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快速成長,以及明年龍年的預期效應下,具備必需消費特性的嬰童用品可望成為逆勢成長的產業,通路遍及中台美三地的KY東凌,與在大陸耕耘有成的麗嬰房,都值得觀察。
十月底,全球第七十億人口誕生,十二年間,世界人口成長十億人。龐大人口固然對環境、資源造成壓力,但背後的商機也十分驚人。這股趨勢連帶創造相當可觀的嬰童服飾及用品需求,使相關企業的業務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是二○一二年適逢農曆龍年,由以往出生率調查來看,新生兒數量預料將高於歷年平均,對嬰童用品股的挹注效應值得觀察。
政府資料顯示,台灣今年前十月累計新生兒十五.九四萬名,年增長一七%,預計明年龍年出生人口將更可觀。中國國家統計局則預估,二○一六年(民國一○五年)將是中國這一輪人口成長的高峰,目前每年出生約一千七百萬新生兒,屆時數量可能進一步上升。中國嬰童產業研究中心調查指出,目前中國嬰童用品市場規模達一.一五兆人民幣(約五.五兆新台幣),年增率一五%。商機之龐大甚至超過服裝業。
▲點擊圖片放大
必需消費用品 戰勝不景氣
嬰童用品商機有多大?從最近一樁國際交易的競標熱度,可以觀察風向。醫療保健品大廠輝瑞(Pfizer)先前就宣布,準備將旗下嬰幼兒營養食品業務出售。去年一整年,這個部門為輝瑞貢獻十九億美元(約五七四.八億新台幣)營收,所以市場分析師預期,最後拍板敲定的出售金額,可能高達一百億美元左右。
儘管全球景氣有趨緩疑慮,賣方開價又不便宜,這樁交易仍吸引國際大廠競標;達能(Danone)、雀巢(Nestle)、美強生(Mead Johnson)和亨氏(Heinz)等大廠,都表達投資意願,正與投資銀行洽談購買事宜。可見在經濟下滑時期,嬰童用品受惠於必需消費性質,保有戰勝衰退的投資吸引力。
國內嬰童用品產業,原來只有麗嬰房一家掛牌公司,隨著KY東凌(以下簡稱東凌)與儀大陸續進入資本市場,嬰童用品業前景逐漸受到投資人注意;另一方面,香港股市也有多家嬰童用品公司上市,族群效應日益顯著。由於每檔個股主要業務各不相同,投資人可從獲利、產品等面向,發掘屬意的標的。
由許復進與妻子林寶霞共同創業的東凌,是國內少見、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系列嬰童用品的企業,包括「黃色小鴨」、「艾比熊」等卡通造形商標,均是自創的形象產品。
二十年前,原本從事禮品文具業的許復進,發現國內缺乏一站購足的嬰童用品通路,消費者採購相對不便,產品使用的便利性也有待提升;但嬰童用品市場發展穩定,如果能占有一席之地,比常受景氣影響的禮品業務更有前景。抱著這樣的觀點,許復進在一九九四年時,正式進軍嬰童用品業務。
許復進指出,早年代工經驗讓他了解,惟有掌握自有品牌,才能維持訂單不受牽制,而且他發現,外國客戶所下訂單裡,鴨子造形的洗澡玩具,幾乎每次都是出貨量最大的產品;加上受到迪士尼卡通啟發,許復進靈機一動,朝人性化卡通設計商標。於是第一個註冊的商標品牌——黃色小鴨才誕生。
為了配合自有品牌的卡通圖案,當其他業者考量成本、以公用模具生產時,東凌堅持自行開模,並在自家工廠生產,不外包給其他廠商,目的就是掌握品質與生產速度,進而與對手劃出區隔。由此可見東凌獨特的經營策略。
東凌一站購足 與對手區隔
從創立品牌開始,東凌就強調提供消費者一站購足商品的差異化服務。許復進舉例,目前東凌旗下約有一千二百種商品,幾乎涵蓋各種用品。產品線盡量分散的好處,是不容易因為單一產品衰退,導致營收或市占大幅滑落。無論是中國或歐美,各大廠多集中主打特定幾款商品,目前還找不到像東凌一樣,透過專櫃與經銷商,提供一站購足所有商品的企業。
從財務結構觀察,東凌由於經營自有品牌,不須向其他廠商付出授權金,加上童裝與嬰童用品占營收比例約為一比一,兩者分布平均,獲利能力相對較佳。例如今年前三季,東凌合併營業利益率穩定在一二.四%左右,比去年略增一%,稅後EPS達二.三八元。由於前三季合併營收七.九四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五.二億元增幅達五○%,法人估計,全年EPS應有機會上看三元。
對品牌而言,通路經營成效無疑是業績關鍵。在中國市場,東凌已拓展達二八三個銷售專櫃,目前正計畫搶占美國的實體通路;另一方面,大型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也可能與東凌洽談合作,若在人口超過三億的美國市場取得實際進展,美國出生率較高的少數民族裔商機,也有機會成為挹注東凌業績的來源。此外,公司也計畫將品牌形象以文創商品、卡通漫畫創作,拓展到較高年齡層,未來多角化經營策略成效值得觀察。
不過台灣的嬰童用品已屬於成熟市場,成長力道相對有限;規模較大的中國雖在高速成長,但是各地消費者需求不盡相同,市場又有眾多競爭者,例如在華東地區的嬰童服飾市場,東凌的主要對手就有近十家廠商,因此還沒有出現全國性的嬰童用品品牌。面對這種劇烈競爭,東凌能夠繳出何種成績單,有待時間逐一證明。
除了東凌之外,第三季績效明顯上揚的麗嬰房,因兩岸市場繳出亮眼成績,財報獲利不錯,也是觀察嬰童用品股的焦點股。今年上半年麗嬰房受營運成本上升影響,獲利能力衰退不少。但是在撙節費用開銷後,第三季獲利改善,不僅合併營收成長,稅後EPS○.四九元也高出單季平均不少。
以市場分布來看,今年前三季中國占整體營收比重約六二%、台灣占三三%、東南亞地區則占五%,因此中國市場的斬獲,對麗嬰房業績表現頗為重要。
在中國市場方面,上海麗嬰房受到人事、租金成本調漲的影響仍然不小,因此公司透過調整展店速度,來控制營業費用。法人預期,今年第四季麗嬰房將在中國通路新增約三十七個據點,使全年總通路數達到一八六○個。在今年第四季零售銷售旺季帶動下,麗嬰房今年EPS有望達到一.五二元。
麗嬰房節省開銷 獲利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麗嬰房上海總部預計在明年年中完工啟用,大樓內共有約兩萬餘坪面積可供出租,若順利找到客戶承租,有機會貢獻EPS達○.五元。在本業遇到龍年旺季,加上資產收租題材的帶動,麗嬰房明年表現應不寂寞。
至於另一檔興櫃股——儀大,則是以「百事特」童裝通路在國內立足的業者。由於嬰童服裝競爭極為激烈,品牌集中度較低,儀大今年上半年的營業利益率就從五.七%下滑至三.五%。在經營集中童裝的情況下,未來儀大的發展仍然要再觀察。
對嬰童用品商而言,中國市場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樂土,但是中國幅員廣大,如何設定有效的通路經營策略,直接關係到營收成長與庫存去化的速度。香港博士蛙公司董事長鍾政用便指出:「通路,仍然是整個行業最弱的一環。」因此投資人選股時,應多加留意相關個股的通路布局效益,才能找到勝過行業表現的贏家。在香港股市中,近一年來有不少家嬰童用品公司分別上市,在中國家庭有「六個長輩養一個」的情況下,對未來這些嬰童用品商的前景,以及其選擇的利基市場,都可作為投資參考。
例如在港股掛牌的好孩子,主要生產嬰兒推車及汽車座椅;青蛙王子將主力產品設定在肌膚護理產品;博士蛙則著重服裝、鞋具與配件等,主要產品占營收比率都高於六成。
今年和東凌一樣在中國通路有所斬獲的,是港股掛牌的青蛙王子,該公司的經銷商數量,已由一六○家成長到一七三家,在乳液、護理產品分類中,青蛙王子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品牌,僅次於外商強生(Johnson & Johnson)。
目前,在中國二線以下城市的超市、便利商店與嬰童專賣店等通路,大都能見到掛著青蛙王子品牌的護理產品。而在今年公司使出兩手策略、同步進軍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後,青蛙王子的營收可望有進一步成長空間。
在港股掛牌的青蛙王子,已是中國第二大品牌,僅次於外商強生。(圖片來源/Top Photo)