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以來,外資買超金額逾四百億元,期貨未平倉部位亦達二萬口,外資成為台股推升的最大買盤;但由於經濟復甦力道和緩,指數要走高挑戰不小,未來要留意外資何時反手賣超。
財子學堂創辦人林成蔭:一旦外資轉買為賣 小心行情見高回檔
今年初的時候規畫全年台股走勢,當時便預期第二季可能見高峰,現在來看大盤已突破去年高點八一七○點,這個想法暫時還不會改變。看好行情在第二季見高點,主要有三個理由。
首先,是比較基期概念,就去年四季經濟成長率來看,第二季為負數表現最差,今年在低基期效應下,大環境及產業面本來就有機會端出較好成績。也就是下半年行情要持續推升,基本面復甦力道必須更強勁,才能在去年基期相對較高的第三、四季數字中,有令人非進場不可的誘因。
減赤、舉債效應壓抑美股
其次,是美國在三月分正式啟動自動減赤機制,未來一年削減額度高達八五○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政府減赤動作,效果可能幾個月後就會顯現出來;加上五月十九日,美國將再度面臨調高債務上限問題,此舉多少會對美股造成壓抑。美股不穩,台股也難勇往直前,走勢必定受到影響。
最後,第二季之所以能走高,是因為有下半年電子旺季需求在背後撐腰;而進入第三季再向前看,利多消息就相對匱乏。換句話說,第二季台股高點是建立在下半年產業旺季之上,而進入第三季指數要再更上一層樓,背後就必須有持續不斷的好消息釋出,否則在股市領先基本面反映下,下半年指數不進則退機率大。
舉例來說,蘋果iPhone 5S預計將在六月二十日發表,七月上市,第二季廠商就有拉貨效應,股價便會預先反映。但行情走入第三季,後面沒有利多接棒就算了,還要提防出現庫存問題,等於產品賣得好是應該,賣不好股價就等著被修理。大盤突破前高後,投資人還是要保守因應,居高思危。
「景氣像燭火,資金如潮水」,用來形容現況,再貼切不過。正因為景氣復甦力道和緩,指數要持續攀高挑戰不小;但美、歐、日主要國家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市場資金氾濫,股市要下跌幅度也不會太大,日股甚至在寬鬆政策超乎市場預期下,有明顯刺激效果,顯示短期行情仍有向上空間,不過還未上車、或持股低於三成左右的投資人,就不宜再追高或加碼進場。
留意風箏股 賺股息及價差
而手中持股超過八成的投資人,隨著大盤逐步墊高,可開始留意賣點;尤其,當以下訊號出現時,就是短線出貨時機。
資金動向部分,有三項觀察重點:一、外資現貨部分停止買超,或期貨多單部位開始減少;二、融資水位持續增加;三、在不考慮央行因素下,台幣止升回貶。一旦資金面透露出「外資丟、散戶撿」的情況,就意味多頭行情將休息,投資人也應及時獲利了結。
至於本土資金動向,可觀察市場熱門、中小型股走勢,包括觸控IC廠義隆電、禾瑞亞;IC設計公司瑞昱;面板驅動IC廠旭曜等,若股價跌停或長黑,就可當作本土資金撤出訊號。
另外,國際股市變化亦是影響台股後市重要指標。特別是美股及陸股表現,向來與台股連動密切,兩大經濟火車頭有風吹草動,台股也難置身事外。綜合上述指標,保守型投資人可在出現一、兩項訊號時,就先降低持股水位,待指標陸續反映後,再一路出清所有部位。
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消費者信心不足,股市不容易連兩季上漲。目前持股部位低於三成或空手投資人,與其進場搶短,不如從企業公布的第一季季報中,挑選獲利穩定成長,且配息優惠的公司。像獲利年增率在一五%以上,或業績數字優於市場預期的標的,皆是未來值得留意的選擇。
這樣的股票,股價不會暴衝,而是呈現階梯式上漲;由於每年配息穩定,股價緩緩上揚,可同時賺到股息及價差,籌碼就會相對穩定,就像放風箏一樣,只要握得住,股價就能持續走高。像影音軟體大廠訊連,獲利表現穩定,公司持續高配息政策,算得上是「風箏股」代表。
儘管台股突破前高,但對投資人來說,以反市場操作看待現在行情,避免追逐市場熱門股,並回頭尋找價值型股票,或許更有意義。
人氣部落客SmartMoney王俊忠:指數緩步量增 行情才走得長久
台股收復前波高點八一七○點,最大動能莫過於來自外資。後續行情還有多大空間,得視外資動向而定。第一季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像美國、中國表現多不如預期,台灣景氣雖較去年復甦,但稱不上大好,指數站上八千點後要續攻,恐怕空間有限。況且,台積電法說帶動半導體、電子上游族群上漲,呈現上肥下瘦局面,顯示景氣並非全面性回暖,個別企業好壞差異大。
另外,台股自去年十月底、低點七○五○點起漲至今,漲幅已一五%,空手投資人要再追高,一來風險遽增,二來利潤不大,不如靜待經濟數字持續轉佳,在大盤修正之際,再回頭低接好股;若鎖定強勢股布局,策略上就要保持靈活彈性,來回操作才能確保獲利。
現階段盤勢最安全的走法,是緩步量增、價漲,手中握有股票的人,還願意續抱、並期待高點出現,而未上車的人也有意願再進場;反之,若行情衝太快,已上車投資人會趁勢找賣點,甚至外資會反手賣超;還未進場布局的,在追高風險意識下,也很難再投入,此時就要小心多頭提前結束。
像目前有些個股業績表現不錯,但股價已漲多,就會引發獲利了結賣壓;除非好消息不斷,否則高檔續漲動能不足。例如義隆電雖有基本面,獲利成績也不錯,但目前股價淨值比已逾四倍,就評價來看價格太高,資金會選擇先落袋為安。
從Q1季報檢視毛利率
同樣地,面對接下來漲幅有限的大盤,手中還有部位的投資人,不妨檢視一下持股價位,若股價淨值比在歷史高檔區,就要進一步考量目前價位是否合理,或應逢高調節。
另外,隨著第一季季報出爐,也可從公司財報評估投資價值。例如,聯發科集市場利多題材於一身,但目前股價只是合理,還不夠便宜,對投資人吸引力就有限。除非公司毛利率能一直維持在過去的四字頭(四○%以上),在營收成長、毛利率提升的雙引擎驅動下,投資人進場意願就會大增。
至於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因去年基期較低關係,數字不會太難看,可望有佳績傳出,只是時間上恐怕要再等一等,畢竟好消息不會接二連三出現。
若大盤緩步上漲,月均量在八、九百億元慢慢往上走,對行情就比較健康。不過已漲多的個股,建議不用再追高;利用財報公布之際,審視個股毛利率、營益率,並評估投資價值,才是根本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