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站上萬點的天數突破1990年創下的65天紀錄,我們天天都在寫歷史!」,看到這項的訊息讓你血脈賁張嗎?
「站上萬點的天數創新高」或「突破12682點」這樣的預言如何實現,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先來看看指數是如何設計出來的,一般俗稱的台股指數,其實叫做「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簡稱加權指數,其英文簡稱為 TAIEX),其計算公式如下:
指數 = 總發行市值/當日基值*100
其公式中,主要的名詞就是「總發行市值」和「當日基值」。
「總發行市值」,指的是各採樣股票成交價格乘以當日發行股數,所得市值之總和,採樣樣本就是所有上市的普通股,其規定為新上市公司股票在上市滿一個日曆月的次月第一個交易日納入樣本,停止買賣股票和變更交易方法股票在未恢復普通交易前不納入樣本。
所以,全部上市的股票都是樣本,而且上市家數還在繼續增加,上市企業總股數也在膨脹,加上停止買賣和變更交易方法的股票有限,可以預期,「總發行市值」將隨著時間而擴大,且發行公司的市值愈高,占指數的權重就愈高,台積電就占加權指數的比重16.55%,排名第二的鴻海佔比重6.09%,第三的台塑化佔比重3.04%。
如表格所示,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1966年時,上市家數只有39家,總股數5.32億股,總市值新台幣僅182億元;隨著台灣經濟成長,到2016年,上市家數達892家,總股數6,936億股,總市值27.24兆元,增加速度和幅度都很驚人。
股數單位:百萬股、市值單位:百萬元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
如果再加上1994年成立的櫃檯買賣中心,到去年底截止上櫃家數732家,總市值2.72兆元,更能了解台灣資本市場反映出台灣經濟的成長,規模日益茁壯。
當然,如果景氣走低,台股市值也隨之縮水,近十年來,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歐債危機、去年上半年景氣還在谷底,都出現1~2年市值不如以往的情況,但觀諸五十年以來,台股市值逐步墊高的趨勢無庸置疑,這也代表指數公式中的分子長期的發展是與日俱增。
接下來,需要了解的是「當日基值」。
所謂「基值」,指的是在指數起算基期時的總發行市值,如下圖,所謂指數起算基期為1966年,當時的市值視為100。
而「當日基值」是必須調整的。
其公式=前一日基值 *(前一日收盤後調整之總發行市值 / 前一日收盤總發行市值)。其中,前一日收盤後調整之總發行市值=前一日收盤總發行市值+各項調整市值之總和。
民國55年的市值為基值,是計算加權指數的基礎,而當日基值會因為新增或刪除採樣股票生效日、現金增資認購普通股的除權交易日………..及其他非市場交易等因素調整,「當日基值」也會因此調整,以維持加權指數之連續性。
公司上市發行股數增加,以及企業盈餘刺激股價上漲,都會墊高指數。以台積電為例,1999年時稅後純益為235.27億元,而2016年稅後純益為3342億元,這樣的趨勢下,加權指數向上是合理發展。
這次全球的景氣復甦促使台股「站上萬點的天數創新高」,未來,台股指數將突破「12682點」的歷史紀錄,也是可以預期的事,只是發生時間早或者是晚的問題。
簡單的說,股市反應基本面,長期而言,景氣擴張時期多於收縮期,上市企業獲利增加多於虧損,股市漲多跌少,創新高,或上萬點理所當然。
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金正恩射飛彈,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川普不小心讓美國政府關門」、「兩岸關係倒退嚕」等黑天鵝空發生怎麼辦?筆者的看法是,這種事件發生機率不高,如果真的出現,不妨回頭看看911、SARS、飛彈演習、金融海嘯等事件的影響,短期負面衝擊一定有,長期走勢終歸「雨過天晴」,風險需要控制,但不必無謂恐懼。
令人感嘆的是,為何股市萬點大眾無感?
一、資產有限:
美、歐、日、中等國的貨幣寬鬆政策讓全世界的金融資產都水漲船高,資產豐厚的人身價「浮」起來;反之,資產不多的民眾當然無感,資產價格愈來愈高無力購買,反而出現挫折感。
【提醒】了解投資很重要,「樹,不會漲到天上去」,這波牛市總有結束的時候。重點是,當回檔的時機出現,如何掌握下一次財富重分配。
二、投錯方向、抓錯主流:
【提醒】了解投資很重要,「樹,不會漲到天上去」,這波牛市總有結束的時候。重點是,當回檔的時機出現,如何掌握下一次財富重分配。
二、投錯方向、抓錯主流:
例如生技漲時買電子,輪到電子表現,又不耐久候轉傳產;或著追高殺低,去年一路看壞,今年才翻空為多,又怕買在高點,所有稍有風吹草動就急於砍倉,等反彈又後悔重新追價。
【提醒】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依法操作,可以減少錯誤的機會,例如講求價值投資,就不要羨慕成長股的飆勁,綜合運用分析方法會是解藥。
投資股市,有人因而財務自由而致富,有的人卻虧損累累還影響健康,關鍵問題出在哪裡,下回分解。
【提醒】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依法操作,可以減少錯誤的機會,例如講求價值投資,就不要羨慕成長股的飆勁,綜合運用分析方法會是解藥。
投資股市,有人因而財務自由而致富,有的人卻虧損累累還影響健康,關鍵問題出在哪裡,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