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台股前景灰暗未明的因素有三,分別是國際局勢、美國的調息策略,以及台灣內部的政治風險。
歸納起來有三個因素要注意,其中兩個外在因素是國際局勢與美國的調息策略,而內部因素則是政治風險。
匯率巨幅波動 不利台灣國貿發展
去年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今年希臘的信用風波,政治上的影響都是局部的,甚至在財務上與台灣的關聯性都很小,所以金管會氣定神閒地要大家統計一下並公布曝險的金額就沒事。但是這些事件造成匯率巨幅波動,不利於國際貿易的進行,偏偏台灣是個貿易依存度很高的國家,實際上受災慘重。
海運運價不斷下滑,航空業並沒有因為油價跌、客運量提高而受益,基本上都是貿易量下跌的後果。
台股占比最大的電子股,超過九成的營業額都是國際貿易,在這種大環境下,不要妄想成長,不衰退就是傑出表現。電子股以前是成長類股,習慣上有比大盤高的本益比,這下子是雙重壓力,一個是業績,一個是本益比修正。不管從掛牌家數或市值,這個產業都占比最高,所以電子股修正,大盤臉色不好。
至於美國加息,已經喊了兩、三年,沒啥震撼力。照說真的宣布調高利率,金融市場以利空出盡為由,上漲的可能性比下跌高。問題在於現在已經七月下旬,聯準會卻還沒動作,這種等待的緊張性會隨日曆一張張撕去而提高。
所以回跌會發生在調高利率前,而不是之後。最近幾個月,所謂的熱錢性資金跑來跑去,部分原因就是被這不確定性驅趕。
如同股票可能以上漲來回應,美國加息後的美元走勢,也有可能出現獲利回吐的賣壓。搭配那個時候歐元區應該已經穩定了,美元多頭停歇的可能性更高,做海外基金投資的朋友,要把這放在心上。
說台灣有政治風險會被當成外星人,我們又不會政變,這些年也沒有發生戰爭的疑慮,在地緣政治上十足邊緣化。可是在商業評估上,台灣的政治風險不低,根源在於政策不連續。
台北市換屆,現任柯市長清算上任市長的重大建設案,不管對錯,一律先在道德上判有罪。那麼,總統大選後的換屆,這悲慘的事會不會以更盛大的陣容演出?我們做股票投資、隨時可以落跑的人都會擔心這個,蓋工廠、設公司做長期投資的人能忽視這個威脅?不確定的稱為風險,機率高、已經有過案例的歸類為高風險。
這風險不是單一政黨造成的,是我們所有台灣人做出的選擇。就算沒有柯市長的「change!」,我們的政策也是常常鬼打架。
能源政策是什麼?金融市場的政策是什麼?勞工政策是什麼?本質上都是看報紙訂政策,哪裡發生問題,就往反方向跑,就是台灣政壇、媒體、社會訂政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