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方向僅有三種趨勢,一上、二下、三盤整,如果單只選擇一種趨勢操作,則最多僅能夠獲得一半的獲勝機率(盤整算多空各半)。然而,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多方操作還是最習慣的方式,因此,若能夠在多頭循環結束後,就算沒有反手放空,也該知道操作轉向保守,先求獲利入袋為安,持盈保泰地等待下一次投資機會。
從技術面的角度來看,「死亡交叉」是一個通用名詞,也是字面上最容易了解的空方訊號,就跟「死亡之握」的道理一樣。正常狀況下,遇到就應該要先行離場才是上策,因為,不論是在均線、技術指標或是資金流動方向,一般來說當短天期(或較敏感的)向下跌破長天期(或較平穩的)時,就是所謂的死亡交叉成型。
均線、KD、MACD、RSI
輔佐判斷
技術分析是一種統計學,因此當愈多不同理論的指標,不約而同指向相同方向,則代表著接下來趨勢往這個方向發生的機率,將是愈來愈高。因此,建議在實務操作上,可多參考幾項技術指標並進行同步分析,則獲勝機率也可望跟著提高。最基本的除了從均線著手外,KD、MACD、RSI等是較常被使用的技術指標。
先從均線來說,一般所謂指數出現了死亡交叉,代表的是20日均線向下跌破60日均線,代表著大概近1個月的平均成本線,跌破了近1季的平均成本線。這裡有兩種情況要注意,一是指數位置在這兩條線上方,則位於盤整狀況居多,並非一定是賣出訊號,然而,此時若指數位置已低於這兩條均線,則空方掌握性將更加提高,賣出訊號的警鈴加大音量,並持續響起。
月線與季線形成死亡交叉出現一波明顯的下跌走勢
短線陷入整理
仍有回測與支撐壓力
死亡交叉套用到技術指標之前,須要先了解技術指標所代表的意義,才易於拿捏出現時應有的反應,且千萬不可自我催眠,要牢記停損與停利,是操作時一定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從KD指標來說,KD指標(隨機指標),由K值(快速平均值)與D值(慢速平均值)兩條線所組成,由於運用了開盤、收盤、最高與最低價,因此對於盤勢反應會較為敏銳,實際較有利運用於較短、中期指標。也就因為如此,當日KD指標出現死亡交叉時,有可能是短線上的回檔,可再觀察週KD指標變化,若也同樣出現死亡交叉,則代表空方掌握更長時間,更大修正的機會增加。
週KD指標出現死亡交叉指數向下尋求支撐
MACD指標(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由DIF均線、MACD均線與DEF柱狀體組成,當中DIF均線對股價反應較快,而MACD均線反應較慢,兩者相減差值為DEF柱狀體的數值,並以0為中值分正負;也就是說,當死亡交叉出現時,柱狀體將會呈現負數,使用者相當容易判斷。
MACD死亡交叉是建議賣出的訊號
RSI指標(相對強弱指標),一般設定短天期RSI為6,長天期的RSI為12,與KD指標同屬於較貼近市場,因此多應用於短線上的操作。死亡交叉是當短天期RSI跌破長天期RSI時,可視為賣出訊號。在多頭趨勢中,RSI出現死亡交叉,要尋找的是止跌訊號,若是空頭趨勢,則將加深續跌的機率。
RSI指標死亡交叉開啟跌勢
多空趨勢不明時
寧可先出場
由於技術指標所運用的期間並不相同,因此,如果KD與RSI都出現了死亡交叉,則在短線上空方的力道可能相對較強,然而這時候可搭配較長期的技術指標來看,例如均線或是其他技術指標,如布林通道、OBV(能量潮)等。另外,搭配型態、波浪理論與其他參數交叉比對,將更有機會能確認未來趨勢。
死亡交叉形成的方式主要可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其中,主動式就是一般的死亡交叉理論,以指數為例,當短線出現劇烈下跌走勢,則短期均線將會迅速下彎,但是長天期均線由於樣本數較多,對於相對少數數值的變化敏感性相對不高,轉彎的速度較慢,則短期均線將跌破長期均線。
而被動式交叉則容易發生在盤整時期。當指數經過一段時間上漲後,短線雖未大跌,卻也未見向上推升,使短期多空趨勢不明朗,但是長期趨勢仍未感受到太大改變,因此長期均線維持向上走高,這時候在圖形上,就有可能出現短期均線跌破長期均線,而實際上應該說是長期均線穿越短期均線。因此,主動式死亡交叉下跌訊號強度,遠高於被動式死亡交叉。
另外,在盤整時期(判斷盤整的方式可由均線觀察,愈糾結代表愈盤整),容易出現死亡交叉與黃金交叉不斷交互出現,操作上除非是短線愛好者,不操作會很難過,否則可耐心等待關鍵K棒(突破或跌破整理區間)出現,技術指標也可能伴隨出現訊號,再進行下一波段的投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