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鴻海最權威的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認為鴻海首度全配息、強調國際化,不免意味著成長停滯;但從夏普逆轉勝,到快速進軍美國,郭台銘依舊用速度,展現他的強烈企圖心。
每年鴻海股東會,郭董都會自己寫一、兩句話,看這個內容,你就可以概括他當年對經營的想法。他今年提到十個字「長期、穩定、發展、科技、國際」,最後兩個字是「國際」,這就是他未來一段時間的核心思惟。
這二、三十年來,鴻海從生產零件到組裝,是很大膽的逆向整合。從組裝跨足生產零件,是搶供應商的生意,比較沒話講;鴻海從零件進入組裝,是搶自己客人的生意,沒有一定把握與膽量,誰敢做?
成長動能趨緩 舊手段已面臨瓶頸
早年他把零件出貨給神達、大眾組裝,再賣給HP、COMPAQ;後來自己拿下這兩家組裝訂單,而且客戶越來越多。慢慢的,戴爾(Dell)、IBM、蘋果(Apple)也成了客戶,產品從個人電腦、伺服器做到手機,為了擴張版圖與成長,十幾年下來,購併也做了不少件,能刺激成長的手段他幾乎都做了。
當規模變大,動能一定是越來越慢。以前他的目標是每年營收成長三○%,後來降為一五%,去年已經不提這句話了,他急著買東芝、夏普,都是基於同樣的企圖:國際化,絕對是他未來的重點,之於日本就是購併,之於美國就是開拓新市場。
郭董在股東會、尾牙等重要場合的「金句」大多是有意義的,可以印證他接下來幾年的戰略。例如他十年前曾在尾牙上說:「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雄」,因為我曾在研究報告質疑接班問題,那時他告訴我,確實有在規畫;後來我猜想,他身體那麼好,短期內或許接班不易實現,而且整個集團太大,誰也沒能力全接下來。
即使如此,讓每位大將獨當一面、郭董再最後拍板,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接班規畫的形式。這可能是鴻海陸續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原因,讓鴻海類似扮演控股公司的角色,慢慢實行「聯邦制」。
回應外資呼籲 首度全配現金股利
今年鴻海的一大特色是,首次全配現金股利。當然,這意味著公司成長已到極限,不能再擴充股本,但另一層涵義是,他願意回應外資、與機構投資人有更多良性互動。外資呼籲鴻海多配現金已有七、八年了,以前郭董可能覺得,每年讓公司持續高成長,就是給投資人最好的回饋。但他也發現,這幾年資本市場不分國內外,都越來越歡迎公司配現金股利,加上他也需要現金擴充的情況下,更樂意配發高現金股利。
當然,郭董的挫敗也不少,像他發展品牌,從賽博數碼到飛虎樂購,多是失敗收場。但他敢冒險,失敗了沒關係,他會摸索教訓、再站起來,又是條好漢。放眼台灣電子業,有這個優點的企業主已經不多。
譬如,鴻海分散產線有成,直接原因是七年前員工連續跳樓事件;當時輿論壓力巨大,但他挺住了,一方面大舉研發自動化,同時接洽各二線城市,除了解決深圳廠區缺工問題,也藉此取得各地方政府的優惠。現在鴻海鄭州廠是iPhone大本營,成都廠做iPad、重慶做HP訂單,山東廠做PS,這正是他化危機為轉機的成果。川普當選後,他立即啟動赴美投資、與六個州洽談,也是一模一樣的思惟。可見反應快、行動力強,是郭董另一個優點。
鴻海股票能不能買?多年投行經驗告訴我:買企業就是買領導人。鴻海只要郭董在,我就敢買。當然,不能追高,最好逢低平均、分散買,比較安全。以今年股息殖利率還有四%而言,已經比定存高,長期下來,他的夏普、購併策略等等,應該還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局面。
楊應超
出生:1967年
現職:異康首席資深顧問
經歷:巴克萊、花旗、 野村董事總經理
學歷:芝加哥大學商業管理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