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A股重挫 中國降息降準救經濟 陸股後市 複製當年那斯達克模式?

A股重挫  中國降息降準救經濟  陸股後市  複製當年那斯達克模式?

2015-09-03 10:36

網路泡沫時期的那斯達克指數,竟然和今年的上證指數走勢很像,都是因為高本益比而泡沫破裂。如果真的是依循當年那指軌跡,那麼上證指數中短期底部將浮現,未來只要中國經濟數據不差,長線多頭行情可期。

八月全球股災雖暫告平息,但仍令人餘悸猶存。尤其是股災震央──中國,從人民幣意外貶值到再度降準降息,一連串重手搶救經濟行動,看在全球投資人眼中,不得不懷疑: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高子敬指出,人民幣重貶,有刺激出口與人民幣國際化等不得不然的因素;至於持續降息、降準,也是因為調整經濟結構過程不順利,內需消費不如預期,只得透過貨幣政策刺激景氣。

富傳金融資產管理執行長陳冠升認為,中國持續釋出資金除了拉抬景氣,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二○○七至○八年時,企業大量發行可轉債,許多地方政府也大舉發行公債,且從前年下半年起陸續到期。為了緩解資金與利率壓力、避免出現債務違約風暴,降息降準、釋出資金就勢在必行;拉抬股市的結果,提供企業另一種籌資管道。高子敬也肯定,中國的地方債危機比先前明顯緩解。

 

人民幣走勢 看中美內需


至於人民幣是否續貶?高子敬與陳冠升一致認為,短期內機率不高,中長線就要密切觀察中國經濟的表現。高子敬指出,目前全球景氣相互拉扯:美國獨強,新興市場則由於中國對原物料需求持續不振、價格持續探底,表現普遍不佳,也使得新興市場已有通貨緊縮疑慮,因此要留意,原物料價格能否止跌回穩。

高子敬表示,中國在地方債、企業債務危機緩解後,地方財政較為充裕,可以開展新業務,或依中央指示投資,這些都可望逐漸提升原物料需求,所以長線而言,人民幣續貶機率並不大。

陳冠升則建議留意中、美內需消費狀況。他指出,年底美國感恩節、耶誕節,以及明年初中國農曆新年等傳統旺季,消費需求是否明顯提升,將不止牽動中、美兩國,還有眾多以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包括台灣的景氣。若需求確實上揚,代表景氣的確好轉,人民幣續貶的壓力自然減輕,若旺季需求欠佳,就要特別留意人民幣有進一步下滑風險。

 

三大訊號 陸股底部近了


至於進場點,高子敬認為,三千點左右的上證指數已出現三個訊號:首先,大部分國企股股價接近淨值;其次,滬深三百指數成分股,平均本益比回至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國股市的「巴菲特指標」僅○.六,比多數新興國家股市來得低,這些都代表中國股市長線投資價值重新浮現。

陳冠升提出另類觀察法。他指出,中國股市在今年高點附近時,創業板、中小板本益比普遍超過一百倍,這和發生網路泡沫時的那斯達克〈NASDAQ〉指數很相似。當年那斯達克從二五○○點漲至五千點,只花八個月,平均本益比從五十六倍飆至一二七倍,獲利跟不上股價漲幅,結果崩盤。

陳冠升進一步比較今年上證指數與當年那斯達克,兩者走勢十分相近。當時那斯達克從二○○○年三月的最高五一三二點下跌三個月,然後在三千點附近出現中線落底〈假跌破年線〉跡象,反彈至四三○○點左右,然後再度下探,直到○二年九月才落底。

如果上證指數依循當年那斯達克軌跡,那麼近期走勢很可能同樣是中短線落底的跡象;如果接下來上證指數能在三千至三三○○點成功築底,第四季出現中期反彈機率相當高。陳冠升預期,反彈高點可望落在四五○○點附近。

陳冠升認為,那斯達克指數從一○年二五○○點到一四年重登五千點,花了四年半,且近幾年本益比都維持二十倍左右,平均營業利潤率和銷售淨利率分別維持在一二‧六%和八‧八%左右,成分股表現不錯。

他分析,這代表近五年來,那斯達克指數上漲是結構性的轉變,「從高PE(作夢行情)到高EPS(獲利行情),結構愈來愈扎實」,所以不能稱為泡沫。他預期,中國股市若能配合經濟改革、逐步繳出高EPS,可強化股市多頭結構。

高子敬指出,儘管中國股市投資價值浮現,中短線反彈可期,但還是要注意基本面數據是否止穩好轉,「尤其要關注製造業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與李克強指數」,畢竟基本面才是股市能否走出長多的關鍵。

巴菲特指標
股神巴菲特衡量一國股市是否超漲或超跌的指標。他以該國股市總市值除以GDP,若數值高於1.7(170%),代表該國股市有過熱、超漲的疑慮;反之若低於1(100%),代表股市可能超跌。

李克強指數
由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以全國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組成,用來觀察中國經濟的成長力道。國外專業機構普遍認為,它比GDP更能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現況。

 

中國股市

▲點擊圖片放大

那斯達克指數

▲點擊圖片放大

 

第二個通病,則是不少企業依舊認為,自己沒有保護個資的責任。

 

資安服務商TeamT5創辦人蔡松廷透露,他曾與團隊發現某家企業的訂單機密,在暗網上流傳,他們馬上通知該公司,建議趕緊加強資安防護,沒想到,對方卻告訴他:「個資又不是我們的,要做資安也應該是客戶出錢,那是他們的資料耶!」

 

這件事情,關乎到第三個通病,即台灣企業對資安的投資不足。

 

蔡松廷分析,資安常被編列在企業的IT(資訊)總預算,但分配順位往往是敬陪末位,也就是一家公司添購完電腦、升級網路硬體後,才會把剩下的錢投入資安。

 

對人才的投入也類似,他說,近年金管會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設資安長,但許多公司都是由內部主管兼任,而非對外聘請專業人員。

 

KPMG以自家在台灣服務的客戶推算,台灣企業平均對資安的支出,約占整體IT預算的五%至十二%,只要低於五這個數字,就代表投資過低,但就他觀察,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並且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

 

由於資安是用來保護資料,本身並不會創造營收與獲利,「因此資安投資沒有ROI(投資報酬率),所以很多企業不願投入,而許多台灣企業投資資安,是因為客戶要求、或是法規要求的。」謝昀澤指出。

 

尤其,對於資金和人力都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自然不願投入這種「不知道哪天會發生」的投資,但現實往往是,一旦駭客發現一家企業擁有深具價值的資料,譬如消費者的個資,但企業的防護網卻很薄弱,最後很快就被攻破。

 

投資資安成本超過罰鍰

 

企業資安意識不足、不認為自己有保護個資的責任、不願花錢投入資安等三大通病,也跟一旦個資外洩,政府的罰鍰過「輕」有關。根據《個資法》,企業一旦洩漏個人資料,就算被罰,罰鍰至多到五十萬元。

 

然而,若以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為例,該法規定,只要一家企業被發現消費者的個資外洩,假使沒有在事發當下即時通報、執行個資保護風險評估,就會被處罰全球營業額的四%、最高罰至兩千萬歐元(約新台幣六十四億元),是台灣一千倍以上。

 

蔡松廷指出,公司從建立資安管理政策、備份資料、買軟硬體設備、定期健檢、設定防火牆、到招募人才,每年花費動輒百萬,「像iRent這次只罰二十萬元,公司幹嘛要做資安?」他認為,要讓法規發揮效果,修改罰則是首要之務。

 

針對罰鍰,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上周坦言,《個資法》已近十年未修,目前罰款確實過輕,未來將透過修法,提高罰鍰金額。

 

除了須提高罰則外,台灣也需要有一個資安的獨立機關,判斷一家企業的個資外洩,究竟是平時沒有投入資安、疏於防備,還是駭客的技術太厲害、防不勝防?

 

近3年國內重大個資外洩事件

 

缺乏單一專責機關管理

 

但台灣的情況是,有關企業或組織的個資保護監管,是由各自的事業主管機關負責,以iRent事件為例,就是由公路總局對其開罰,「但是像民航局、公路總局這些機構,他們的專業是交通安全,不是資安啊!」謝昀澤指出,目前歐盟國家多由單一的專責機關管理個資,台灣也應設法跟上國際潮流。

 

對此,鄭文燦在釋出個資法將提高罰鍰後,也指出憲法法庭日前已判決,明年八月前要針對個資保護有獨立監督機制,未來將會與《個資法》修法一併處理。

 

至於企業本身,究竟該如何提高資安?專家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首先,謝昀澤指出,資安防護首重「人」,他建議必須「讓專業的來」,企業除了要聘請專業的資安人員外,且最好每十個IT人員,就至少要有一人具備資安背景。

 

其次,則是預算。由於聘人與採購資安的軟硬體都需要錢,因此資安占整體IT預算,不宜少於五%。

 

第三,如果企業不知從何入手,謝昀澤建議,可以導入國際的資安管理認證制度,譬如ISO 27001,「這個規範裡面,有一些行為面、管理面、技術面可以讓公司依循參考。」

 

而據本刊了解,iRent從前年陸續導入這項規範,去年則是通過針對個資管理的ISO 27001認證。

 

這些投入與修法,可能必須要再快馬加鞭。因為,就KPMG的觀察,駭客近年的攻擊目標,從疫情前的金融機構,到疫情期間的大型電子業,而現在,目標已轉向中小企業,如果想要免於數位劫難,及早防範,恐怕是眼前唯一的路。

延伸閱讀
A股、港股最壞狀況過去,外資慢慢回流加碼,全面反攻正要開始!下一步可留意這些投資方向
A股、港股最壞狀況過去,外資慢慢回流加碼,全面反攻正要開始!下一步可留意這些投資方向

2024-05-21

人行今降準放水4.4兆、A股仍逾千家跌停,5000檔下跌!市值較高點蒸發62兆,恐慌要到何時?
人行今降準放水4.4兆、A股仍逾千家跌停,5000檔下跌!市值較高點蒸發62兆,恐慌要到何時?

2024-02-05

12交易日狂賣93億美元!外資拋售中國股票	陸祭出稅收優惠救不回,A股破底續跌
12交易日狂賣93億美元!外資拋售中國股票 陸祭出稅收優惠救不回,A股破底續跌

2023-08-23

10輛大巴呼嘯而過,高盛中國員工被帶走?公司回應了…才剛下修MSCI中國指數目標,觸動A股神經?
10輛大巴呼嘯而過,高盛中國員工被帶走?公司回應了…才剛下修MSCI中國指數目標,觸動A股神經?

2023-08-22

高股息、低估值吸睛  A股基金也搞「國進民退」 中國復甦緩慢   「中特估」族群變避風港
高股息、低估值吸睛 A股基金也搞「國進民退」 中國復甦緩慢 「中特估」族群變避風港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