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大時代!這個元月,全球股市表現格外犀利,除了台股站上1萬1千點,香港股市也隨著兩年來最大的成交量、正式打破高懸多年的歷史紀錄,恒生指數在1月24日最高來到33,003點,讓香港散戶驚呼:「大時代又回來了!」
元月還沒過完,恒生指數漲幅已逼近一成, 不難看出香港股市牛氣沖天的程度;不過,盡管每一次多頭主升段都同樣火熱,經過整整11年,投資人的感受卻很可能與金融海嘯前那一波行情大不相同,光是比較市值重量級的藍籌股,就能看出差異。
對照2007年,騰訊無疑是香港藍籌股中的最大贏家,因為其股價比當年高點暴漲超過30倍之多,不僅輕鬆稱霸全體大型股,很可能在香港股市也找不出第二支漲幅相近的股票;此外,例如友邦保險、中國平安等保險巨頭,11年來也繳出一定漲幅。
當然,不是每一檔股票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即使是大型股,股價也有高下之分。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銀行,即便牛市再臨也沒能收復失地,股價比11年前「倒退嚕」。
亞洲首富李嘉誠的長和集團,即使經過股權重組,仍下跌約18%,至於小散戶最愛的匯豐控股、中國移動,甚至比11年前股價打了六折,這些公司的股東若從高點持有至今,恐怕只能暗自垂淚,不知何日股價方能「重返家鄉」。
論股價的「含金量」,騰訊挾著微信每月活躍用戶挺進10億戶的驚人流量,牢牢的與中國大多數上網消費者捆綁在一起,11年繳出30倍報酬率看似天文數字,然而市場上幾乎無人質疑騰訊壓倒性的獲利能力與品牌效益。反倒是保險股,何以能夠讓資金持續追捧,繳出與內銀股截然不同的股價表現?
「保險公司不只是金融業,它們也變得越來越科技化!」交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洪灝指出,保險股行情異軍突起、漲幅甚至超越以往較被資金青睞的銀行股,受益科技創新是一大因素。
他分析,在AI(人工智慧)、高速運算及物聯網應用興起之際,相關保險股不僅也導入這些科技以輔助經營,而且受益匪淺;「透過分析海量數據,保險公司更深入了解保戶的生活狀況,對於日後的產品開發、風險管控,效果極為可觀,」洪灝笑說:「我估計未來保險公司應該會是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
另一方面,保險股的投資部位中,本來就持有相當比例的股票,在全球牛市未歇的局面下,保險公司自身的投資報酬,自然也會因持股上漲而增加,進而提升其評價,這是保險股行情水漲船高的另一原因。
數據顯示,滬港通實施三年多以來,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持有港股,總額已超過八千億港幣,香港股市獨有、別無分號的匯豐控股、騰訊、融創中國、吉利汽車,尤其是大陸投資人青睞對象。
因此洪灝預期,港股後市在「北水」挹注之下,應該還有新高可期,「整體而言, 香港股票目前價位還是比大陸來得便宜,所以北水將本求利,考量到買進成本,應該會將繼續往南走。」
備註:2018年股價為1/23資料,長和集團為分拆後數據 (資料來源:Yahoo!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