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再度下修經濟成長率至「一」字頭,「破二」的預期終於成真,在展望不佳的經濟險峻下,專家卻樂觀認為,利空早已被市場充分預期,而在壞到極致的背後,似乎代表投資時機已然不遠了。
編按:隨著國際股市多頭升溫,台股亦從低點反彈了五、六百點,唯當指數來到半年線關卡及前波套牢賣壓區,後續將如何發展?《今周刊》特別邀請貝萊德投信詹祖光及復華投信吳英鎮兩位績效優異的基金經理人,為讀者解析總體經濟及台股後勢,以下為其見解。
在歐債有如慢性病的拖累下,至少在可見的期間內,全球經濟都將持續為此付出代價。其實不只歐債,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的議題亦再度浮上枱面,相較之下,美債的規模及嚴重性早已更甚於歐債,一旦美國開始著手刪減財政支出,對經濟成長將會是不小的壓抑。因此,若藉由舉債擴張的經濟模式無以為繼,過去以歐美為首的全球經濟將持續失速。
詹祖光:資金仍懼風險 往高殖利率靠攏趨勢不變
已開發國家經濟放緩,勢必連帶著歐美企業在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支出同步減緩。這樣一來,過去被譽為金磚四國的投資亮點,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將漸漸流失外資挹注的動能。在環環相扣的影響下,可合理預期,未來將是一個低速成長的世界,要再看到像○八年金融海嘯前的榮景,恐怕不容易。
身為典型出口國的台灣,當然難以置身事外。八月十七日,主計處再度大幅下修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預測值至一.六六%,雖然從年初原來的「保四」到如今「破二」的預測,讓台灣人民對經濟的憂心又多了幾分,但若仔細觀察,主計處每次更改預測的動作與下調的幅度,對股市的負面衝擊似乎已漸漸疲乏,甚至於這些利空,都早在市場預料之中。
除此之外,景氣燈號已出現連續八個藍燈,雖然有很高的機率看到第九藍,但藍燈的衝擊同樣在遞減中。根據統計,在連續很多藍燈後介入股市,只要時間夠長,最後往往都能夠獲取不錯的報酬。
於是,市場才有所謂的「買藍賣紅」的投資法則。而在當前悲觀情緒籠罩下,「買藍」的時機點其實已悄悄浮現。再說,一千八百億元之下的融資餘額在台股過去二十年來的歷史中,算是相當低的水準,在籌碼面有利的情況下,台股後續的上檔機率自然較高。
不過,即使條件有利於多方,台股在全球經濟不好情況下,要有突破性強漲恐怕很難,然而要看到崩跌也很不容易。畢竟當前的低利率環境,與五年、十年前相去甚遠。這樣看來,定存利率或公債殖利率,都遠不及台股平均的殖利率水準。
因此,在追求穩健又得兼顧一定報酬率的決策考量下,只要台股有任何風吹草動,導致股價下挫讓殖利率提高的話,資金勢必就會流向體質優且具有高現金配發能力的個股。這類追求高殖利率的買盤,是台股下檔的強力支撐。
只是,許多高殖利率的個股,早已成為市場資金爭相競逐的標的,股價通常都是高高在上。但在短期趨勢不變的預期下,這類個股只要有拉回,其實就會創造出不錯的介入點。譬如電信股、大型權值股,及部分中概股都是在這波趨勢上的要角,風險承受度較低的投資人可多加留意。
另外,不只主計處會下修預測,企業同樣會調降財測。尤其在時間接近半年報出爐之際,對於不管是公司主動下修財測,還是產業研究員調降公司獲利預估數,建議投資人都不應過度執著於這些表現慘烈的財報數字。
畢竟,在總體環境險峻下,企業表現不佳其實都還在可忍受範圍內。重要的是,一定要先觀察股票市場在這些利空干擾下,如何反應。
如果半年報獲利差,股價卻不跌,代表壞消息或許已反應完畢,後續可留意這類「利空不跌」的個股。這些個股中,又以即將問世的電子消費性產品的供應鏈廠商居多。
譬如iPhone 5、iPad mini等蘋果概念股,或者是受惠於Win 8所能帶動的換機潮需求相關個股,這些類股在產品真正發行之前,股價都有題材炒作的可能。
只是,在產品上市後,則建議可暫時觀望是否如預期熱銷,如果有,股價可望再攻一波;而若市場反應冷淡,產品無法讓消費者熱絡討論或產生共鳴,那麼在投資上就得謹慎為之。
吳英鎮:緊盯營收變化 勿過度期待新產品需求
全球股市其實自六月初低點以來,投資氣氛就已明顯翻多,以道瓊指數為首的主要國際股市,至今大都呈現多頭格局,台股短線多頭氣勢亦強。只是,這波漲勢已持續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漲多漲久後,股市短期要再強攻而上的機率不高,建議投資人別抱持過於樂觀的預期。
畢竟,台股洽逢除權息旺季,若將這段期間的權息還原,台股與韓國股市表現並無太大落差。除非美股續強創新高,引領全球股市再向上攀升,否則在歐美疲弱的總經環境影響下,七五○○點恐怕是台股這波漲勢的壓力關卡。
但相反地也不須悲觀,當前台股相較於第一季八千點的位置尚屬安全,並無立即性的下檔風險。唯受制於疲軟的基本面,未來台股仍難與國際盤脫鉤,現在只能期待,第四季電子旺季是否能將指數再往上推。
之所以會這樣預期,是因第四季本就有季節性需求存在,再加上今年有很多新產品要推出,造成終端需求延後的態勢明顯。這樣看來,科技股整體的獲利,有機會從原來的下行趨勢,漸漸轉變為波動向上的走勢,但復甦的力道會相當緩和。
投資人要留意,未來似乎很難再見到產業全面性的繁榮,只有部分打入熱門產品供應鏈的公司,其營收及獲利才有持續成長的可能。不過,如果是技術門檻低,競爭者能夠不斷加入的領域,就算短期能在新產品帶動下而有一番表現,長期投資價值恐怕還有待商榷。
譬如,雖然看好蘋果iPhone 5所能創造的效益,但很明顯地,蘋果已不再能夠讓供應鏈雨露均霑,從各零組件股價強弱不一的表現,不難發現這類趨勢正在上演。
所以,在布局蘋果概念股時,勢必得做好資金控管,還必須追蹤公司每月營收表現,一旦基本面有疑慮,就必須做好隨時出場的準備。
至於蘋果以外的平板電腦或NB,雖然打著Win 8加超薄的概念聲勢浩大,但只要成本無法壓得比MacBook Air來得低,在售價上就難取得優勢,因此若要布局Win 8概念股,建議先看消費者是否買帳。
除市場主流股外,電子股中股價屢創新高的個股,大多擁有不錯的配息能力。這大概是低利率環境,以及風險容忍度普遍降低所造成的現象,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超過二十倍本益比的電信類股。
對此情況必須提醒,僅靠市場所賦予的高本益比來支撐股價,這樣的理由稍嫌薄弱,如果獲利並未同步跟進,股價續航的空間恐怕不多。
(攝影/劉咸昌)
詹祖光
現職:貝萊德寶利基金經理人
經歷:摩根投信基金經理人
學歷: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
(攝影/陳俊銘)
吳英鎮
現職: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
經歷:富邦投信基金經理人
學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