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證會出乎市場預期擴大開放後,市場對接下來的兩岸金融交流寄予厚望,隨著人民幣業務增加、登陸條件放寬後,金融股評價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未來還將帶領大盤挑戰八千點關卡。
接下來,金融股擁有的題材還包括人民幣業務正式上路、陸銀參股國銀比率上限從五%提高至二○%、北京政府加快國銀在對岸設立子行、分行的速度等等,而DRAM產業在台灣畫下休止符後,更讓銀行股的利空一次出籠。
由於元月底金證會大幅開放台灣券商可以在上海、福建、深圳設立合資全照券商,持股比率可達五一%,且大陸擬對台提供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達人民幣一千億元,以及台灣部分願提高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從五億美元增加到十億美元,因此未來準備登場的金保會(保監會)、金銀會(銀監會),相信開放幅度也不會太小,這些都讓市場對小龍年的金融股表現寄予厚望。
題材豐富、基本面轉佳
除了題材豐富外,金融股這些年來在歷經企金、消金呆帳,以及辦理多次增資後,基本面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根據金管會統計,國銀去年稅前盈餘高達二四○二億元,較前一年增加四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而去年銀行平均資產報酬率(ROA)為○.六八%、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一○.四一%,都已經來到國際水準。
雖然去年國銀獲利成績亮眼,部分原因和責任準備金攤提的沖銷利益有關,但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預估,今年國銀整體獲利還是有機會上看二千億元,主要是景氣回升帶動銀行放款成長,以及民眾對理財商品需求的回溫。
在大型金控方面,法人統計,去年整體金控稅後純益達一六六一億元,較前一年成長二四%,其中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成長最多,為四一%;壽險為主的金控受惠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實施,避險成本減少,小幅成長一一%,只有證券為主的金控因受到證所稅復徵影響,衰退高達五成以上;不過隨著今年以來全球景氣復甦、股市好轉,最壞情況應該已經過去。
至於衡量金融股資產品質的指標,如逾放比、逾放覆蓋率,多半都在水準之上,如兆豐銀分別為○.三%和三七六%、彰銀為○.三六%和三二四%、第一銀為○.五一%和二二一%、華銀為○.四六%和二○四%,其他民營機構多半不輸官股銀行。
綜合題材和基本面,未來一年金融股可分成三大方向布局,一是競爭力較強的金控,包括在大陸耕耘有成的富邦金、國泰金、永豐金、中信金,以及外匯業務(人民幣相關)較強的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等;二是未來有參股題材的中小型銀行股,如安泰銀、大眾銀、萬泰銀、台中銀等。
證券股可能是小龍年奇兵
最後則是可登陸設立合資全照券商,以及受惠股市行情回升的證券股,如元大金、開發金(旗下凱基證和大華證預計六月二十二日合併,經紀業務排名第二,僅次於元大證)、日盛金等,至於其他中小型券商如統一證、元富證、康和證、宏遠證,也具有炒作題材空間。
就未來潛在漲幅來看,證券股可能是小龍年的一支奇兵。過去幾年證券股可說是流年不利,包括證所稅衝擊、全球經濟事件頻傳、在大陸布局又一直處在辦事處階段,進度落後於銀行和保險業者,使得股價淨值比一直在一倍以下。
如今金證會開放證券業登陸,將有助於提升評價,倘若向大陸券商股價淨值比約一.五倍至二倍看齊,則未來漲幅相當值得期待,像永豐金證券搶得頭香登陸設立首家合資券商,市場立刻報以掌聲。選股上,經濟規模較大的元大金、開發金等,應該是投資首選。
至於外匯業務在國銀首屈一指的兆豐金,隨著兩岸貨幣清算和人民幣商品上路,受惠程度將最大。兆豐金去年獲利達二一五.一二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八元,法人預估今年要賺二元並不是難事,目前股價淨值比一.三倍;今年元月三大法人同步買超逾四萬張,融資則減少一萬張,籌碼趨於穩定,股價有機會往前年高點二十九.五五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