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談到台灣發展,許多人總是愁眉苦臉,連領導人都唱衰台灣的同時,我觀察到三個正向的力量,告訴大家:台灣真的沒有那麼差。
唱衰台灣,看衰自己的未來,幾乎成了台灣的共識,除了年輕人不斷高喊崩世代,感嘆高房價,抱怨二十二K;現在連政府也跟著唱衰自己,尤其是韓國可能與中國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媒體不斷訴求韓國、中國、日本各使絕招,台灣勝算在哪裡?眾多官員也都異口同聲表示,台商供應鏈出現斷鏈危機。甚至我們的領導人馬英九總統也不斷高喊:「台灣已到生死存亡關頭!我們的機會只剩兩年!」
台灣真有這麼悲觀嗎?上星期,我在《蘋果日報》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南韓沒有那麼好,台灣沒有那麼差」,仍然有很多人不以為然。這一周我還要再用力告訴大家,台灣真的沒有那麼壞,我從三個角度來觀察。
觀察一:領航企業成績單亮麗,耀眼全球
首先是全球企業進入超級財報周,美國的大企業,像微軟、蘋果、英特爾、高通等紛紛發表財報,網科企業如臉書、亞馬遜也都交出上一季的成績單;台灣的企業也不例外,今年給台灣企業經營正面能量的有兩家公司,一家是台積電公布半年營收三三一二.三五億元,成長一四.八%,上半年淨利一○七五億元,成長一七.七%,稅後EPS(每股純益)四.一五元,假如台積電下半年繼續維持這個速度的成長,台積電稅前將有賺一個股本的能力,EPS有挑戰九元的實力,這是台灣最會賺錢企業的寫照。
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的好,外資大力加碼,也讓台股登上九五九三的高點,讓過去在亞洲獨領風騷的韓國三星感到遜色;三星公布季報,業績已連三季衰退,市值也跌破二千億美元大關,主要是智慧型手機受到中國品牌手機大廠崛起瓜分市場,面臨成長的瓶頸,三星在韓國股市的市值比第二大的現代汽車大了三倍,三星龍困淺灘,韓國股市也受到壓縮。
除了台積電外,相機鏡頭模組大廠大立光也在法說會上交出空前亮麗的成績單。大立光第二季淨利三十七.二二億元,EPS達二十七.七五元,上半年淨利六十七.二一億元,EPS高達五十.一一元,一家公司一年賺一個股本,已經是不得了的好公司了,大立光卻是半年賺到五個股本,這是台灣上市公司史上最好的業績。今年大立光最樂觀的EPS可能會落在一二○至一二五元之間,這樣的成績單,不但是空前,也可能「絕後」,因為大立光打遍世界無敵手,靠著研發與精進的技術,鞏固市場王者地位。
台積電與大立光是代表台灣科技在全球競爭的兩強,在全球手機晶片逐漸拉近與高通差距的聯發科,去年EPS高達二十.五一元,今年首季淨利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七一%,假如狀況好的話,聯發科合併了晨星,今年EPS也有挑戰三十元的潛力。而即將召開法說會的台達電,單季淨利逼近五十億元,今年稅後淨利可能接近二百億元,EPS近八元。
這些大市值公司都在全球競爭中用最好的業績來回報國人,完全展現在全球競爭中的突出地位。這是台灣龍頭的領航企業,它們的好表現,已讓台灣經濟吃下定心丸,今年大家對台股有上萬點的期待,甚至外資里昂證券喊出台股上看一五三○○點,這些領航企業是最大功臣。
觀察二:四大墊底企業不再賠錢,苦盡甘來
第二個面向來看台灣過去墊底的企業,最顯著的是台灣「四大慘業」,到了今年全都不再賠錢。以台灣賠最多的面板產業來看,過去最慘烈的時候,友達從○九年到一二年曾賠三年,期間虧損一三五九億元;群創(含奇美電)從○九年到一二年賠一一○八.四五億元;華映則是從○八年起賠到現在,總共虧損九三四億元,華映這麼虧法,當然使得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疲於奔命,連轉入中小尺寸的彩晶,過去幾年也賠三六八.四五億元,四家面板廠賠掉三七六九.九億元。但今年首季,面板廠都不賠了,其中友達賺二.五九億元,彩晶賺十.七六億元,華映賺○.八二億元,群創首季賺一.五三億元,第二季在召開法說會時,公布賺三十.一億元。這顯示面板產業真正擺脫昔日頹勢,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豪氣地表示,要讓面板從「慘業」變成「燦業」。
但翻身力道最大的仍是DRAM,這個產業在最慘的時候,台灣的業者幾乎沒頂,像太電的茂德,最後出局了;力晶股票下市,黃崇仁正努力尋求東山再起,一二年力晶的EPS是負的九.○九元,去年變成五.二一元,今年看起來獲利會跌破大家眼鏡。
DRAM產業最戲劇化的是華亞科與南亞科,這兩家有台塑集團當後盾的企業,在DRAM最慘烈的年代,南亞科從○七年起,年年都虧損,累積虧了一六一○.○三億元,華亞科賠掉八○四.五六億元,若非台塑集團臂膀夠硬,華亞科與南亞科恐怕早已不支出局了。
今年是華亞科與南亞科大爆發的一年,由於全球DRAM僅剩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三大勢力,華亞科已落入美光版圖,DRAM生態確立,獲利空間加大,華亞科已連續兩季淨利都達一一○億元以上,今年淨利上看四百億元;虧損最多的南亞科今年要減資九成,減資後也將快速步上復建之路,這是最標準的苦盡甘來產業。
台灣的另兩個產業LED與太陽能沒有那麼慘,但是最慘的時候,像新日光在一一到一二年,兩年虧七十.七二億元,茂迪虧七十四.九二億元,股價曾漲到一二○五元的益通,從○九年虧到一三年,總共虧損一二五.六八億元。但太陽能廠首季都已獲利,像新日光首季賺四.○七億元,茂迪賺一.五三億元,中美晶賺四.五一億元。
最近美國通過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台灣的太陽能廠稅率在二七.五九%至四四.一八%之間,中國的太陽能廠稅率在二六.三三%至一六五.○四%之間,這個突發利空衝擊,可能讓剛剛爬起來的太陽能產業受到一點頓挫。不過,台灣的太陽能產業經過一輪購併與整合,實力已非吳下阿蒙,短暫調整後仍將再出發。過去幾年在太陽能競相擴廠中,中國的無錫尚德、江西賽維都不支倒地,台廠反而展現韌性。
台灣的LED廠面對中國LED廠殺價擴產競爭也逐漸穩住局面,最近晶電併下璨圓,上游晶粒廠整合又跨前一大步;封裝的億光在一二年最慘烈的時候,EPS只有一.三元,去年回復到三.五一元,今年有回復到○九年、一○年獲利高峰的態勢。今年上游的藍寶石基板帶來新商機,銳捷、兆鑫、佳晶都站在起跑線上。
過去幾年拖累台灣四個最慘的「慘業」,像DRAM最慘虧了六千億元,面板虧四千億元,「兩兆雙星」的產業頓時變成「一兆傷心」,這當然傷了台灣的經濟力;現在這些大賠錢「慘業」不再賠錢了,台灣整體上市櫃公司獲利也跟著節節創新高,這是第二個正向的力量。
▲產業秩序底定,讓台灣DRAM業者終於重回獲利軌道。(圖/華亞科技提供)
觀察三:企業調整力強,重新定位找到出路
第三個要談的是企業的調整力,就像《侏羅紀公園》電影最後出現的一句話:「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企業也會在困難中找到新方向。我舉幾家企業調整的例子,像南仁湖從○八年起積極到中國布局,南仁湖的老闆李清波把台灣高速公路休息站經營模式搬到中國,包括山東、河南、福建;不料,中國看似商機無限大,真正頭洗下去才知道賺錢困難,南仁湖從○八年到一二年,年年賠錢,只有一年小賺四百萬元。
我在○九年曾經帶領青島考察團到山東濰坊的休息站,雖然李清波董事長很想把台灣高速公路經營模式複製到中國,但經濟條件顯然沒有到位。這兩年南仁湖逐步縮小中國經營版圖,回頭用心經營台灣,搶下更多高速公路休息站,拿下醫院商場,荒廢多年的小墾丁也推出熱氣球搶商機,虧損多年的南仁湖也不再虧損了。
另一家是從毛紡轉入IC封測的勤益,○一年勤益在上海張江設立設立勤益電子,結果年年提列虧損,去年終於忍痛打掉機台折舊費用,出現五.七八億元虧損,今年回歸本業,積極開發資產,將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
KTV的錢櫃,過去在中國大展拳腳,但這兩年在中國營運受阻,現在關掉中國的大店,回到台灣精耕像桃園南崁、新北蘆洲等小店,這種小包廂式的綜合商場經營模式逐漸奏效,也是「山不轉路轉」的顯例。
過去二十年,很多台商眼看著中國崛起,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商機廣大,紛紛奮不顧身跳進這個大海裡,這些年在大海中沒頂的不計其數,這也是台灣經濟陷入困難的癥結所在;現在很多人慢慢認清這個事實,重新定位自己。
這兩年我鼓勵大家看《小眾,其實不小》、《小,是我故意的》這兩本書,台灣的企業過去追求大,但是進入分眾的年代,求大往往是大而無當,最後只是苦了自己。這些年,我們目睹台灣經濟的細微變化,例如,我小時候在雲林西螺的家鄉就有三家電影院,都是三、五百人的大電影院,後來這些電影院都關門大吉。
但是進入分眾年代,綜合商場崛起,像台東的電影院變成三、五十人的小包廂,分成幾個廳,本來台東沒有一家電影院,現在有了電影院,還變成當地居民最愛去的休閒中心。
錢櫃的KTV,以前是整棟大樓拿下來經營,裡面有上百間包廂,現在進入小眾時代,深入到小城市,推出二十至三十間包廂的小眾經營模式,很容易讓地方活絡起來。台灣眾多的企業重新定位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運模式,通常都可以有不錯的出路。
台灣企業最難得的是調整力,像鍛造鋁圈廠巧新,在○八年金融海嘯爆發時,手上兩個大客戶福特及通用幾乎破產,巧新那年虧損六.五一億元,幾乎爆發財務危機,後來減資再起,重新調整經營腳步。巧新不斷過濾客戶,把低毛利率的客戶換到高毛利率的客戶,最後鎖定幾家最頂級的跑車廠;去年巧新EPS三.四三元,今年上半年營收成長一八.一%,毛利率拉高,EPS成長腳步更大,如今股價已直逼百元。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面對各種橫逆與挑戰,但是,企業憑藉調整力,很多卓越的企業領導人把公司帶出難得的好成績;雖然台灣的大環境不好,政府領導人也不盡如人意,但是台灣企業的生命力,已慢慢讓台灣出現逆轉勝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