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準確預言陸股牛市泡沫的分析師洪灝指出,陸股將繼續由大型龍頭股領航。投資人應買大不買小,選擇相關標的,有機會搭上行情列車。
上證指數今年來小漲約九%,深證指數也僅小漲約二%,以往經常一飛沖天的創業板指數,甚至小跌約二%。當全球景氣指數都來到十年新高,陸股這樣的表現,對照全球各主要資本市場,無疑都落在後段班。可見兩年前股災的巨大衝擊,讓投資人仍頗有心理陰影。
在眾所矚目的中共十九大會議召開之際,陸股接下來有可能出現新一波行情嗎?本刊特地專訪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兼董事總經理洪灝,為讀者解惑。
洪灝在交銀國際任職以來,曾經多次被《彭博》、《亞元》雜誌(Asia Money)等媒體票選為大中華區最佳分析師,他也曾在受訪時準確預測到二○一四年陸股行情爆發,及隔年泡沫破滅的時刻,當他來台參加CFA論壇之際,《今周刊》特別專訪洪灝,分享他觀察中、港股市正在浮現的兩大趨勢。
趨勢一:大型股漲幅較優
洪灝首先提出的第一個趨勢觀察,是「買大不買小」,意指大型股的表現,今後一段時間將繼續超越中、小型股。原因何在?
「今年以來,當局對於IPO(首次公開發行)的作業明顯加快,當新上市股不再牛步,已掛牌者被借殼的價值隨即銳減,今年來許多『殼股』暴跌,就是導致創業板指數低迷不振的原因之一。」洪灝解釋。
反之,判斷大型股將繼續牛氣沖天,則須以市場整體價位,配合總體經濟來衡量。洪灝指出,當前全球所有類別的資產,均已來到金融海嘯後最高價位,「投資人幾乎沒有合理價格的資產可買了,除了尋求配息類資產,你只剩下兩個選擇:大宗物資,和估值偏低但穩健的大型股。」
洪灝直言:「這現象不是中國獨有,在歐美也是如此, 例如今年來,標普五百指數漲幅中,有七成是由最大的五檔權值股所貢獻的。」
在大宗物資方面,中國的煤鐵礦等相關原物料類股,去年受到中共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嚴令逐步減產刺激,行情在去年便率先起跑。 漲幅最大者,全年股價甚至大漲六至十倍之多。
考量到潛在風險與當前的估值水準, 洪灝認為目前中、港 股市應未見頂,加上中國改革資本市場, 放寬上市規定以協助企業籌資的腳步繼 續,大型股漲幅優於中、小型股的行情,可望持續上演。
延續這個思路,投資人不洪灝直言:「這現象不是中國獨有,在歐美也是如此, 例如今年來,標普五百指數漲幅中,有七成是由最大的五檔權值股所貢獻的。」難從股各指數的漲幅落差, 推敲出未來的布局方向。例如同樣追蹤中國股市,為什麼今年來上證指數只漲九%,而A五○指數(富時中國A五○指數)大漲兩成?
「指數編制方式不同, 造成帳面上的落差。」洪灝強調,既然當前市場環境有利大型股,用成分股數量固定的指數判斷方向,將會比較不容易失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