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以來美股牛氣沖天,道瓊指數順利攻上25000點,3萬點的呼聲已經在市場上流傳,不過就在大家開香檳慶祝的同時,英國金融時報和中國人民日報,卻當起烏鴉,齊聲唱衰美股。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分析,造成美股去年牛市依然奔騰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且持續了99個月,是二戰以來復甦最長的時期,企業利潤也持續在改善。
第二,儘管聯準會2017年共升息3次,但美國國內的流動性還是很充裕,全球市場流動性更是處於非常寬鬆的狀態,這是美股表現紅火的本錢。
第三,2017年底美國國會通過川普的稅改方案,企業所得稅稅率明顯下調,提振了市場對於上市公司稅後利潤增長的信心。
從市場氣氛來看,美股投資人現階段追逐風險性資產相當有信心,買股票的心態已經不再有戒心。
例如,衡量美國股市波動性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VIX)指數(又名恐慌指數),在過去10年的平均值為20,在美股頻創新高的同時,2017年VIX的平均值降至11,今年年初再進一步下跌至10以下。這一狀況在歷史上非常少見,投資人對股市的樂觀情緒表露無遺。
然而,在股市盛世的背後,卻悄悄埋下回檔修正的引線。
首先,美股的本益比已經不低。例如,席勒週期性調整本益比(計算過去10年經過通膨調整後的盈利)今年初已達到33.38,僅次於2001年網路泡沫前的最高水準,但超過1929年經濟大恐慌前的數字。
此外,如果美國的核心通膨率明顯上升,那麼,聯準會可能會加快貨幣緊縮的節奏,倘若流動性突然收緊造成融資成本增加,投資人受不了拋售,美股可能會出現急劇的調整。
因此,人民日報預估,2018年美股恐會出現20%左右的回檔。
至於金融時報則從IPO(初次掛牌上市)角度提出美股的隱憂,「美股正經歷史上一場不尋常的繁榮,但IPO活動卻不如預期,可能有某些因素在作祟」。
金融時報寫道,上世紀的80年代,美國每年的IPO數量平均超過200件,在1999年和2000年網路股熱鬧期間,IPO數量分別為547件和439件。但去年卻只有189件,許多公司一直推遲或無法上市,這在科技股尤其明顯。
去年唯一一家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只有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的母公司Snap,一位風險投資公司Canaan合夥人Deepak Kamra表示:「如果在那斯達克指數7000點時都不能成功上市,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上市了!」IPO活動不如預期的背後,似乎暗指美國經濟存在不可知的危機。
「IPO的數量對美國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美國證管會(SEC)委員Michael Piwowar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憂心指出,「一個IPO活絡的市場會鼓勵創業、創造就業並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可以為投資人提供獲取財富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