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QE五周年誰得利?──美股才是最大贏家

QE五周年誰得利?──美股才是最大贏家

2013-11-28 10:37

QE實施5年來,美股成為最大贏家,美股雖在資金推升下已不便宜,但也沒有明顯泡沫化現象;放眼未來,仍有如金融、科技、能源類股,值得我們留意。

上個禮拜有一個重要的日子,也許大家都忘了。那就是二○○八年下半年在美國爆發了威力空前的金融海嘯,美國次貸危機火燒全世界,雷曼兄弟倒閉,歐美金融體系岌岌可危。就在危機最關鍵時刻,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祭出令全世界投資人都傻眼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用印鈔票的手段為銀行撐過危機。

QE祭出,全球的央行總裁及財長都批判美國QE將以鄰為壑,禍及全球,如今美國放話QE要退場,但G20領袖卻都反向呼籲QE不可貿然退場,似乎全世界吃了QE的興奮劑已吃上癮了。現在葉倫女士即將接替柏南克,她的鴿派言論,已讓華爾街意識到QE真要退場還有一段路要走。

時間過得真快,美國在○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推出QE,迄今正好屆滿五周年,這五年當中,美國先後推出三輪的QE,也就是QE1、QE2到QE3;還有兩輪的OT(扭轉操作)。回頭算算這五年,到底對股市、樓市、金市、債市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美股雖然屢創歷史新高,但和網通泡沫、金融海嘯前相比,本益比仍然不高。

美股雖然屢創歷史新高,但和網通泡沫、金融海嘯前相比,本益比仍然不高。(圖/達志)


金市 原物料不漲反跌,通膨未如預期發生


根據經驗法則,美國銀行大印鈔票,歐洲央行加上日銀全力跟進,全球央行大開資金水喉,鈔票滿天飛,必然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但是,答案卻不是如此,原物料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像硬商品的鎳價從五一八○○美元跌下來,目前只有一三五六○美元,銅價最高一○一八九美元,現在只有七○九五美元;軟商品中有代表性的黃豆,天價是一七九五.七五美分,現在是一三一九.五美分,咖啡天價是三○六.二五美分,最低跌到一○一.二一美分,糖價最高到三十六.○八美分,如今只有十七.七五美分,商品的價格持續往下走。石油的價格在最近一季下跌近二○%。

換句話說,各國央行大印鈔票,但是通膨不但沒有發生,反而是有點通縮現象,以物價指數的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來說,海嘯前最高價在四七九.八,如今只有二七五.二。全球在低通膨的環境,也給了各國央行更大操作空間。而通膨低,黃金作為抗通膨的避險作用有限。金價在一一年九月到達一九二三.七美元之後即反轉向下,今年金價大跌二四%,成為今年最慘烈的投資標的,假如從○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來計算,QE五周年,金價上漲約五二%,還不到美股的一半。

QE大開資金水喉五年,全球通膨未因此失控,一方面是中國正逐漸改變世界工廠的角色,中國經濟調結構,對原材料強大需求趨緩。另一個因素是聯準會並非單純印鈔票,讓銀彈滿天飛,而是創造了貨幣供給,為銀行體系儲備大量準備金,錢根本沒有大量流到市場裡面來。再者銀行的貸款要考量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真正透過貸款創造出來的信用有限。

還有一個因素是金融海嘯重創過的經濟體系,就像颶風席捲而過般,必須經過長期調養。以美國來說,美國的經濟活力仍不足以創造大量貸款,自從QE以來,美國的M2其實是不升反降。而且,QE的藥效正逐漸減退,美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經過QE1、QE2刺激後,到了QE3,其實作用已遞減。因此,美國為了拯救次貸危機而推出的QE1,最大的作用應該說是為銀行提供大量的準備,最終確保銀行體系不致崩潰,因此,美國的銀行業可說是最大贏家。

像是花旗集團在○九年最慘烈的時候,股價一度跌到○.九七美元,如今經過重組,股價又漲到五十三.六八美元。巴菲特的最愛富國銀行(WFC),最慘的時候,股價只有七.八美元,如今漲到四十四.七二美元,成為全美市值最大銀行。

高盛在金融海嘯時股價也一度跌到四十七.四一美元,如今漲到一七○.五美元,而且搖身變成道瓊成分股。美國銀行業體質邁向健康是最大贏家。


樓市 熱錢湧入亞洲,中港台韓星房價高漲


QE五周年了,那麼錢跑到哪裡去了?亞洲各國的熱錢跑去炒樓,像中國、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都飽受高房價所苦,台灣更出現「過去十年,炒房九成賺錢,一成賠錢;炒股九成賠錢,一成賺錢」的強烈對比景象。

但是,美國樓市並不旺,美國房地產這幾年是有反彈,但除了少數熱門城市,反彈力道仍不夠強勁。整體來看美國房市,縱有反彈,但離○六年的高點仍然很遠。按照Case-Shiller綜合二十個城市房價走向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過○六年到○八年急挫之後,○九年到一二年是在底部調整的局面,近一年來隨著股市上揚,房地產有明顯起色,但整體漲幅仍不到跌幅一半。尤其是在今年五月二十二日柏南克預告QE退場的心戰喊話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高到三.○一一%,三十年期也達三.九三○%,利率往上走,造成銀行房貸業務大受衝擊。

今年第三季富國銀行的房貸業務少了三成達八百億美元左右,讓富國銀行宣布裁員四千人,美國銀行也縮減房貸業務,裁減二一○○個職位。而受衝擊的美國房地產公司股價,像PulteGroup、D.R.Horton、KB HOME股價都跌了四成。顯然可見,利率的波動影響美國房地產復甦作用很大。

熱錢不在原物料,通膨沒有發生;熱錢在美國炒房力道也不猛烈,而今年貨幣市場基金的現金投報率幾近於零,巴克萊美國債券指數今年下跌二.一%,原來美國股市才是最大贏家。


股市 日、阿根廷亮眼,美股更是最大贏家


今年全球股市表現比美國出色的,新興市場是委內瑞拉與阿根廷。其中阿根廷股市今年漲幅九三.七三%,表現十分亮眼。亞洲股市最出色的是受惠於日圓貶值的日本。今年日經指數累積漲幅已達四七.九七%。歐洲最亮眼的則是德國的二一.一%,但仍比不上美國各大指數的漲幅。

美國各大指數都創了新紀錄,道瓊指數越過一萬六千點,跑到一六一○九.六三點,標準普爾五百寫下一八○八.一點的歷史最高紀錄,那斯達克一百的三四三七.四九點也是歷史新高,那斯達克則是穿過四千點,創了二○○○年以來高價到達四○○七.○九點,美股引領全球風騷,已無庸置疑。而單是今年道瓊指數的漲幅達二二.六九%,標準普爾五百漲了二六.五四%,那斯達克的漲幅更達三二.三%,而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有三一.三九%的漲幅,今年美股是第五年的漲勢,但漲幅仍然十分驚人。

如果回頭看QE五周年,美股漲幅更驚人,○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柏南克祭出QE1那一天,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是八五一點,如今到一八○八點,漲幅是一一二.五%,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那一天,道瓊指數收盤是八四四三.三九點,道瓊指數五年的漲幅也有九○.七九%,而歐巴馬總統就職當天,道瓊指數的收盤是八○七○.五六點,歐巴馬從上任第一天,美國道瓊指數漲幅高達九九.六%,由此可見,美國QE肥了美國股民。

美國祭出QE,讓利率長期維持在低檔,符合美國最大利益,因為美國是最大債務國,美國整體債務高達十六.九兆美元,美國只要利率上升○.二五%,一年利息就必須增加四四二九億美元,因此,低息才是美國最大利益。而利率維持在低檔,熱錢跑到股市,推升股市的上漲,股市上漲帶來財富效應,一方面有助於美股推升市值,企業因市值提升,增添了競爭力,更有助於國際競爭。而且,美國股民因為股價上漲,帶動財富效應,增強了消費力,這是美國改善實體經濟一石二鳥的作法。

美股連漲了五年,明年到底怎麼走?累積了那麼大的漲幅,會不會有泡沫化的疑慮?最近推特上市股價大漲,市值突破三百億美元,還沒有賺錢的企業,股價市值營收比達二十五倍,不少專家已警告網通股有泡沫疑慮。最近還有一家教科書出租的公司Chegg以每股十二.五美元上市,不久股價跌到九美元,但是縱然股價下跌,Chegg市值仍比Barnes & Noble高出很多,而Barnes & Noble的營業額比Chegg高出三十倍。

 


美股 上漲五年後,換金融、科技、能源表現


不過縱使市場有泡沫示警危機,但是在專家眼中美股仍然具吸引力,像新出版的雜誌《霸榮》,今、明年按預估營業利益計算的本益比分別是十六倍與十五倍,標準普爾五百的殖利率約二%,相對全球股市的估值,美股仍然健康。目前,日本、英國、德國股市的本益比約在十四至二十倍之間,美股仍在這個範圍之內,且距○六年泡沫爆破前的二十八倍及二○○○年網通泡沫之前的四十四倍,美國目前並不算貴。

另一方面,散戶目前進場情況也比不上網通泡沫那時那麼狂熱。目前標準普爾五百已連續上漲數月,而且這次各類股漲勢也很平均,就以最嚴格的新科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指標用標準普爾五百指數,除以過去十年平均通膨調整後的盈利,得出的本益比也是約二十四.五倍,這比一八八一年以來總平均十六.五倍約高出四八%。貝萊德的策略師Russ Koesterich很精準地說:「股價目前是不便宜,但並不代表太貴」,應是美股目前的寫照。

今年美股以網通股表現最出色,像Priceline.com,GOOGLE股價都衝上一千美元以上高價,亞馬遜尚未盈利,但是股價漲到三七七.七九美元,市值拉過一六○○億美元,仍然是很嚇人的高價,不過美股仍有估值十分合理的個股,像蘋果手上淨現金有一四六八億美元,名目本益比是十三.一八倍,實質本益比只有九倍。而思科市值已跌到一一三七億美元,本益比只有一一.五七倍,思科資產負債表上每股約有六美元現金,這類個股最容易被主權基金投資人Carl Icahn盯上。

最近股神巴菲特大力加碼埃克森石油,也是落後大盤的超優股,埃克森目前本益比十二.二倍,今年的EPS約七.六五七美元,股息仍然十分優厚。雪佛龍石油本益比更是只有十倍左右。在網通股領先大漲後,很多金融、科技、能源股仍然十分具有吸引力。

像微軟市值已被GOOGLE超越,最近股價顯著上漲到三十七.六四美元,但本益比只有十四倍,衝上千美元的GOOGLE,目前反映的本益比約在二十八倍,也在市場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Priceline.com股價衝高到一一五七美元,不過本益比是三十三.五倍,已經不是二○○○年科網泡沫那時的本夢比狀態,像臉書轉虧為盈之後,目前本益比已達八十六.四倍,但是正式脫離本夢比階段,進入實質獲利狀態。今年大漲的線上租片公司NETFLIX股價漲到三五○美元,本益比將近三百倍,不過成長勁道強烈,市場追價力仍然強勁。

從這個情況可以看出,美股縱然頻創歷史新高,但跟二○○○年的網通泡沫與○六至○八年的房地產泡沫之前的景況仍有很大不同。美股在資金推升下,股價不便宜,但也沒有明顯泡沫化現象,唯一的疑慮是基期已高,繼續大漲機率不大,未來可能是落後型的個股有漲升空間,像巴菲特加碼的埃克森石油就是採取守勢的代表作。

 

廖唯傑則成立科技部,負責導入ERP系統,讓管理者能即時掌握公司狀況,並優化營運效率,也讓產品整體毛利從7%提升至14%。

 

至於中國事業體,兄弟倆從外找來資誠、勤業等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一同開會很多次,提出整併計畫。」廖唯傑回憶,當時曾擬出一份超過百頁的計畫書,指出中國無錫廠關閉止血的必要,「但那是父親前往中國開設的第一家工廠,他捨不得關。」這讓過去皆以討論定案公司事務的父子3人,關係一度緊繃。

 

幾經討論最終保留無錫廠,進行內部改革。至今將原本4座工廠整合成2座,員工從3千人降至1千5百人,並還掉逾20億元債務。

 

華夏

華夏位於新竹香山區的玻璃工廠,至今維持24小時運作。(攝影/翁挺耀)

 

自創品牌 從中國紅回台灣

 

同時,兄弟倆也自創品牌來建立戰功,讓華夏玻璃從B2B擴展至B2C。「先從中國開始,因為市場較大。」也因此,以玻璃容器為主的自有品牌「水晶靈」誕生,兄弟倆先建立官網,再透過型錄與獎勵機制請業務挨家挨戶推銷,利用2、3年時間建立知名度,再到阿里巴巴等電商販售。

 

「營業額從台幣約1千多萬元,曾成長至高達4億元。」中國市場成熟後,3年前把品牌移師台灣,「以Aqua Soul命名,不同於在中國走商城平價路線,台灣改走飯店、百貨等較精緻、高單價通路。」

 

以曾花半年開發的單人紅酒杯醒酒器來說,售價2980元,比一般玻璃容器落在百元價格足足多出近30倍。廖冠傑不諱言一路跨過的關卡,「我爸根本沒把我當兒子看。」還開玩笑說,當時父親設立高標準——自有品牌產品的工廠淨利潤要達15%,遠高出一般玻璃產品的5%至10%。

 

今年上半年,自有品牌的電商業績是去年全年的1.7倍。「目前自有品牌營收約占整體5%至10%,希望未來可提升至20%。」廖冠傑透露,接下來華夏玻璃要提供一站式與客製化服務,包辦不同價位的玻璃容器,明年1月準備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開出第一家實體店面。至於中長期則計畫到緬甸或柬埔寨設廠,與印度、東南亞國家設立合資公司,也是可能的選項。

 

廖冠傑解釋,客製化服務是發展自有品牌過程中意外發現的藍海。「有些客戶沒被服務到。」他拿出具質感的霧面黑色玻璃罐舉例,「為避免陽光照射,客戶要求漆上黑色。」訂單從一個月幾千個成長至30萬個,類似案例多達20件,且毛利率比一般產品高出5%至7%。

 

今年受疫情影響,再度考驗這對兄弟的掌舵能力。廖唯傑於年初就超前部署,「一聽說澳洲原料可能因海運延宕,就趕緊聯繫印度廠商,一次試驗後,便大幅提升進貨量至以往2倍。」讓現在即使滿單,原料也供應無虞。

 

「接班,就是要做不一樣的事!」廖冠傑下了這樣的注解。將華夏玻璃品牌化、數位化、客製化是第4代鎖定的藍海,兄弟倆讓老字號玻璃廠重新擦亮了招牌。

 

華夏玻璃

延伸閱讀 : 50歲副理年薪200萬被裁員告白:兒子,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窮人了

延伸閱讀 : 月收入6位數,同事拎Dior她卻拿著環保袋...中年失業兩樣情

延伸閱讀
全球一起大放水!超級QE來了
全球一起大放水!超級QE來了

2015-10-29

黑天鵝盤旋歐洲上空—— 面對希臘變天+歐洲QE的撞擊
黑天鵝盤旋歐洲上空—— 面對希臘變天+歐洲QE的撞擊

2015-01-29

QE一路Q到掛?聰明錢跑哪裡?
QE一路Q到掛?聰明錢跑哪裡?

2013-10-31

QE力量大——全球股市透露的訊號
QE力量大——全球股市透露的訊號

2012-02-23

全球進入QE時代—— 通膨還會再來?
全球進入QE時代—— 通膨還會再來?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