股,應看投信與融資餘額的動態。

 

比如說,外資假如同時大買(或大賣)中鋼、南亞、聯電、兆豐金這四檔股票,看不出對特定產業的偏好,往往代表外資關心的是指數,而不是個股基本面。如果這種沒有特定產業主軸的大買超或大賣超,伴隨著新台幣匯價出現較明顯漲跌,而且台幣交易量放大,就更能確認對沖基金正在台股興風作浪。

 

話說回來,如果外資的大買有集中在特定產業跡象,如電子股、金融股或傳產股,則可能代表該產業的景氣或獲利前景被市場認同,對投資人在產業布局上有頗高參考性。

 

個股方面,以投信的買賣超最具參考性。投信的買賣動機,遠較外資單純許多,大多是對個股進行基本面研究分析後,純粹就看好或看壞進行買進或賣出動作。如何抓住投信認養股,進行波段投資,後面的文章將有詳細交代。

 

最後,如果你買進的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出現融資餘額增加,也不必以為是籌碼凌亂而做出獲利了結動作;因為,這種股票或許剛好是主力拉抬標的,過早獲利了結,反而容易喪失主升段的獲利甜蜜點。

 

洞悉籌碼,將讓你的操作功力更上層樓,攻守更有依據。花幾個小時,好好學習籌碼分析技巧,將成為股票投資長、中、短期操作的利器。

 

表1

表頭(大):外資概念不等於股價上漲保證

副標(小):過去10年,MSCI 台灣指數有7年落後加權指數

MSCI 台灣指數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6.54%

3.28%

16.30%

5.43%

-48.70%

75.14%

18.32%

-23.29%

13.44%

6.60%

加權指數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4.23%

6.66%

19.48%

8.72%

-46.03%

78.34%

9.58%

-21.18%

8.87%

11.85%

 

 

表2

表頭(大):融資餘額上升,未必等於股價下跌

副標(小):上櫃股票近1個月融資增加前10名股價表現

股票名(代號)

近1個月融資增加張數

收盤價(元)

近1個月股價漲跌幅(%)

近2個月股價漲跌幅(%)

德宏(5475)

9837

10.05

11.4

20.4

揚華(4703)

5818

115.5

39.5

35.6

鈊象(3293)

5667

149.0

34.2

73.1

健亞(4130)

5587

46.5

27.4

34.2

欣銓(3264)

5017

25.65

8.5

-0.5

元太(8069)

4626

19.15

3.9

-4.7

原相(3227)

4451

76.0

20.5

30.5

雙邦(6506)

4334

19.85

-2.2

30.2

展成(3089)

4271

61.9

17.2

16.4

茂迪(6244)

4212

47.5

-0.8

-11.4

註:截至6月23日

延伸閱讀

大摩估未來3年蘋果硬體銷額將呈停滯 相關晶片股慘
大摩估未來3年蘋果硬體銷額將呈停滯 相關晶片股慘

2018-04-23

台積電財報不如預期 蘋果2天市值跌掉1.82兆
台積電財報不如預期 蘋果2天市值跌掉1.82兆

2018-04-21

台積電、蘋果帶頭殺 費半挫4%!金融股逆勢漲
台積電、蘋果帶頭殺 費半挫4%!金融股逆勢漲

2018-04-20

台積電第二季展望不佳 還有這些股票可以挑
台積電第二季展望不佳 還有這些股票可以挑

2018-04-20

櫃買拉攏台商 回台掛牌
櫃買拉攏台商 回台掛牌

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