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近幾年來牛氣沖天,除了量化寬鬆政策發酵外,企業實施庫藏股、拉高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股重視ROE的風潮在台股的低量環境下,逐漸成為主流,相關個股值得持續追蹤。
雖然大盤走勢意興闌珊,但對很多著眼於基本面的中長線投資人而言,指數一向只是「僅供參考」,個股獲利的良窳才是專注的重點。尤其是每年的財報、季報,更是必須研究的功課,其中的營收、毛利率、營益率、EPS(每股稅後純益)、現金流量、存貨和應收帳款的變化、財務比率等,都隱藏著投資密碼。
評估企業績效最佳的指標
從鴻海和台積電身上,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鴻海去年EPS高達八.○三元,台積電為六.四一元,但截至四月九日收盤,鴻海股價只有八十.五元,台積電卻高達九十七.五元,EPS和股價不成正比。
然而觀察兩家的ROE變化,就可以知道箇中原因。○五年時,鴻海的ROE高達二六.九七%,當年股價最高來到一八七.五元,台積電的ROE僅有二二.一六%,股價最高為六十八.五元;去年鴻海的ROE只剩一五.四八%,台積電反而緩步增加到二四.五七%,一消一長,股價近十年來就出現南轅北轍的變化。
投資界對ROE較重視的,莫過於股神巴菲特,他認為在各個財務比率中,ROE是評估一家企業績效最佳的指標,因為它能預估企業「盈餘再投資」的成效。ROE的公式是「稅後純益/股東權益」,代表股東每投資一元,企業可回報的報酬率。倘若有公司長期的ROE高於同產業的其他公司,就意味著管理團隊較善於經營;至於EPS,只是「股本」的概念,並未涵蓋全部股東權益。
要提高ROE,就是直接從公式的分子或分母著手,除了增加獲利外,現金減資、買回庫藏股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近幾年來美股在全球股市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除了聯準會祭出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奏效外,企業帳上現金多並積極買回庫藏股,也是一大功臣。例如去年底,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斥資十二億美元回購了A級股票,並將股票買回價格上限從帳面價值的一一○%,提高到一二○%,公司更進一步表示,還可能在市場上買回更多股票。
另外,美國金融業在通過壓力測試後,今年以來也積極買回庫藏股,包括美國銀行準備收購五十億美元的股票,並贖回約五十五億美元的優先股;摩根大通則四月起將再回購六十億美元股票,其他像花旗銀行、富國銀行,也宣布買回庫藏股。
▲點擊圖片放大
現金減資在今年成顯學
值得注意的是,現金減資在今年亦成為顯學,包括黑松、年興、奇力新、偉詮電、台聯及聯陽等均已宣布辦理現金減資,其中黑松和聯陽的減資幅度還高達二五%。
除了可以提高ROE和EPS外,現金減資屬於股東拿回投資股款,將可避開綜所稅和健保補充保費的困擾。
再者,雖然今年全球景氣有逐漸復甦的跡象,但歐債問題和美國財政減支仍未完全解決,中國轉型內需經濟同樣尚未達陣,這樣的環境對企業而言,能維持和過去一樣的經營規模已屬不易,更何況大幅成長。因此將現金退還給股東,讓股東自行決定新的投資去處,而且又能節稅,不失為一舉數得的好方法。
如果觀察近三年(一○年至一二年)來ROE逐年成長的上市櫃公司,會發現有不少個股值得注意,包括凌耀、誠品生、晶睿、台灣大、奇偶、瑞穎、美利達、神腦、儒鴻、瑞儀、友輝、葡萄王、鑫永銓、聚陽、及和泰車等,倘若第一季財報表現不錯,股價拉回可留意買點。
然而要提醒的是,利用ROE選股,要留意企業是否運用高槓桿營運,以增加獲利、進而拉高ROE,因為其代價往往是增加利息費用,如果在景氣大好年代,高槓桿營運可以替股東創造更大收益,但遇到不景氣時,難免會出現周轉不靈的風險,因此搭配負債比率,會減少選股上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