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戰勝台股巨鯊

戰勝台股巨鯊

周岐原

聰明理財

692期

2013-07-17 10:32

外資,一群讓台灣投資人又愛又恨的人!央行總裁彭淮南恨他們在股、匯市興風作浪;投資散戶恨他們「大軍壓境」,導致股市驟漲驟跌。但恨他們的同時,卻不得不愛他們。因為外資是台積電、鴻海、聯發科等台灣一流大企業的最大股東,如果他們對台灣失去信心,資金大舉撤離,台股恐將墜入萬丈深淵,所有投資人將深受其害。如何了解外資、解讀外資動向、搭外資順風車跟著一起賺,甚至是打敗外資賺更多,是投資人想要在台股致勝的首要課題。

三月十五日早上九點開盤前,台北里昂證券的交易室接獲一筆賣出台積電高達一萬張的指令,接單交易員心想:「完了,今天大盤走勢可能不妙!」

 

果然,台股開高走低,終場重挫一一三點,為當天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讓許多投資人驚懼不已。

 

三月十六日,美林證券投資論壇開幕後隔日,外資就在台股大舉買超二百億元,讓台股大漲一五二點。

 

在論壇的聽眾席內,清一色是來自資產管理公司(Buy-Side)的基金操盤手等投資法人,與會人數達四百多位,這群人代表的是高達三十六兆美元的總資金規模,而台灣企業對今年景氣與產業的看法,是這群法人最熱切想知道的答案。

 

因為掌握資金的部位龐大,足以影響台股盤勢走向,再加上擁有連結全球的訊息管道,外資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散戶投資人的心情起伏。

 

然而也因為外資的規模龐大,在股市中有如位於海洋食物鏈頂層的大白鯊;比較之下,而位於食物鏈底層小丑魚的散戶,如何利用本身小而迅速的特性,躲避大白鯊的獵殺,在股海中找出自己的生路呢?
 

69%受訪者會觀察三大法人的數據

 

會議

(攝影/吳東岳)

 

外資角色 交易員 最了解當天台股走勢的人

 

「要了解當天台股走勢如何,最好去問外資交易室的交易員,他們最清楚!」外資交易員出身,在外資圈打滾近十年,目前仍擔任一家外資券商高階主管的Phil斬釘截鐵地說。

 

外資的進出動向、研究報告甚至是對台灣政經情勢的看法與觀點之所以受到市場高度矚目,理由說穿了只有一個:「外資圈這一小撮人,是台股裡面所有參與者中,精英中的精英、A咖中的A咖!」Phil透著銳利的眼神說著。

 

「我不是指在外資工作的人有比一般人聰明到哪裡去;或許他們是比別人聰明一點點,因此才能坐擁高薪。但真正的原因是,外資所掌握的資源與下單量,相對國內券商簡直是大巫見小巫!」Phil進一步解釋道。

 

Phil的論點其實一點也不誇張,看看以下的數據便知:目前,在台灣登記合格且有在營運的外資券商總計十四家,平均每家外資券商配置三至四名交易員(也是就我們所說的營業員)。而外資券商的交易量,目前已達台股每日成交量約二○%上下的水準。

 

換言之,如果台股某天成交量是一千億元,其中有二百億元是集中在這十四家外資券商中約五十名的交易員身上所完成。而其他八成的成交金額,才是透過國內數百家券商、總計約一萬九千名營業員所完成。

 

也就是說,外資交易員掌握的平均下單量,超過國內券商營業員的九十五倍。

 

然而,這批人數僅約五十人的超級外資交易員,平均每人每天掌握的下單量,動輒高達新台幣三到四億元;對台股走勢的預判「能見度」,最多也不過僅一至二天的時間。況且,要從他們口中探知當天到底獲得怎樣的買、賣單指令也極為困難。

 

因此,外資券商的第二個要角,緊接著登場了——他們就是業務員(salesman)。

 

外資券商的業務員,與壽險業務員或百科全書推銷員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一樣的:說穿了就是推銷。只不過,外資券商業務員推銷的是某檔股票、某種應該買進或賣出股票背後的想法(ideas)或趨勢(trend)。因與藝人侯佩岑文定而名譟一時的黃伯俊,就是在花旗環球證券擔任業務員的角色。

 

外資角色  業務員 建立具體交易策略遊說客戶採納

 

簡單來說,外資業務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分析師報告消化之後,加上自己的觀點與判斷,形成一個具體交易策略,然後向客戶(指外國投資機構,例如共同基金)進行遊說,吸引他們下單買賣。

 

比如說,台股近一個月外資業務員最熱門的推銷「話術」之一,就是「買上游、賣下游」。

 

許多外資業務員認為,科技股上游因為零組件供應吃緊、庫存水準健康加上終端需求明確,導致上游如晶圓代工、封測、DRAM與面板的毛利率正好轉。相對地,勞力密集的科技股下游因中國缺工效應持續發酵、零組件成本節節上升,加上競爭更趨激烈,毛利率恐將進一步惡化。

 

由於許多外資業務員「英雄所見略同」,導致過去一個多月來,下游股如廣達以及仁寶,都成為弱勢族群,而上游的DRAM股、面板股與半導體股卻成強勢股。

 

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董事長林照寰指出,分析師出具報告要說服客戶買進或賣出某檔股票前,首先得讓業務員信服。

 

因為,如果業務員不認同分析師的觀點,或覺得分析師的報告了無新意而消極以對,分析師的報告可能淪為「空包彈」。相反地,如果分析師觀點激起業務員的認同與興趣,報告就可能變成市場的「手榴彈」。

 

「所以,要了解台股中期(一至三個月)走勢以及強弱勢股,問業務員最清楚!」「因為這群人是與外資客戶互動最密切的一群人,常在基金經理人旁咬耳朵、慫恿他們下單交易,外資業務員對台股的短、中期走勢與資金流向具有關鍵的影響力!」Phil說。

 

目前,在台灣外資圈中屬於明星級的外資業務員有:摩根士丹利證券的柯之琛、高盛證券的林怡君、美林證券的Mina Lin以及曾經與一○一大樓前董事長陳敏薰有過一段情的德意志證券白育名。

 

但是,這些人行事極為低調,接受財經媒體採訪也不願具名,媒體採訪他們時總是以「外資交易室主管」一筆帶過。

 

外資交易員與業務員隱身幕後,一般投資人最多只能透過專業財經媒體的隻字片語報導,窺知其動態一二。

 

訪問結果

 

外資券商員工薪資

 

千億超級玩家

 

媒體比買方客戶晚一天

 

外資角色  分析師 提出研究報告  投資人最熟悉

 

至於投資人最熟悉的外資分析師,則因為需要建立在市場的影響力, 比較願意和媒體接觸,外資分析師的報告內容與個人觀點,也是財經媒體最常引用的素材之一。

 

財經媒體重視外資報告的程度,遠高於國內券商與投信,常令本土分析師不服氣,甚至批評媒體「崇洋媚外」。然而,媒體的「崇洋媚外」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外資分析師擁有的研究資源與全球連結性,都是本土法人遠不能及的。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總經理林群在其《打敗外資賺大錢》的著作中就指出,電子業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相對本土券商,外資券商分析師很容易取得全球電子產業相關報告,並直接與國外相關產業的分析師對話,串聯全球產業動態,再從全球看台灣,研究報告的深度馬上凸顯出來。

 

不過,國內一般投資人總以為,外資報告的買進或賣出建議,應與外資券商的買賣動作一致才對。但市場上,卻經常發生某家外資券商分析師發布買進某檔股票報告,當天該家券商卻對該股股票賣超,引起投資人批評外資在搞「假喊進,真出貨」。

 

還分買方賣方 完整地了解外資圈生態

 

對此,美林證券研究部主管曾省吾解釋說:「客戶不是非買分析師推薦的個股不可」,這與投資人不了解外資圈生態有關。

 

其實,台灣的十四家外資券商只是泛指「外資」的一個環節 。事實上,「外資」是由外資券商,也就是財經媒體常說的「sell-side」與外國投資機構(buy-side)這兩大部分所組成。

 

這裡面,外資券商主要組成分子就是交易部、業務部與研究部。至於外國投資機構組成分子,則計有共同基金、避險基金以及國外國家主權基金。

 

了解生態圈結構後,即可以理解,為何分析師的買賣建議有時市場會不領情;因為分析師不僅先要說服自己的同事——業務員,業務員信服後才會向外國投資機構(buy-side)進行遊說工作,而遊說還不一定會成功。

 

即使如此,台灣十四家外資券商總計僅約三百多人的交易員、業務員與分析師仍可說是台股六.二五兆元,占台股總市值高達三一.五%外資總部位的「眼睛」。這群人怎麼看台股、解讀台灣的政經情勢?都將深深牽動外國投資機構金主對台股的喜惡。

 

其實,外資和散戶,可比擬為股海裡的大白鯊和小丑魚。身為小丑魚的散戶如何「平安長大」,洞悉外資的研究模式,進而破解外資的操作邏輯,是相當關鍵的一門學問。

 

訪問結果

 

法說會

大型龍頭股定期舉辦的法說會,經常可見許多分析師的身影。(攝影/吳東岳)

 

挺藍外資業務員

 

戰勝外資心法一:選擇性閱讀外資報告

 

為了解散戶對外資的認識程度,《今周刊》特別針對股市投資人進行問卷調查,出爐的結果,令我們頗為驚訝。

 

根據這份調查,本刊發現誤解外資操作方式的散戶竟多達八九%。連對手的行事作風都缺乏了解,想學習外資,甚至破解外資的獲利方式自然更加困難。

 

在一○二八位受訪散戶中,就有多達八九%的受訪者認為,旗下分析師對個股喊進,但當天結算額度為賣超的外資券商(sell-side),乃是「假喊進,真出貨」。然而如前文所述,這是外資的生態使然。

 

面對外資報告,散戶總是把焦點放在個股報告身上,殊不知這是本末倒置。操作小型避險基金的經理人陳育成,每天都會免費收到券商轉寄的許多外資報告。

 

對陳育成來說,他閱讀外資報告的順序是這樣安排的:產業趨勢報告 → 台股策略報告 → 台灣總經報告 → 全球總經報告 → 個股研究報告;他認為,外資券商的全球資源,使其在產業趨勢研究、特別是電子與石化等高度全球化產業,以及全球經濟有深入且全面的掌握,因此最客觀也最具參考價值。

 

其次,陳育成重視台灣總經報告與台股策略報告,乃因這兩份報告內容是外資業務員形成推銷台股的最主要理論依據,也是基金經理人最重視的報告,對台股中期走勢與類股資金流動具有影響力。

 

至於個股報告在陳育成眼中,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即使極少數的明星分析師喊得動個股,但力量仍屬有限。而大部分分析師的報告通常會遭到基金經理人瞄一下「大標」後,即遭到「delete」(刪除)的命運。

 

探討總體經濟數字與股市關係的《不好意思,我贏了》一書作者王仲麟,因為曾經任職投信,即使現在已成為專業投資人,迄今仍會收到昔日同事所轉寄的大量外資報告。王仲麟與陳育成一樣,重視產業趨勢與總經或策略報告遠高於個股報告。

 

外資券商特色

 

戰勝外資心法二:注意外資的嘴,不如留意外資的手

 

不過王仲麟另外透露他觀察外資動向的一個獨門心法。「與其看外資的嘴,聽他們喊進喊出,不如多留意他們的手,仔細看看外資進出實際狀況如何!」王仲麟表示。

 

有些資料蒐集狂的王仲麟,會把外資進出狀況定期鍵入他的資料庫裡。他會從外資開始顯著買進的時點起算,然後估算外資的持股成本水準。

 

王仲麟分析,外資這波買超台股,嚴格算起應從○九年第一季末開始,但大量買進,則是從加權指數越過六五○○點之後,一直持續到現在的約七千八百多點。

 

王仲麟推估,這波外資大買台股,成本價位約在七三○○點上下;如果指數回檔至七三○○點以下,外資持續買台股,代表外資仍看多台股,攤平後再攻一波可能性極高,外資行情可望持續。

 

但如果跌至七三○○點之後,外資縮手轉為連續賣超,那投資人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得迎接一個劇烈的回檔了!

 

南台科技大學財經系教授朱岳中則強調,投資人觀察外資在股市進出時,不能光留意整體的買賣超數字,還要同步分析期貨淨多空留倉口數,及大型指標股的持股比率,才能趨吉避凶。

 

朱岳中解釋,現貨市場有政府監控,外資不容易進行大筆買賣。但「期貨不一樣,有槓桿效果,威力大多了。」像是三月十七日當天,外資留倉的淨多單就有三千多口,顯見外資在現貨市場買超兩百億元,確實是為了拉抬期貨市場的獲利。

 

訪問結果

 

三大主權基金

 

戰勝外資心法三:看懂外資在期貨與現貨的兩手策略

 

看得懂外資在期貨與現貨市場的兩手策略,對於掌握台股波段行情還別有一番妙用。一般來說,如果市場處於末跌段或初升段,基於基金持續贖回壓力,外資會被迫持續大賣現股,同時因擔心錯失跌深反彈行情而開始在期貨市場布下多單。

 

相同地,在末升段與初跌段則往往採取買現股、空期指的手法。

 

在股市循環的不同階段,外資在現貨與期貨會搭配不同的策略,投資人仔細推敲,有助於趨吉避凶。

 

面對外資,散戶就好像小丑魚對抗大鯊魚。然而,小丑魚靈活的特性並非沒有贏的機會;只要能了解外資、善用外資的資訊,進而掌握外資的動向,小丑魚反而更容易跑在大鯊魚前面,提高在股海中先馳得點的機率。

 

■小丑魚vs.大鯊魚 股海裡的三大法人

 

外資:由資產管理公司(買方),以及外資券商(賣方)組成的龐大群體,目前握有占台股總市值三成的持股,一旦買賣方向確立就不輕易改變,可說是位於股海食物鏈頂端的大白鯊。

 

投信:由39家投信共同組成,選股題材較外資多元,且彼此為競合關係;就像比大白鯊小一號的雙髻鯊,既互相取暖,又有績效競爭關係,買賣影響股價的能力則不如外資。

 

自營商:三大法人中資金規模最小的單位,特色是打了就跑、操作速度極快,隨時為停損做好準備,因此不容易出現大額虧損。就像海洋世界裡的鮫鯊一樣,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外界變化,迅速移動。

 

散戶:海底力量最小,卻最靈活的角色,善用特色,未必不能扳倒大鯊魚。

延伸閱讀

輝達AI伺服器商機來了!台灣組裝、零組件廠搶7500億大餅 GB200機櫃悍將
輝達AI伺服器商機來了!台灣組裝、零組件廠搶7500億大餅 GB200機櫃悍將

2024-11-20

台積電40奈米曾害輝達巨虧,張忠謀親赴美「去黃仁勳家吃披薩」,他傻眼「你怎麼只想吃」...揭露書房和解祕辛
台積電40奈米曾害輝達巨虧,張忠謀親赴美「去黃仁勳家吃披薩」,他傻眼「你怎麼只想吃」...揭露書房和解祕辛

2024-11-20

先進封裝現在有多夯?「台積電每天被輝達追著跑」,供應商毛利率都超過台積電!
先進封裝現在有多夯?「台積電每天被輝達追著跑」,供應商毛利率都超過台積電!

2024-11-18

輝達GB200出貨了,戴爾搶先起跑!富世達、川湖、貿聯-KY嗨到強強滾…CEO秀照片:AI火箭大力推進
輝達GB200出貨了,戴爾搶先起跑!富世達、川湖、貿聯-KY嗨到強強滾…CEO秀照片:AI火箭大力推進

2024-11-19

鴻海揪輝達打造AI工廠,加速生產Blackwell架構GPU晶片!台灣廠區12月先行,墨西哥廠區明年初加入
鴻海揪輝達打造AI工廠,加速生產Blackwell架構GPU晶片!台灣廠區12月先行,墨西哥廠區明年初加入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