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升息是早就預期到的事,也已經部分反映在市場上;一旦利率真的上升,投資人看到市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慘,便會回頭進場買股。
影響投資人信心的,多半是由最近發生,而非即將到來的事件,這可能扭曲市場的最大因素。我們都知道最近市場發生了什麼事,卻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演變。然而,股市理論總是說,逝者已矣,未來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何以市場會突然由極度樂觀轉為極度悲觀?
正如過去幾個月來我們所經歷的變化,投資人看到股價下跌,便將這個「經驗」當成股價會繼續下跌的理由。這時,就不由得想起巴菲特所言,投資人通常錯把「透明」當作樂觀,「不透明」當成悲觀。當大環境欠佳時,我們總會聽到市場有不確定性的言論;景氣好轉,便覺得未來是清晰又明亮。
二十多年來,經濟停滯、通縮和政府負債攀升,已經成了日本經濟的象徵,而對解決成長遲緩的看法分歧,則加深了歐洲的悲觀情緒。德國希望財政緊縮,專注在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說,找出打破歐盟區貿易障礙的方法,拉高勞動市場的彈性;法國卻希望以刺激財政支出的方式因應;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Draghi)則希望加碼貨幣刺激政策。
然而,經濟和市場具有自動修正的功能。年初美國的預算僵局,最終也因為股市重挫,對政客形成壓力而化解。全球都在煩惱美國Fed升息,以及其他地區日本化的問題,這是相互矛盾的。
在全球經濟停滯成長下,Fed是否真的會升息?換個說法,在疲弱不堪的全球經濟及陡升的美元下,美國真的會冒著壓抑經濟成長的風險而升息?若Fed考慮此因素而不升息,那麼眼前市場的下挫,將成為未來股價回復原有水準的正面動能。
即使美國升息勢在必行,Fed的主要利率政策工具——聯邦基金利率,也會在市場修正前至少六個月上揚;因為升息是早就預期到的事,也已經部分反映在市場上;一旦利率真的上升,投資人看到市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慘,便會回頭進場買股。
伊波拉病毒或許會影響美國和歐洲,還記得台灣爆發SARS那一年嗎?那段時間可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好的入市時機之一。雖然美歐爆發全面傳染的可能性極低,但這兩地的民眾和投資人的心裡一定會不安,因而降低風險偏好。
這就是為何基本面可能走下坡時,股價還會向上走的原因,反之亦然,市場的超漲超跌就是這麼來的。股市成交低迷,波動性便容易拉高,市場會怎麼走,誰也不知道。但在這波大賣超的跌勢中,我們看到的,是市場的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