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錢上半年大買東南亞股市後,目前轉而瞄準東北亞的台灣與韓國,而台股的金融股因集獲利成長、兩岸開放、政策加持等利多條件於一身,在指數挑戰今年高點之際,成為外資青睞的亮點,值得投資人注意。
為何大漲?原因眾說紛紜,大致上是因為美國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延後退場,全球熱錢又往新興市場流竄,在上半年大買東南亞股市後,目前轉而瞄準東北亞的台灣與韓國。因此除了股市,新台幣與韓元也強勁升值,顯然外資又將是未來台股的主導力量。
該如何搶賺這波行情呢?檢視漲升內容,並掌握外資積極買進的標的,應該是必做的功課。從當天的盤面來看,金融股一馬當先,漲幅領先所有類股,是帶領大盤上攻的大功臣。
金控獲利 創歷史新高
金控獲利 創歷史新高
群益投信投資長吳文同認為,獲利大躍進與利多題材不斷,金融股兼具基本面與題材面,當然會成為外資與法人的首選。
先從獲利來看,國內十五家金控前八月累計稅後純益,合計已超過一五二○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二五%,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六家金控的稅後純益突破百億元、七家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在一元以上;已有法人預估,今年可望有十一家金控的EPS會在一元以上。至於其他非金控的金融股,獲利也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吳文同特別指出,即使金融股獲利如此亮眼,但目前金融股整體本益比僅十三.一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十六.七八倍,評價明顯偏低。在外資、法人眼中,金融股就像是一顆沒被發掘的鑽石,當然值得大力買進。
基本面如此強勁,搭配利多題材,就更容易受到市場的青睞。吳文同表示,今年以來,金融的利多題材不斷;兩岸方面,從年初的「金證會」、四月的「金銀會」,放寬陸資參股與國內業者登陸的限制;而十七日即將登場的「金保會」,預期對保險業也會釋出利多。加上兩岸簽訂《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上海自貿區的設立,都給了國內金融業改革與獲利契機。
至於國內,吳文同指出,今年多項政策宣示或推動,都對金融股有實質助益。首先,年初開放人民幣業務後,可觀察對銀行業獲利貢獻度的長多效應;其次,金管會新任主委曾銘宗上任後,積極與業者溝通,釋出多項政策利多;尤其是活絡股市的「三箭」,對於提振股市成交量、提升證券業獲利,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獲利成長搭配題材選股
以獲利成長搭配題材選股
進入第四季,金融股最值得留意的兩大題材,分別是金保會與《服貿協議》進度。金保會可望適度放寬國內業者前進中國的門檻,台灣壽險業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也可望提高,兩者都有助於提升壽險業獲利。至於《服貿協議》,雖然目前在立法院「卡關」,一旦通過,對於金融業又是一大利多,尤其是證券業能因此順利登陸,受益最大。
該如何選股呢?吳文同建議,以今年的獲利成長性搭配題材性為重點。從前面提到的獲利與各項題材來看,吳文同最看好壽險業前景,其次是與兩岸金融業務開放相關的銀行股,至於證券股則要看「三箭」的實質效益,以及《服貿協議》進度而定。
依照這個順序,再搭配今年獲利高成長、且外資積極布局者,應是投資的首選。包括國泰金(二八八二)、富邦金(二八八一)、新光金(二八八八)等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或是以銀行為主體、在兩岸積極拓展業務的兆豐金(二八八六)、中信金(二八九一),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證券股則可先觀察龍頭元大金(二八八五)的獲利狀況是否提升。若不知該如何選股,也可買進涵蓋整體金融股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寶金融(○○五五),為自己賺一個安穩的紅包。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