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在二月第一周上演一場看不見血光的「大賣空」!由於行情跌的又快又急,很多人都「嚇呆了」,台股單周最高一度大跌了937點,跌幅高達8.4%,這樣的回檔速度,對高槓桿操作的期權交易者是措手不及,隨著恐慌情緒來到尾聲,投資人違約的情況開始浮現。
根據統計,目前申報的違約金額已來到12億元,共13家期貨商被波及,其中康和期貨的金額最多,達2.66億元;其次是大昌期貨,金額為2.51億元;第三則是富邦期貨,金額為1.85億元;其他像凱基期貨為1.24億元、元大期貨1.21億元,均屬於「億元等級」的受災戶。
在這13家期貨商中,兆豐金率先在今日(2/10)代子公司兆豐期貨發佈重大訊息,表示「委託人保證金專戶權益數為負數,經通知後未能於三個營業日內,依通知之補繳金額全額給付」,違約總金額達4652萬元,是金額排名第8的受害期貨商。
針對投資人違約情況,期貨商主管表示,期貨商和期交所其實都有提撥違約損失準備金可以先行代墊,然後再跟客戶協商將代墊金額補齊,但萬一客戶操作部位超過自己所能負擔而導致無力支付,恐怕只能走上法律訴訟。
(資料來源:各期貨商)
事實上,每次股災幾乎都會出現違約的情況。像2011年是不平靜的一年,有利比亞政治動盪、日本福島核災、美國債務上限危機、標普調降美國主權評級等等諸多利空,當年八月,台股不但跌破8000點,還是全球跌幅第四高的市場,造成期貨大戶賠光,還違約交割。
其中最引起注意的就是統一證券前總裁杜總輝及其關係人,在當時發生期貨史上最大的違約案,金額高達6億元,凱基期貨和元富期貨都是當時的受害最深的期貨商,而投資經驗豐富的杜總輝之所以慘賠,關鍵還是因為「拗單」不認輸,結果不但賠光多年來積攢的資金,還被狠狠地踢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