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步入尾聲,蛇年開始接棒。值此年關交替之際,台股能否乘風破浪、否極泰來,是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今周刊》針對30位專精投資且績效卓著的機構法人與市場達人,進行採訪調查,從專業角度給投資人最實用的台股蛇年操作指南。
兩岸金融交流加速,台股中的金融族群成交比重明顯放量,股價亦已扭轉長期頹勢。(攝影/劉咸昌)
高低點狹幅震盪 七千是鐵板、八千五是天險
調查內容分成五大部分,包括一、指數高低點及時間預測;二、看好及應避開的族群;三、未來一年影響台股多空走勢因素;四、美國經濟的風險及機會;五、中國經濟的風險及機會。其中,美國與中國政經情勢、景氣強弱牽動國際敏感神經,台股亦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同步掌握中、美經濟變數,才能在驚濤駭浪的股海中乘風破浪,化險為夷。
首先,在台股指數高低點部分,有超過半數的機構法人與專業投資達人預測,小龍年高點會落在八千三百點至八五九九點之間。另有近三成的人認為,高點將在八千點至八二九九點遊走,與龍年高點八一七○點相去不遠,頗有原地踏步的味道。
這項調查重點有二:一是看小龍年高點是否能突破龍年水準,只要越過就代表全球景氣正邁向復甦;二是觀察去年紛擾不休的證所稅議題,所產生的八五○○點天險能否過關(設算制從八五○○點開始課徵)。一旦飛越這個屏障,代表台股內部被視為重大利空的因素已消除,原本的壓力便有機會成為支撐。
可惜,有超過八成的法人及投資達人,不看好指數能突破八千五百點;只有二成不到的比率認為,大盤有實力越過這道關卡。至於,突破天險後挑戰九千點大關的比率,更只有六%。
▲點擊圖片放大
選股策略 看好內需、生技,看壞四大慘業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歐陽渭棠認為,證所稅改變了台股遊戲規則,市場主力資金流向曝光,自然降低繼續投資台股的意願,指數要越過這個門檻並不容易。
不過,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則指出,證所稅對台股來說是利多,也是利空,「指數無法突破八千五百點,證所稅問題便會成為代罪羔羊,站在政府立場,反而有不得不過的政策護盤壓力;原本視為利空的障礙,可能會變成利多。」
小龍年低點預測,則有五八%認為,指數在七千點至七二九九點會有強勁支撐;但也有二三%預期,大盤仍有機會跌破七千點。若以七千點上下兩百點空間統計,則有超過八成認為台股低點在此區間;另有接近二成預期,指數低點將落在七千三百點至七千五百點之間。
從指數高低點預測來看,調查結果普遍認為,今年仍是狹幅震盪的一年,上下最多在一千點至一千五百點間。歐陽渭棠表示,這已是過去幾年來所延續的台股特性,指數在一定區間整理,行情一來則又快又急,操作難度相當高,若不小心押錯寶,可能淪為長期套牢股。
再看台股高低點發生時間,認為上半年將見高點者有一六%,其中第一季就占一三%;而預期下半年見高點者達八四%,其中有過半數比率看好高點將落在第四季。
至於低點出現時間,上半年發生機率高達九四%,其中有六八%認為會在第二季,有二六%認為會在第一季。總的來看,超過八成投資專業人士認為,接近第二季台股操作宜保守,到下半年則應積極爭取投資獲利機會。
第二部分則是針對今年看好及應避開的族群、產業進行調查。在這個項目中,投資達人及法人看好標的同質性頗高。投資達人最青睞的族群分布平均,包括資產營建、中國內需、生技及金融股均雀屏中選,得票數一致;而法人方面,前三名看好族群分別是,中國概念、生技及低價消費性電子產品、金融股。整合達人及法人意見後,又以中國內需、生技及金融股最看好。
至於應避開的族群,投資達人及法人看法也相當一致,連續走了幾年衰運的「四大慘業」,在小龍年恐仍無法否極泰來。其中,太陽能股虧損嚴重,在產業有待調整下,成為專業投資者心目中「最不能碰」的族群第一名;難兄難弟LED產業則緊追在後,為避開產業第二名。
利多與利空 多頭看中國,空頭看美國
另外,昔日頭頂光環的蘋果概念股在競爭對手急起直追,旗艦型商品風起雲湧下,小龍年表現恐將黯然失色。特別是蘋果供應鏈二線廠,過去因大咬蘋果關係,股價飛黃騰達,未來好日子不再,訂單高度仰賴蘋果,或技術門檻較低的公司最好也避開。其他像是DRAM、軟板、筆電及個人電腦相關族群,調查結果顯示也是少碰為妙。
第三部分是請投資達人及機構法人進一步解析小龍年台股利多、利空因素。利多方面,有八成左右法人認為全球景氣復甦,經濟成長回升,是小龍年台股走多最重要原因。其次,在全球貨幣寬鬆政策下,市場資金充沛,也讓大盤不寂寞,約有六成法人認為,這是台股未來一年看多的理由。
群益投信投資長吳文同表示,現階段台股不論在景氣面、資金面或技術面來看,都透露出樂觀氣息。特別是近期國際股市偏多意味濃厚,加上景氣也處於回溫階段,台股在小龍年表現應可超越龍年;歐陽渭棠也看好全球景氣在美國經濟轉佳帶領下,將激勵國際股市邁向多頭之路。
相較下,達人傾向將台股走多要素,歸因於兩岸開放及中國經濟表現。有近五成的投資達人認為,兩岸金融市場流通是台股大補丸;有三成達人看好中國城鎮化發展,對台股將有一定推升助力。整體來看,有八成以上投資達人認為,台股要好最大關鍵,在中國經濟相關政策。
看好中國的因素,包括十二五規畫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有利擴大內需產業,城鎮化趨勢帶來的龐大經濟利益,及新領導上台將提出經濟刺激政策。事實上,城鎮化策略確立後,中國股市可謂人氣回籠、牛氣沖天。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助研究員吳明澤指出,區域協調發展與城鄉差距縮窄,將是中國接下來的重要目標,而積極推進城鎮化,則是達到擴大內需的必要手段。
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約五成,預計在二○二○年達到六五%以上,城鎮人口將從六.九億人增加到八.九億人,若從現在起算,每年會增加兩千多萬城鎮居民,幾乎等同於台灣的總人口數。
「若將一二年城鎮與農村人均所得相差約一萬五千元人民幣,視為接下來每年每位新增城鎮人口所能創造的民間消費額度,那麼累計到二○二○年,單是民間消費即能貢獻GDP(國內生產毛額)至少十五兆元人民幣。這樣看來,中國發改委預計在此期間投入的四十兆元人民幣投資,並非憑空誇大的題材而已。」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分析。
美國變數 掌握Fed態度與QE轉向訊息
台股利空因素部分,法人票選前三名分別是,美國債務問題(財政懸崖)、蘋果供應鏈調整,及國內政黨惡鬥。達人看空因素前三名,則依序是美國債務與財政懸崖、歐債問題,及國內政黨惡鬥。調查中法人及達人多有共識,認為美國債務及財政懸崖是干擾台股最大變數。
台股多頭機會看中國,空頭風險看美國,既然多空命運要看全球兩大經濟體美、中兩國臉色,就有必要進一步檢視其投資風險。
美國方面,法人認為經濟溫和復甦是美國投資最大亮點,但也因為經濟增溫,聯準會(Fed)對量化寬鬆政策的態度可能轉向,成為令人擔憂的變數。
吳火生認為,按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過往作風,QE戛然而止機率極低。就算柏南克要把過往撒出的「熱錢」收回,也會先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透露相關訊息,藉以影響市場行為,將衝擊降到最低。目前看來並無此疑慮。
況且,在以國防為主的政府支出大幅減少下,美國經濟今年要見到大復甦,恐怕也不容易,這是QE不會止歇的主因。吳火生以經濟學中的貨幣方程式進一步解釋。「通常貨幣流通速度在短期假設不變,不過受到○八年金融海嘯衝擊,民眾消費信心減弱,到現在還不見起色,貨幣流通速度因而大幅下降。在此情況下,各國央行只能循增加貨幣存量,即印鈔途徑,來達到支撐國民所得的目標。」。
即將轉任英國央行總裁的馬克卡尼(Mark Carney),拋出以名目GDP為目標的政策;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更是為帶領日本脫離長達二十年的通縮,同樣強勢打出QE政策王牌。由此可見,儘管全球經濟最差情況已過,但今年擔憂QE轉向或停止,為時尚早。尤其國際媒體對於企業裁員報導並未減少,除非景氣明顯好轉,不然在未來生活沒有保障,消費信心難回溫的預期下,全球央行仍得仰賴貨幣寬鬆,刺激經濟成長。
歐陽渭棠認為,要釐清美國變數只有一個重點,即掌握聯準會態度及說法;一旦聯準會釋出QE需要改變,全球資金對風險追求的態度也會跟著改變。對此,吳火生建議,投資人可追蹤柏南克的談話內容,目前來看就算貨幣政策要調整,也是第四季再來傷腦筋。因為若按美國當前態勢持續溫和復甦,到第四季不管是自動減支,或債務上限問題都已塵埃落定,不會再有雜音;加上進入耶誕旺季,在政經環境穩定下,聯準會釋出QE轉向訊息的機會較高。
此外,三月一日自動減支,以及五月十九日債務上限談判失敗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樣是美國後續觀察重點。吳火生指出,美國國會協商失敗的機率很低,但過程中兩黨的政治盤算、相互掣肘情況也不會少。
就一一年五月美國觸及債務上限經驗來看,當時美國財政部採取「非常措施」(暫停部分社會保險支出),硬是把難題延至當年八月,最後才緊急通過法案解決。若這次又故技重施,推估至少在今年七、八月前,對金融市場衝擊有限。
反而影響較為迫切的,為自動減支。從一二年底的財政懸崖談判,斡旋到超出最後時限才做出定奪來看,此次應該也會拖到最後關頭。只是,在談判結果出爐前,台股正好時逢農曆春節假期,而全球股市又已先漲過一波,吳火生認為應注意這段期間國際股市表現,以供二月十八日開紅盤時決策參考。
中國變數 通膨升溫、資產泡沫須關注
最後是中國部分,儘管在政策拉抬下,大陸股市表現超乎預期,但通膨日益升溫,仍使投資達人及機構法人對中國經濟不敢掉以輕心。一旦通膨壓力顯現,引發中國官方祭出調控政策,便將使好不容易露出曙光的股市,再度受到壓抑。
「中國發生通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食物價格的變動,其中又以豬肉價格的影響最重要。今年除非天候劇烈變化,否則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不至於失控。」吳火生說。而曾任世界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的華而誠表示,今年為「十二五」第三年,照理政策應該加速且擴大施行,尤其在新領導走馬上任後,許多先前拍板定案的開發計畫,必將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政策激勵下,今年大陸股市可偏多看待,整體來說,是機會遠大於風險。
不過,從地方GDP加總遠超過中央統計出的GDP數字來看,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可信度也令人存疑。不只如此,還有地方債務、金融信貸等問題,都是調查結果認為,可能潛藏於中國的隱性風險。
施羅德香港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即指出,中國財富資產泡沫為今年金融市場潛在的尾部風險。中國理財商品目前整體市值估計達一.二兆美元,約占中國二○一二年GDP近一五%,在透明度不高的情況下,後續仍應審慎看待。
儘管景氣最差的時間點已過,中國經濟能否穩健升溫,尚須追蹤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動態。(攝影/劉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